1、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基础达标练】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读下图,完成34题。3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4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
2、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完成56题。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差异显著,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差别较大,生态防治应因地制宜。材料二我国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示意图。(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_,_,_。(2)问题与当地自然背景关系
3、很大,请简要阐述。(3)缓解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D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水平【能力提升练】8下图中,地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目前面临着河流缩短、湖泊消失的现状,许多人不得不抛弃家乡的土地而远走他乡。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不合理开矿 B上游过度用水C毁林开荒 D围湖造田9图甲表示某著名湖泊,图乙表示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近年来,线逐渐靠近线,最可能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入湖泥沙增多B气候变暖,冰雪融水补给减少C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
4、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011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 5602 1002 46010.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11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
5、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12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D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B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C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D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2)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3)
6、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危害更严重的是哪个地区?说明理由。(4)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142019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读“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双选)()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作为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活动有_。(5)简述华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的原因?课时分层作
7、业1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第2题,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位于我国江汉平原,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酸雨现象严重。答案:1.B2.D3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得,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在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盆地、寒温带均有分布。答案:D4解析: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和干旱。答案:B56.解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原因,破坏植被,且南方地区降
8、水丰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大面积红色砂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答案:5.C6.A7解析:第(1)题,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比较典型,主要集中在南方工业发达、降水丰富地区。根据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可知:为土地荒漠化,为水土流失,为酸雨。第(2)题,西北地区降水条件、地表物质条件、风力条件都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保证。第(3)题,酸雨的产生主要与煤炭(含硫煤)的使用、SO2气体的过量排放有关,应当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答案:(1)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2)大风日数多且比较集中;降水少,地表为戈壁、沙漠;地表多疏松砂质沉积物。(3)CD8解析:图示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石羊河
9、,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为上游过度用水。答案:B9解析:线逐渐靠近线说明夏季入湖水量减少,这主要跟河流上游大量引水灌溉有关。答案:D1011.解析:第10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由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第11题,选项A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选项B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选项D不现实。答案:10.D11.C12解析: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东北地区应注意对荒地的保护;黄淮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包括低洼地和盐碱地,“鱼塘台田”模式是黄淮海平原治理低洼地的模式,盐碱地的治理需要调控水盐运动
10、等;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再加上降水较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成为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重点。答案:D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危害。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脆弱区南方与北方面积基本相当,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未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是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第(2)题,根据图例可直接看出A区域生态问题。该区域地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多,容易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第(3)题,两地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不同主要与两地的地形、气候、土地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发
11、展状况有关。第(4)题,森林在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不同,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山区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1)BD(2)土壤侵蚀。引起石漠化(或土壤贫瘠)。(3)B。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4)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4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处于塔里木盆地区域,即得出其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沙源多;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等因素。第(2)题,沙尘暴会直接毁坏农作物;影响植物生长;同时沙尘堆积使土地沙化;改变土壤成分导致肥力下降。第(3)题,建防风林、农作物留茬能削减风力,成本不高;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硬化地面抵抗风蚀都是投资大且不符合实际的。第(4)题,关注环境问题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重在参与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第(5)题,从自然原因入手。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5)春季多风、降水少、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