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芙蓉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 文 试 题 2015.10 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题目均答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 纰漏 p 巨擘b 侪辈chi 嗔怪chn 力能扛鼎gng B. 伺候c 滇池din 桎梏k 侦缉j 囫囵吞枣hC. 腈纶jng 痉挛jng 踉跄ling 羞赧nn 琅琅上口 lngD. 亲戚q 黥刑qng 瑕瑜y 徇私xn 白雪皑皑i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只有一处错误的一项 A 提防(d) 鞭笞ch 涮羊肉(shu) 悄无声息(qio) B桂棹(zho) 褫夺ch 枕藉(ji)
2、 冯虚御风(png)C卓越(zhu) 黑魆魆(x) 踹开chui 绿林豪客(l) D丰腴(y) 赭色(zh) 横亘gn 一叶扁舟(bin)3.选出书写全对的一项: A. 颠覆 身份 荒谬 掉以轻心 B. 赌博 脉膊 抱怨 刚愎自用 C. 担搁 范畴 重迭 长年累月 D. 遨游 黯然 辨护 金碧辉煌 4.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A.在提问过程中,马英九多次以俏皮的口吻置疑对手,其伶牙利齿的表现实属罕见。B.董明珠做事干炼,说话直率,笑声爽朗,在家电行业有“铁娘子”之称。C.在低炭政策实施方面,有些地方和企业对中央的指令阳奉阴为,甚至置若罔闻,这很大程度上拷问着监察和执法机构的能力。D.马尔克斯
3、与日本名导黑泽明熟识,两人曾在1990年的新拉美电影节会晤。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刘璇在平衡木上令人回肠荡气的精湛表演获得了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贻患,铸成大错。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们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D.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6.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绚丽无比,让莘莘学子首先学好母语,对传承中华文化和有利于他们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B进入盛夏后,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
4、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高度,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D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之路。7. 纪晓岚,清朝著名学者,少时喜鸟。一日将鸟带至学堂,藏于砖缝,意欲下课再玩。姓石的老先生意外发觉,将鸟弄死后放回原处,并留下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纪晓岚看到后,又伤心又气愤,遂续下联:“ ”,以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不料因其对仗工整,反受老师夸赞。(2分)8.去年12月24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
5、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禁止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与庆典,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这不仅引起了学生的争议,也引发了网友发帖参与争论。 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态度鲜明,理由充分,表达准确,不少于60字。(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
6、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
7、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
8、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
9、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
10、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9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来。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的。10.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产生了不少的歌舞,而且赋
11、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并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1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3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乡关何处(节选)余秋雨我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贫困到哪家晚饭时孩子不小心打破一个粗瓷碗就会引来父母疯狂的追打,而左
12、邻右舍都觉得这种追打理所当然。这儿没有正儿八经坐在桌边吃饭的习惯,至多在门口泥地上搁一张歪斜的小木几,家人在那里盛了饭就拨一点菜,托着碗东蹲西站、晃晃悠悠地往嘴里扒,因此孩子打破碗的机会很多。粗黑的手掌在孩子身上疾风暴雨般地抡过,便小心翼翼地捡起碎碗片拼合着,几天后挑着担子的补碗师傅来了,花费很长的时间把破碗补好。补过和没补过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够盛出一碗白米饭,尽管此地盛产稻米。偶尔哪家吃白米饭了,饭镬里通常还蒸着一碗霉干菜,于是双重香味在还没有揭开镬盖时已经飘洒全村,而这双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是一种经典搭配。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杨梅收获的季节
13、很短,超过一两天它就会泛水、软烂,没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来势汹汹,刹那间从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实都要快速处理掉,殊非易事。在运输极不方便的当时,村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开肚子拼命吃。也送几篓给亲戚,但亲戚都住得不远,当地每座山都盛产杨梅,赠送也就变成了交换,家家户户屋檐下排列着附近不同山梁上采来的一筐筐杨梅,任何人都可以蹲在边上慢慢吃上几个时辰,嘟嘟哝哝地评述着今年各座山的脾性,哪座山赌气了,哪座山在装傻,就像评述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上了山,爬在随便哪一棵杨梅树上边摘边吃。孩子们爬在树上摘食杨梅,时间长了,满嘴会由酸甜变成麻涩。他们从树上爬下来,腆着胀胀的肚子,呵着失去感觉
