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 (单项选择题 48分)一、单项选择题(一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睡虎地秦简在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墓主人是一个叫“喜”的人,据考证他青年时从军,参加过统一六国战争,最高职务是一位县令下属的官吏(令史),睡虎地秦简多为他抄录。在对它们的研究中,学界掀起了一阵为秦代法律“正名”的浪潮,部分学者认为,秦代法律有被儒生歪曲的可能,它更多的是严格而非残暴。有学者从中窥见秦代社会风貌,比如书法艺术发展等。这主要说明A睡虎地远离秦朝统治
2、核心区,它的史料价值有限B睡虎地秦简多为“喜”抄录,主观删选色彩浓厚C这些字体不是秦统一的小篆,定其为秦简需慎重D睡虎地秦简是一种实物资料,可多角度研究秦朝2在殷人的观念中,他们的祖先与上帝有着紧密而亲近的关系,其远祖就是上帝的化身。周人虽然仍认为其先祖与天神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神的世界与祖的世界是分立的,将“德”作为这两个不同世界中的链接桥梁,周人“有德”,因而上帝授其命。这一变化反映出周初A神权政治色彩加剧 B人文理性色彩增强C宗法制度初具雏形 D家国一体观念形成3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
3、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学者余英时认为:“圣君垂拱而治,贤相则负责处理一切实际的政务。这样,皇帝虽然世袭却不妨害政府领袖宰相可以永远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最贤能的人来担任。但可惜这只是传统儒生的一种理想和期待,历史的实际却不是如此。”这一言论意在分析A君权与相权是有上下之别的 B圣君贤相是中国的政治传统C皇权加强不妨碍相权的削弱 D儒学强调皇权与相权的平等5唐代中期,枢密使只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达诏旨的低级官员,由宦官出任,不参与朝政。到了唐代后期
4、,枢密使有时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宰相议事时,枢密使亦得与闻。这表明,唐代后期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地方割据势力得到有效遏制6宣慰司大约始于唐玄宗时期,当时仅是朝廷派往各地黜陟官吏和审决系囚的临时性使职差遣的一种。金朝仍少量沿用。入元,宣慰司与行省交替临时处理某一地区的军政事务,至元十五年以后最终演化为行省属下的分治机构。由此可见A行省从临时机构转变为中央正式机构 B宣慰司逐渐演化为宣政院下属的机构C政治制度的变化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D古代的行政机构与军事机构逐渐合一7.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
5、,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明经8163.31814.02922.7128制举8865.7107.43626.9134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 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 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8.古代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情况了解比较全面真实,对典正法度、维系纲纪、改善地方吏治及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
6、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 B.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D.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10.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
7、性胜利。史书已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这反映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D.有政客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以陶片放逐法打击政敌11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B削弱了罗马
8、帝国的政治凝聚力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D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12.“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据此可知罗马私法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 B决定了西方社会生活的方式C阻碍了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构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13.在18世纪英国的议员构成中,贵族的后代占将近1/5,土地所有者占据2/3的下院议席,剩余的多数议席也无法与贵族脱离关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责任内阁制还未形成 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9、C.议会的权力至高无上 D.民主制度有待完善14.美国宪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和詹姆士麦迪逊分别代表北部资产阶级利益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以他俩为首的代表们在经历了长期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却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这表明A.宪法起草人不同立场引起会议争论 B.宪法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C.双方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D.美国南北方经济矛盾被彻底根除15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
10、,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16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17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快速蔓延,多州呼吁联邦政府加强干预、提供抗疫物资授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联邦政府“
11、不是货运员”,不应该购买大量物品然后负责运送,同时他让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获得抗疫所需的关键设备。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制度渊源是A总统制 B联邦制 C议会制 D内阁制181831年3月,英国首相格雷向议会下院提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方案,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解散下院,之后新下院通过了方案。10月间,方案提交上院时又被否决,格雷提出辞职。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国王被迫挽留格雷并劝说上院通过了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A.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遭受破坏 B.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C.体现出民众主导了政治变革 D.表明首相的立法权显著增强 19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
12、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0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24岁。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2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
13、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A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 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英国各权力结构之间相互制衡 D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221883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
