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89.50KB ,
资源ID:87969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96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单元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一).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单元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一).doc

1、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复习单元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 )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 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A都正确 B都错误 C正确 D正确【解析】这种题型是组合判断题,要对组合选项有基本的认识,再把它和题干作相关的对照,再作判断。根据我们对分封制概念的了解,最早诸侯国的含义包含了开发边远地区,镇守疆土等,故两项都符合题意。【答案】A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

2、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需要认真理解领会材料中透露的信息。本段材料有两层含义:一层解释了天子与诸侯之间地位悬殊的关系;第二层表达了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的权力,这其中维系两者关系的纽带就是西周的分封制。【答案】A3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解析

3、】本来西周时制定了严格的礼制,显示等级森严的秩序,但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纷纷觊觎至高的权力和等级地位,致使礼崩乐坏。【答案】C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解析】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但随着分封制受到破坏,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对分封制已经形成公开的挑战,周天子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共主的权力和地位。【答案】C5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

4、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解析】此材料出自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答案】C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A地主阶级的需要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法家思想的启示 D统治阶级的权力欲望【解析】解题关键在于题目中的“决定性因素”,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产生的根源都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这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答案】B7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5、 秦左丞相 秦廷尉封泥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秦朝实行分封制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 B C D【解析】主要是仔细观察图片,尽可能从图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正确,因为从对图片的说明中可知;错误,因为同学们非常清楚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正确,因为丞相属于三公之一、内史则属于九卿之一;错误,因为秦朝实行的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内史由皇帝直接任免。【答案】C8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

6、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之一,因此南海郡要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并不是郡守的封地,故选D。【答案】D9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解析】题干中“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的设问,主要从封建社会的用人方面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其中“取代”隐含着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开端,故答案选C。【答案】C10唐代三省

7、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两种含义:一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管理;二是在中央皇权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保证皇权的独尊,符合第二层含义,故选D。【答案】D1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

8、治【解析】唐太宗是古代封建君主,其意在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D项不符合加强君权,分割削弱相权之趋势。C项错在中央权力下移,应是中央权力集中、上移。故选A。【答案】A1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解析】五代十国之前,地方割据势力严重,从北宋开始,为了削除地方对中央构成的威胁,有一系列措施颁布,譬如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了武人割据局面的重现。【答案】B13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解析】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君权与相

9、权的冲突,为了要加强君主权力,那就要分化相权,这在唐朝和宋初统治者的都使用过。【答案】B14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解析】本题一定要注意两个概念:“三司使”和“三司”,三司使是宋朝时为制约宰相,设该职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而三司是明太祖为了加强中央,分化地方,把地方权力一分为三的管理措施。其余A、D两项主要是针对中央而提出的措

10、施,跟本题联系不大。【答案】C15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解析】本题要求对选项所传达的信息要能反馈到课本中内容相对应,A是皇太极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C是康熙时设南书房,D是雍正时设军机处,相比较而言,军机处的设立是清前期最重要加强皇权的措施,也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答案】D16下列加强封建专制的措施,明清两朝共有的是( )A中央设内阁和六部

11、B设置军机处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废除丞相【解析】设立厂卫特务和废除丞相都是明朝特有的产物,而设置军机处是清朝才出现的。明朝和清朝都有六部和内阁。【答案】A17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的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与周王的关系较商朝而言,臣属关系更明确,周王在全国的统治力度加强,但是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的权力是世袭的,他们

12、与周天子的臣属关系得以维持的前提是周王室的强大。从这可以看出,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故答案为B。【答案】B18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体现了封建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A B C D【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对分封制能够全面了解,西周的分封制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分封的范围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首先排除答案,分封制是依血缘亲疏划定的等级建立诸侯国,规定受封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务,并随从作战。可见,分封制既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13、又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故答案为C。【答案】C19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材料中出现“宗”“小宗”字样,即可知其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故选B。【答案】B20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解析】解题要抓住关键词“认祖归宗”, 宗法制突出强调血缘关系,而“认祖归宗”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答案】A。21史载周公

14、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宗法制的概念及特点,搞清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但是相对于周天子来说却是小宗。【答案】C22三字经写到:“同武王,始诛纣,八百载,

15、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央集权制度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内容,而非周朝制度。因而含有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故选A。【答案】A23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题。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叛人而无叛吏。【答案】B24.山东自古就有“齐鲁”之称。这个称呼依据的

16、史实最早可追溯至(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时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重现分封制及西周分封示意图的内容。选项AB时山东作为“齐鲁”的称呼还没有出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选项D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今山东曲阜;封功臣姜尚于齐,建都今山东昌乐,后迁山东临淄,这两地的地域与今天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齐鲁”后来成为山东的代称。【答案】C25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推恩令”。 “推恩

17、令”不是选项A中人物提出的。该书是贾谊写的,处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朝的强盛时期,而选项B是在汉初,选项D是监察官,故ABD均与题意不符。“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材料中指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国小”,结合题意,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答案】C26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解析】本题的重点是对三省六部制作用的理解。三省中的尚书、中书、门下省分别行使政令的执行、草拟和审批权,其长官都是宰相,而六部只是尚书的下属机构,各自负责一方面的事务,它们相互制约,最终完

18、全听命于皇帝,选项A正确,BC选项错误,选项D也与史实不符,取消宰相是在明朝。【答案】A27下列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秦始皇实施郡县制 北宋设置通判 明朝初年罢丞相 清朝设立军机处AB C D【解析】和主要是针对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和主要是针对如何加强皇权。【答案】B28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布政司制【解析】郡县制是秦朝时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是元朝时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布政司制是明朝初年“废行省,设三司”中三司之

19、一。而宗法制是一种继承制度。【答案】A2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 消极影响,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理解。故答案是D。【答案】D30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

20、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殿阁大学士“官不备”,无“表现”,“无闻”,“无关政本”,其地位与位高权重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下面是某节历史课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秦皇帝:“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是有不合理之处,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

21、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在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处理。 宋太祖:大臣站在他周围议事,宰相先向皇帝汇报一些行政事务,征求皇帝的处理意见;然后计相汇报国家的财政状况,讨论一些诸如税收等情况,恭请皇帝定夺。其他大臣则在一旁恭听。回答:(1)剧本反映了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2)从秦至宋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趋势?(3)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说一说你的看法如何?【解析】本题的设计思路是利用秦唐宋三个朝代的集权措施为依据设计三个剧本情景,旨在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及演变的规律。第(1)(2)问的难度不大,第(3)问要求谈中央集权制度给中国

22、社会带来的影响,属于能力考查型设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任何事物的积极作用都是相对的,都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积极作用,他始终回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1)秦朝是“三公”制度,唐朝是三省六部制。(2)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3)第一种看法:主要是积极的。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全国的统一;有利于水利的兴修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第二种看法:主要是消极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皇权至上容易造成暴政和腐败,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集权容易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生产力

23、的发展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恣纵,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皆受成事,倚辩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下闻过日骄,下慑伏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

24、、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回答:(1)阅读材料一,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证之。(2)据材料二、三,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3)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和中国古代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分别以三段材料从三个角度分析君主专制,要求学生学习中要有一定的材料阅读能力,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同时及时回归课本。【答案】(1)政治上,确定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管制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经济上,实行并保护土地私有制,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2)这种制

25、度具有独断性和绝对性,秦始皇依靠手中绝对权力以采用严刑酷法的方式控制人民,统治时徭役、赋税繁重,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使人不堪重负,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往往会因皇帝的才识和品质的好坏发生大起伏变化。(3)特点: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原因:处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分散的个

26、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社会、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物;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第二层信息:饮食之礼起着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