14、的嘴唇,向湖边走去,用湖水漱漱口,再在湖边上玩一玩。上林湖的水很清,靠岸都是浅滩,梅树收获季节赤脚下水还觉得有点凉,但欢叫两声也就下去了。脚下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弯腰捞起来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像这儿打碎过很多很多器皿。一脚一脚蹚过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细细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曾安居过许多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但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捧着碎片仰头回顾,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谁也不会回答孩子们,孩子们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侧
15、腰低头,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看它能跳几下。这个游戏叫做削水片,几个孩子比赛开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跃奔跑,平静的上林湖犁开了条条波纹,不一会儿,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它们所连带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都被湖水淹没,只让后代捧着几个补过的粗瓷碗,盛着点白米饭霉干菜木然度日。忽然觉得霉干菜很有历史文物的风味,不知被多少时日烘晒得由绿变褐、由嫩变干,靠卷曲枯萎来保存一点岁月的沉香。如果让那些补碗的老汉也到湖边来,孩子们捞起一堆堆精致的碎瓷片
16、碎陶片请他们补,他们会补出一个什么样的物件来?一定是硕大无朋又玲珑剔透的吧?或许会嗡嗡作响或许会寂然无声?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12第一段中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的贫困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1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意。(4分)(1)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2分) (2)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2分) 14从构思的角度看,作者写故乡的杨梅,主要有哪些作用?(4分) 15赏析最后一段文字的表现手法。(4分) 16作者
17、为什么把那些瓷片和陶片称为神秘的碎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探究。(6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
18、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
19、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B元庆宜伏辜 辜:罪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斧斤以时入山林 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今已亭亭如盖矣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苟全性命于乱世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
20、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4分) 译文: (2)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
21、也。(3分) 译文: (3) 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3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7分)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李嘉祐南浦菰蒋覆白苹,东吴黎庶逐黄巾。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注】菰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黄巾:指当时的黄巾军。长洲苑: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21.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答 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2、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23.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 ”。(1分)24.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的看法。(4分) (四) 古诗文默写。(6分)2
23、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未成曲调先有情。(3)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四、作文(60分) 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虽答应,但心已经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老木匠既羞愧又后悔。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的含义范围。 3.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班级_姓名_考号 _
24、 _。装。订。线。2015年芙蓉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 文 答 题 纸选择题部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910171819答案7.下联: 。(2分)8.不少于60字。(4分)11.写作本文的目的(3分) 答: 12. (2分)13.(1): (2) (4分)14. (4分)15. (4分)16. (6分)20.翻译(1) 译文: (4分) (2)译文: (3分) (3) 译文: (3分)诗歌鉴赏(4分+3分)21. 22. 23. (1分)24. (4分)25.(任选3题,6分)(1) (2) (3) (4) 作文:60分2015年芙蓉中学高三10月月考参考答案(语文)1-5:CDABD
25、(1扛梏皑 2.涮悄卓绿扁 3膊担辨 4置利,炼,炭为拷,)6C(A表意重复 B歧义 D成分残缺) 7.粗毛野兽石先生8.参考答案1(支持):近年来,年轻人对洋节的热度不减,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可能会伤及我们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认同感、归属感。参考答案2(支持):这样做是校方担心学生上街庆祝圣诞惹出事端,扰乱公共秩序,为防患未然而做的一项决定,实属好意,可以理解。参考答案3(反对):这是一种文化“洁癖”,一味排斥并不是真正的保护。只有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中华文化才会源远流长。参考答案4(中立)对洋节多一点开放和包容,允许和尊重青少年的选择;同时强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其竞