14、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这些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现象能说明A福利社会在19世纪末已经成熟 B德国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力量C社会主义运动通过合法道路进行 D德国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23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更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但它却维持了长达65年,直至第三共和国灭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主要维护了共和派的利益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是特殊环境下妥协的产物 D拥有较好的理论基础24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减少中,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
15、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人口流动的频繁 D圈地运动的结果251660年,英国人弥尔顿在建立共和国的简易办法中将君主制视为“多余、负担与危险”之物;此后,他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中又指出任何统治者尽管“是国王、僭主或皇帝”,“正义之剑会凌驾于他们之上”。据此可知,弥尔顿A强调完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肯定了英国君主制存在的必要C主张在英国建立有限政府 D明确了英国国王与官吏的关系26完成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议会代表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各邦君主委派。代表共58名,普鲁士占17席,修改宪法14票就可以通过。各邦代表作为一个单位投票,那么普
16、鲁士一邦17票就可以决定任何重大问题。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各邦保持主权地位C确立了代议制民主 D中央政府权威下降27.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B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C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D使英国国王“统而不治”28几百年过去后,当初英国国王
17、们确定选邑时的许多地区已经衰败不堪。比如老萨勒姆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还有几个选邑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使这一状况得到有效改变的是A权利法案的颁布 B责任内阁制的推行C1832年议会改革 D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29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 B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D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30.1901 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
18、部,班列六部之前。外务部领导班子不分满汉,配置为一尚书二侍郎,打破了旧六部满汉两套班子的管制模式。这说明清政府A.外交体制日益近代化 B.中央集权的显著强化C.开始与西方平等交往 D.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31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 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32.在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杂志中,民主更多意味着“思想民主”,有着疏离政治的明显倾向。五四运动后,民主转而成为
19、强调人民参与权的“政治民主”,学生、工人和妇女分别从民主概念中找到了罢课、罢工和离开家庭的正当性。这一转变A.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33题:18分,34题18分,35题16分。)33.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赵翼甘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一、图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
20、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四 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五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西周相比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的表现,并分析“变”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朝的三公制相比,唐朝三省制在权力的运作方面有何创新。(4分)(3)概括材料三、四、五雅典政治的特点。(2分)简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
21、又有何相似之处?(6分)34(18分)“制度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材料二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
22、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1)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
23、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过程。(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4分)35(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虽然在军事上成立了大陆军,但从十三州汲取军事资源是极度困难的,协调各州同样非常困难,导致华盛顿反复遭遇缺乏军备的困境。汉密尔顿在大陆军中是华盛顿的副官,就深感大陆会议的权限不足。在外交上,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即以美国的名义而非某一个殖民地的名义)对外开展外交活动、签署外交协议。独立战争结束后,新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1、各州之间贸易存在许多摩擦和需要协调的地方;2、各州可能单独和欧洲国家,或者
24、印第安部落展开外交活动,而这些外交活动的指向很可能是互相冲突的;3、大陆会议无法从各州汲取财政、物质资源在此情况下,有相当多的美国政治家认为邦联制被证明无法满足美国的实际需要,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联邦政府以应对内部和外部的诸多问题。摘编自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 在新政与立宪的过程中,清廷中央集权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在中央设立军事、财政等各职能部门,相应地在各省设立下级机构,垂直掌控,直接剥夺了地方督抚在军事、财政、司法、外交、人事与行政等方面的权力,从制度设计上把地方督抚的相关权力收归中央,逐步加强中央集权,而使地方督抚权力越来越缩小。 清廷从制度上收回地方督抚不少重要权力,但因为亲贵专权,内部矛
25、盾重重,政出多门,实际上破坏了中央集权的效力,未能真正掌握这些权力。以军权为例:清廷收回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遗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使地方督抚虽有节制新军之名义,而没有指挥、调遺新军之实权。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尽管可能有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摘编自李细珠再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与清末民初政治走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强化联邦政府权力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清廷在加强中央权力上的相似之处。(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强化联邦政府权力与清廷加强中央集权结果有什么不同,请说明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