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明确考纲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架构线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建立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攀升。这是一条主线。本主线分三个阶段:阶段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
2、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阶段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19561966年),这一探索阶段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最严重的失误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阶段三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主要是对改革开放建设道路的探索;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主要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模块通新中国成
4、立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教间的联系提示:(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教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2中外通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对中国的影响提示:(1)在政治方面:借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我国形成了高
5、度集中的政治体制。(2)在经济方面:借鉴苏联的五年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实行“一五计划”,借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影响下,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3)在外交方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实行“一边倒”政策。考过什么新中国工业化的背景、特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对经济的调整。典例12016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
6、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答案A19491956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1)经济方面举措:采用和平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先进经济成分,并愿意与共产党合作。(2)政治方面举措:实现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依据:三大改造完成后、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3)民族关系方面举措: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落后。(4)外交政策举措:提出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典例22015福建高考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
8、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命题解读本题考查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难度不大。解析由题干图片信息可知,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此时中国还处于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是指19531956年,题干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高于工业总产值,B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题干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逐渐下降,C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兴起,题干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态势,即工农业总产值
9、增长呈现背离状态,D项正确。 答案D归纳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失误的表现(1)政治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内乱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3)学术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4
10、)教育上:“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考向预测从现代化角度以新情境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特点、成就;以全球史观认识一五计划与苏联关系;微观角度考查“大跃进”“文革”的影响及教训。押题预测押题1“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
11、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押题依据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历史上工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新工业中心主要建在内陆省份,这对改善我国工业布局有着重要意义,B项正确。材料没有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建国之前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材料中的很多工厂建在远离沿海的城市,这改善了工业地域的布局,有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D项错误。押题2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利于分析历史。对下面照片所定格的事件分析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对此事件起了加
12、速作用B此事件体现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这一事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这一事件使得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押题依据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同时2016年是三大改造完成60周年纪念。答案B解析注意照片中的文字“欢迎新社员入社大会”,可知是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图片中无法判断出当时“一五”计划是否完成,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项正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错误;对农业予以改造后建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其
13、性质是集体所有制,农民没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D项错误。押题3“大会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路,指导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但这一真知灼见并没在当时贯彻下去。材料中的“大会”召开于()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C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之后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押题依据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一次成功的探索,但其正确的方针政策却没有坚持下去,这个教训值得反思。答案A解析注意材料中,强调国家经营、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是补充,同时题干中还有“指导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第一次触及
14、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大会是中共“八大”,A项正确。“文革”结束后中央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央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项错误;材料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关,D项错误。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1专题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转变提示:(1)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5)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模块通运用多
15、元史观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示:(1)革命史观: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战胜资本主义。(2)现代史观: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工业化的进程。(3)社会史观:带来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衣食住行等的一系列变化。(4)全球史观:是新中国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考过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起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苏俄新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典例32016全国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
16、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命题解读本题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对家庭
17、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而是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相关生产资料(水塘、森林等)的使用和经营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与当时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相适应,具有客观必然性。农业家庭经营与小生产相适应,但并不排斥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典例42016北京高考“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
18、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C D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走向世界丛书”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正确;近代西方国家的入侵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错误;由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可知,该丛书的出版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正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答案C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大变动有哪些?(1)19491956年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
19、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土地制度方面,以土地私有向社会主义公有过渡。(2)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发展合作社形式。(3)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经营方式的变革。考向预测以新情境入题,考查新中国以来农村经济政策调整;考查中国体制转型的表现与实质;从全球史观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苏联经济和西方经济的比较。押题预测押题4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20、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押题依据三农问题是长效热点问题,应该重视。答案D解析从题干信息“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知农民会采取不同于政府的措施。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A项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的掀起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的,B、C两项不符合题意;而农业生
21、产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自己摸索出来的新路,实行“大包干”,和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同,符合“反道而行”,D项符合题意。押题5下图是某一时期江苏省发行的侨汇券(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持券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到指定数量的商品。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侨汇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C各种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D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押题依据要对历史事实有准确认识,要破除简单划一的看法,如本题不能看到1988年就认为物质生活非常富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