26、争力;并对过节形式加以适当引导。(说明:观点鲜明1分;说理时从学校、社会、文化考虑,一角度1分,两个角度2分;清晰合理1分。 )9C(文章第二段提到:“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说“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错误)10A (B“完备成熟”的原因解说不正确,没有“产生了不少歌舞”C周公“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解说不正确。D应该是“内容有变主旨不变”)11我们要汲取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促进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汲取古文明”,“促进新和平”两方面,答对一面给2分,内容全面给3分)12.一是经济拮据,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一个粗瓷碗便会遭到父母
27、的疯狂的追打,而且破碗还得补好了再使用;二是粮食匮乏,尽管盛产稻米,但村民只能偶尔吃到白米饭。(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概括准确且有解释即可。)13.(1)白米饭与霉干菜色泽都是不耀眼的素色,给人沉着之感,但是黑白的对比又是如此强烈;上好的白米饭相配的却是霉干菜,反差也很强烈,暗示了生活的贫穷。(2)用补碗老汉蹑手蹑脚这一小心翼翼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对由神秘的碎片组合物件的敬畏,不敢贸然处置而冒犯神灵,只得让它重归湖底的心理。(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一是突出故乡杨梅虽多,却没有经济效益,反成为负担,照应了前文的贫困;二是以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摘食杨梅的孩子们,
28、为下文叙写在湖中发现瓷片和陶片等内容做铺垫。(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作者运用联想、想象(虚拟)、比照(对比)和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故乡曾经的很成器和它的碎得如此透彻,不留痕迹,同时品味故乡霉干菜的历史风味和岁月沉香,也暗示了故乡的历史文化不可复原的神秘性。(评分标准:共4分。手法2分,答出联想、想象(虚拟)比喻比照(对比)中任意一种给1分,答出两种给2分;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2分,意思相近即可。)16.这些碎片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好许多倍,像似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的器皿。这些碎片有些不可思议,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
29、条像样的路,不像是住过豪富之家的地方。孩子们一时找不到回答和解释。暗示了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但不知碎于何时。(评分标准: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7. A(进:使上进)18.D(均为介词“在”。A介词“因为”/介词“按照”。B连词/名词,“车盖”。C助词“的”/取独,用于主谓之间) 19.C(“其罪可恕”错)20.(10分)(1)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徐元庆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4分)(2)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3分)(3)每个人都有儿女,每
30、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3分)21. “不见人”三字贯串于本诗的前三联写景之中:a水路全被菰蒋、白苹覆盖,少有舟行;b东吴的百姓都去打仗了,野外的棠花孤独的开,无人欣赏;c江燕归来屋中无人;d客人经过不见有人送迎;e田野荒芜不见有人耕种。(对一条给1分)22.作者通过对眼前满目惨淡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的忧虑之情。(内容+情感,表达较好加1分)23.水深火热。24.(1)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对一方面1分)(2)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或“仁政”)思想;是辨正的、变通的。(对一点给1分)
31、25.(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3)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文言文参考译文: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邽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我认为:先王制订礼义,是用来约束人们,催其上进的;严明刑罚,是用来整顿政治的。枕着武器,伺机报仇,是为人子女的孝义;惩杀罪人,防止作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政纲。既然如此,那么没有孝义就不能教育人民,政纲混乱就不能严明法制。所以圣人制订礼制,梳理人们的思想,整饬法令,约束人们的行动,使这些掌管法
32、制的人不因为礼义而废弃刑律,遵守礼制的人不因法规而妨害礼义,这以后暴乱才会不发生,廉洁知耻之风就能蔚然兴起,天下就能按正道顺利发展了。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执法不能两样,徐元庆应该伏罪。又据礼,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国家勉励人尽孝的教化内容;教化不能马虎,徐元庆不应被处死,但我听说从前刑罚的产生,本来是用来制止暴乱的,讲求仁德可获取益处,人们大都崇尚德行。现在元庆报杀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乱,只是尽子女的孝道,教子属于仁德。讲仁德却得不到益处,与作乱一样都被处死,这虽叫执法不二,却不能用来教育人。在这一点,就可公开宽恕元庆的罪行。但是,如能使邪恶有了合法的产生根源,
33、作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从前借助礼教来周密防范作恶,它的弊端数不胜数;先王之所以严明刑罚,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的,而废止国家的刑法,(把这)作为将来处理类似行为的原则,国家必定会多灾多难;那么对于徐元庆的过错,不能免除责罚。每个人都有儿女,每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圣贤君主开始做一件事,必定考虑到它的后果,而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而必须使法律全面完备。所以说:“发扬人们的正义,势在必行。”况且因孝义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迁就私情的行为,王道就不能施行,徐元庆之所以教义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今天如果赦免了元庆的罪行而让他快乐地活着,就是磨灭了他的德行,损伤了他的义节,就不是所说的杀身成仁,舍身全节的节操了。依我辈所见,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按照刑律处死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赞颂他的美好节操,这样,可以使天下按正道顺利发展。把这个案件载入国家法律,永远作为国家法典,恭谨呈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