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8.50KB ,
资源ID:88025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02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

1、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一、选择题。1“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的这种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缺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

2、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答案:C解析:分析: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措施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传播,故C不正确。A、B、D均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3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

3、而唯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不能表明态度,只能说明是方法或手段问题;B、C两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与材料表达的意思不吻合;从材料中“勿去”、“唯增”、“勿黜”等关键词可判断出维新派的软弱性,故选D。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派的政治态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4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

4、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答案:C解析:分析:A项说法不准确,当时的变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B、D是重要原因,但和C项比较起来,处于次要地位。点评:试题主要考查顽固派势力对变法的阻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5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A项是当时

5、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深远影响,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6新政的推行,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主要原因是( )A维新志士要推翻君主制B新政法令要推翻清政府统治C新政法令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D新政反映了人民的反帝要求答案:C解析:分析:百日维新措施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抵制,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7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

6、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其余的全部被废除,故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功绩是思想启蒙。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8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7、答案:C解析: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B两项错误;D项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与戊戌变法无关,而且后来也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应排除。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9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他们生命的终结宣告了戊戌变法的悲壮失败。那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是( )A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D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很深厚答案:B解析:

8、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B项正确。点评:此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0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中学生数量少这一信息可知,当时新式学堂还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表明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时期。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

9、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1“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D厌世心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体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2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

10、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考查。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3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分析:“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

11、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4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D.设立京师大学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点

12、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后的结果,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5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 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列强对变法的态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6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

13、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A、B、C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变法的,而非指使。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7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

14、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走的是先易后难的道路,与日本的做法正好相反。故选A。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8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

15、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1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中国的

16、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和对中外历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一败一成,是由两国的不同国情所导致的。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0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答案:B解析:分析: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

17、,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二、材料分析题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18、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

19、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材料二的分析更合理。理由: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其失败是必然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材料一、二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不同: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答案:侧重: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

20、程影响。共识: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答案:原则: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可知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的视角分析,依据材料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可知是从整体的社会环境的视角分析;第二小问理由,选择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比如选择材料二的分析,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以及促进改革

21、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方面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侧重点,依据材料三“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可知,材料三侧重于戊戌变法对民主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四“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知,材料四侧重于戊戌变法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第二小问共识,可以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进行归纳。(3)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可以从辩证的、历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等角度回答。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

22、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苏继祖戊戌朝变记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

23、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答案:特点:光绪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有一定的权力;慈禧握有实权。态度:不反对光绪帝改革。(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其共同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改革结局,分析康有为在寻求改革领导力量的策略上有何缺陷?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答案:缺陷:只依靠没

24、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没有争取掌握实权且有改革可能的慈禧太后一派的支持,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启示:改革者应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成熟的政治谋略。(或:要善于利用改革的有利条件,减少改革阻力。)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可以归纳出“光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有一定的权力”结论,依据“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可以归结出“慈禧握有实权。”的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可以归纳出慈禧太后“不反对光绪帝改革”。(2)依据材料三中“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

25、变法”以及材料四中“以君权雷厉风行”的信息可以归纳出“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的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明治维新的成功以及材料四中“中国风气未开”的信息来概括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从“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没有争取掌握实权且有改革可能的慈禧太后一派的支持”的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启示从“改革者应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成熟的政治谋略。”等角度说明回答即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说,洋务运动是戊戌变法的先导,严复在1896年2月与梁启超讨论变

26、法时,也点破了这点,即“一思变甲,即需变乙。至欲变乙,又需变丙”。材料二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

27、:(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说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系。答案:观点: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奠定基础。关系:洋务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造条件;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有识之士反省到必须由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挽救危局。(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答案: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人民觉醒。(3)关于材料三中对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同意哪种观点?阐明理由。答案:答案:论者:操之过急。理由: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没有时间贯彻落实,致使法令成为

28、一纸空文。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对应材料一,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洋务运动是戊戌变法的先导”来概括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洋务运动失败给戊戌变法提供借鉴意义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对应材料二,据材料中“系统方案”依据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回答即可。第(3)问对应材料三,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以及论证问题的能力,先说出同意材料中哪种观点,然后

29、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论据,同意论者的观点可以从戊戌变法的措施落实以及变法中遇到阻力的角度组织论据;同意辩者观点可以从戊戌变法的局限性去分析作答。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

30、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

31、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案:缺陷:

32、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是针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依据材料一“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和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提取出有效信息。回答根本原因时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综合考虑,不可回答过简。第(2)问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前面的回答加以拓展。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

33、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25【历史上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

34、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 答案: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答案: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35、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答案: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解析:分析:(1)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变法神速”、“一日千里之势”回答第一问。第二问应结合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维新派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好反映了维新派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利影响,为以后改革的失败买下了隐患。(2)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是指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这些原因正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观点正确。(3)答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其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从这三方面回答即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