22、属的汇款、赡家费”,可知它不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8年”及“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可知,当时很多商品还是计划供应,我国物资供应还不够充足,B项正确;1988年是改革后的第十年,社会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并不是各种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当时是1988年,市场经济已有一定规模,不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押题6“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
23、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对计划经济的叙述所反映的主旨是()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押题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是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表现。答案D解析计划经济条件下,仍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有效调控,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计划经济下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弊端,高额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
24、计划经济难以合理配置资源,这只是材料反映的计划经济弊端的表象,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材料实际上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计划经济的分析及“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可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常必要,故D项正确。 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郑州质检一“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创造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
25、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或者还要多一点。”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A1952年底 B1950年C1953年 D1956年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当时中国财政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但还不是根本好转。当时土地改革正在进行,但还没有进行三大改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项。22016福建质检下面是一幅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民族企业中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营企业中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有关内
26、容。结合题中图文信息可知,“劳资协商”指的是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协商,而且工人地位很高,该情景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公私合营问题。答案为B。32016广西质检一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即“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新中国()A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出探索B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产生怀疑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根据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谈话的时代背景可知,“消灭了资本主义”意即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又搞资本主义”指的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的前提
27、下,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由此可知,A项正确。42016兰州诊断考试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提出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
28、主要矛盾,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D项正确。5. 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五”计划,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图片、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表述错误;“绿色环保观念”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不符,故排除;图片反映了
29、“一五”计划期间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进行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工人投身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本题选D。62016济南调研到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878元上升到4416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农业总产值由56.9%下降到43.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5%上升到45%。这表明()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所有制结构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工业在经
30、济结构中占据了优势和支配地位,表明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息,故C项错误;斯大林体制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72016重庆适应性测试二下面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从1957年至1960年全国职工总人数不断上升,图中没有显示职工属于轻工业还是重工业,因此A项错误,排除;C、D
31、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答案为B。82016沈阳质检一1980年,由杜润生起草的中央75号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中央内部对农村改革存在争论B农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C“左”倾错误依然占统治地位D包产到户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干材料说明中央内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什么样的地区实行、实行多长时间存在争论,A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
32、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C项错误。92016黄冈调研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某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统派;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农村政策。当时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农产品可以逐渐走向市场、经营方式
33、也要实现多样化,非农产业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B项正确;1985年初,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C项错误;材料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102016天津高考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涉及的时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而“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A项错误;发展市场经济是90年代初提出的
34、改革目标,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加强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信息表明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建立企业,这体现了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也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C项;材料所述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无关,排除D项。11下表“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凤凰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D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
35、析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1993年“市场”一词出现频率比较高,B项正确;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C项不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才加入世贸组织,D项错误。122016郑州预测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答
36、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和思想。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6潍坊模拟(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法令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用工人。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法案1933年5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
37、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案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材料二1978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6分
38、)答案(1)相似: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和重视;采用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8分)(2)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农业科技的进步。(8分)(3)政府政策法令,科技发展,市场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等。(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美苏两国都以政府为主导来应对危机;从手段方式上看,实施过程中都有经济立法,如苏联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美国的农业调整法等;从效果上看,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
39、中的信息“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科技的进步等来组织答案。第(3)问,综合前两问的答案来归纳概括。142016日照模拟(18分)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山东峄县中兴矿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
40、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四千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摘编自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在三次战略调整过程中性质的变化。(6分)(2)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兴公司在历次战略调整中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12分)答案(1)变化:从官办洋务企
41、业转变为商办股份制资本主义企业;由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由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转变为现代股份制跨国公司。(6分)(2)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奖励实业,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一次调整;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面对国民经济崩溃的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国民经济,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二次调整;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资源枯竭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三次调整。(12分)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第(1)问,由“1878年开办山东峄县中兴矿局”“1908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可知,其从官办洋务企业转变为商办股份制资本主义企业;由“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可知,其从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由“1999年重组为新中兴公司跨国公司正在形成”可知,其由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转变为现代股份制跨国公司。第(2)问,第一次由“1908年”联系时代背景可以归纳出清末“新政”;第二次由“1952年”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概括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第三次由“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可概括得出改革开放的实行、资源枯竭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