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芙蓉中学高二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驯服(xn) 毗邻(p) 宅邸(d) 纡尊降贵(x) B.痉挛(lun) 商埠(f) 皱襞(b) 一哄而上(hng)C.犄角(j) 忧悒(y) 肖像(xio) 冰冷砭骨(bin) D.鬈发(jun) 瞥见(pi) 挨骂(i) 千刀万剐(gu)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棵树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屹立在空旷的田野上,树叶紧紧合拢起来,像一根空荡荡的桅杆树立在整夜不停地滚动着的大地上。B.在低垂的、晨光熹微的穹苍下,几只寒鸦在禾捆干燥棚的屋脊上酣睡,老爷凝望着绿油油的冬
2、麦地,地里阒无一人,只有几头牛犊在田间游荡。C.他跨海来到非洲,只身穿越茫茫无际的撒哈拉沙漠,一路奇遇叠出,命运给了他种种启示,而梦想始终指引他策马前行。D.人类忙碌的世界,仿佛停止了一切活动,蓦然间它变幻成一座可怖且孤寂的塑相。那时辰,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唯有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她面对面静坐着。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千万不要把小说的虚构看得简单了,伟大的虚构,可以洞见一个非凡的世界,这可能是其他文体很难达到的。B.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咏“如花美眷”,唱“似水流年”,孰不知如花美眷最怕那似水流年,此时哪怕再和美,都可能潜藏着变数与危机。C.微消费的兴起,带动手机支付
3、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2月,使用手机支付的网民数量已达4.5千万人次。D.2013年1月发生在陕西富平的农民工下跪讨薪事件岂能悬而不决?因为此事涉及2600多名农民工,政府不能让他们黯然神伤地回家过年。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B.虽然中美之间有关军费预算、亚洲地位的确定等诸多问题对骆家辉相对陌生,不过其出任驻华大使,表明奥巴马政府更关注经贸事务,也更加务实。C.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小说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天马行
4、空般的叙述以及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了一个既现实又神秘的世界。D.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 B C D二、现代文阅
5、读(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小鸟 法国 吉塞斯勃隆在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一个院子里,长满了葡萄藤,这让整个院子看起来像个秘密花园。这些葡萄藤在阳光下,慢悠悠地爬上院子的红墙,有的还延伸到了窗户,把窗台装扮得清新怡人。正对着窗户,从葡萄藤中间露出一段管子,正好有一握粗,那纯白的外壳隐藏在深绿的葡萄藤中,远望去像碧天里的一颗星星。总之,它悄悄地藏在葡萄藤中,谁也不知道它通到哪儿,用来干什么。可是,有一只小鸟每年都来这儿做窝,它待在里面刚刚合适,就像一粒子弹装在枪膛里似的。它仿佛呆在它自己的王国里,感到很安全,很清净,还常常探出脑袋,用嘴玩弄一下葡萄藤,然后试试嗓子,接着就从早到晚都放开嗓子唱
6、起歌来。附近一间办公室里有个年老的办事员,总开着窗户谛听。每天上午,他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而下班前,他最后一句话就是对鸟儿说声再见。可是,有一天,工人来修理滑落在墙上的檐沟。“您爬上去以后,把那段管子给拔下来,它什么用也没有!”于是,鸟儿飞到别的地方藏身去了。在窗子边办公的那个老头儿觉得很不舒服,工作没精打采。过了好几天,他俯身到窗外,用手拨弄葡萄藤,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难受,这么阴郁“见鬼!见鬼!”他擦了擦脑门子。“见鬼!见鬼!”他在这里工作四十年了。四十个春秋,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每天要写同样多的公文,每天有同样多的记录要归档,同样多文件要研究四十年啦,而今天他摘下眼镜、小圆帽和套袖,
7、没有对他的同事们解释(他怕一提起来就发火),径自下了楼,打算去管理处诉苦。可是,走到半路他觉得自己心中的委屈似乎有些孩子气,而且这么做也决不会使他再听到小鸟的歌声。他又从原路返回办公室。一整天都压着一股火,还早退了二十分钟四十年来,这还是第一次。过了不久,老公务员再也忍受不了这漫长、无聊的日子,便要求退休。不巧的是,只有他认识同办公室的那位女同事的笔迹。在发生了几次差错以后,那位女职员也不得不辞职。可是,二十年来,她说什么话都变成了习惯,对面那位职员虽然耳聋,只要看看她的嘴唇怎么动就知道她说什么。现在聋子失去了唯一的翻译,不能继续工作了,只得接着告退。然而,只有聋子一个人知道档案的分类法。他走
8、了之后,档案出现了混乱,接手的人因此被解雇当然并不是没有争吵,而是在这古老的房顶下发生了一起最为激烈的口角该办事员工作效率很高,可是性情暴躁。他哥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一起离职了,因为他们是科西嘉人。那位老兄十分高傲,说走就走,完全没有把工作交代一下。他本来是负责检查学士院房屋维修情况的。这幢房子年久失修,已经破旧不堪了。十月下雨的时候,房顶的檐沟坏了,雨水从天花板渗了进来,地板塌了,墙壁裂了缝。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变化,要不是一个人得病死了,一切还都看不出来。房屋破坏的情况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弥补。于是,人们扛来一个大型脚手架,靠在不太结实的墙上,把快塌的墙都推倒了。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冷遇,官
9、方的建筑师忽然发现楼里有许多阁楼间、贮藏室和秘室按他们的说法有许多“浪费了的地方”。文化部认为自己的房子太挤,扬言要把这座大楼拨归他们使用,法兰西学士院当然不答应。一大群法学家和典籍学家纷纷研究大楼的所有权,撰写回忆录。另一方面,人们又画了许多平面图,就这一争执交换了各种颜色封面的公文。也就在这个时候,维修工作中断,连脚手架也开始摇晃起来了。官司一直打到内阁。内阁声称若干年之后才宣布判决。有时候,夜里有几块隔板掉了下来,几段不结实的墙坍塌。也有时候,一位很老的老先生看门的仿佛还能认出他走进院子里,一面摇着头,一面长时间地观察这座破败的大楼。还有时候,一只非常小的鸟儿,唱着歌从这堆废墟上飞过。
