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结合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aB.bC.cD.d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宗教中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开阔平坦河流交汇处A.B.C.D.【解析】1选A,2选C。在河流的交汇处易形成城市。a处与b、c、d处相比地形更开阔平坦,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2020济宁高二检测)“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
2、。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3.材料中描述的地点位于()A.青藏高原B.天山北麓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4.“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解析】3选D,4选A。第3题,由材料知,该地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应为横断山区。第4题,陡峭的山区地势不平,没有足够的平地供建造房屋,只能在斜坡上打
3、桩以形成一个“小平台”。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6.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解析】5选C,6选A。第5题,从图中发现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1 700 m
4、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第6题,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7、8题。7.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8.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河流B.气候C.资源D.地形【解析】7选D,8选D。第7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第8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
5、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发展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多集中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9.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水源D.土壤10.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降水多B.地势较高,坡度大C.水源短缺,近水源 D.土壤肥沃,梯田多【解析】9选C,10选B。第9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第
6、10题,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以便通行。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分析A处的聚落形态及其形成的条件。(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_,大致呈_状分布。分析A、B、C、D四处的聚落中_处的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说出理由。【解析】第(1)题,A处位于山区河谷地带,聚落形态应为条带状。第(2)题,B处位于平原地区,聚落大多呈团块状,而且密度较大。从图中信息看,C处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有煤炭资源,易发育为城市。答案:(1)条带状。条件:位于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
7、壤肥沃;河漫滩地形,地势相对平坦。(2)大团块C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势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河流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解析】1选B,2选D。第1题,M地村落位于山谷,受地形影响。第2题,图中聚落沿道路呈带状分布。下图是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丁地地形最有可能是()A.山顶B.陡崖C.山谷D.鞍部4.图中公路最
8、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解析】3选D,4选D。第3题,从公路2在丁处有隧道可以看出此处有山岭;从公路1线路相对稀疏可以看出此处海拔较低,坡度略缓,因此丁处为鞍部。第4题,根据图中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的状况可以看出,该类公路位于山区,最有可能是位于云贵高原。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发达。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14分)材料一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材料二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图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代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结合图乙、图丙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穴居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极为微弱,因此在“掘穴”时,重点是要考虑避风、采光和选择高地避开洪水。第(2)题,河流的凸岸是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在凸岸,水流平缓有利于取水。第(3)题,凹岸,流水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容易遭受洪涝,不利于住宅选址,但是在凹岸水较深,有利于水运的发展。因此近现代的城市往往在凹岸形成。答案:(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和湿度。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农业生产;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3)凹岸流水侧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