10、(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家经典有删改)6.小说第一段中的场景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7.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公务员的形象。(3分)8.小鸟飞走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请赏析这部分情节设计的妙处。(4分)9.小说结尾颇有意蕴,请作赏析。(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邪正辨 曾巩正者一,邪者十,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曰:“某邪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邪也,亦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抑未尽于是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
11、。正者曰:“天下未治也。”以天下之事考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彼策也,不可用。”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戾于其始也有赏,戾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委焉。不苟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此之尚而已。正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
12、常八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则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夫然,故正者不得尽其道,邪者得间之于冥冥之间。于计无必定也,于信用轻以蔽也,于号令也二,于赏罚也不明,于治也疏矣。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也,
13、其意易者鲜矣。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戾于其始也有赏 戾:妨害 B.赏与咎无所委焉 委:依托C.则必置之 置:放弃 D.乌有职其责者欤 职:职责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乌知正者之为正 此天之亡我 B.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 则谴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D.于信用也不轻以蔽 良庖岁更刀,割也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主要论证辨明邪人、正人的方法和对待邪人、正人的态度,认为要确定一个人的正邪时,一定要注意既不轻信别人的论断,也不轻信其
14、外在的言行。B.作者认为不知道方正的人方正在什么地方,奸邪的人奸邪在什么地方,在本质上都是因为不善于去考察分辨罢了。C.作者认为既能明辨邪正,就应当善于任用方正的人,并责成他治理好国家。而做到这点并不难,正者往往取胜。D.文章采用了正、反两方面重复论述的形式,从而使其观点得到了反复强调。在论述过程中,又时时以问句点明其所论之旨。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本 其 情 是 亦 考 其 实 矣 岂 不 可 欤 知 不 循 其 迹 又 不 本 其 情 而 欲 知 其 贤 与 佞 顾 非 不 可 欤?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5. 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
15、。(3分)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4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6题。(5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同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愧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15.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1
16、6.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3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 ,_。”(2)子曰:“志士仁人,_,_。”(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_,_,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子曰:“不愤不启,_ 。_,则不复也。四、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最近,一篇题为“原来这些名言还有后半句”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文中列出了许多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名言的完整句,还原了这些名言原本的意思,颠覆了很多网友以前的认识。 比如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17、”,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又如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又如论语中的名言“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做事不能过于谨慎多思,考虑两次就可以行动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C(A纡尊降贵y 答案B商埠b D鬈发qun)2.B(A树立竖立 C奇遇叠出奇遇迭出 D塑相塑像)3.B (A洞见,很清楚地见到。B孰不
18、知,谁不知道,往往用于反问句,表示谁都知道;此处应该用“殊不知”,表示竟然不知道。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D悬而不决,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4.D (A句式杂糅,“的主要目的”和“为了”保留其一; B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对骆家辉相对陌生”应该改成“骆家辉对中美之间有关军费问题相对陌生”; C搭配不当,“融入”和“叙述”“处理”不能搭配,应该在“天马行空”前加上“采用”,在“处理”后加上“方式”。)5. C(题干中给出的最后一句提到汉印,所以与之相邻的应是3;由45两句中“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很熟悉”可知这两句应为相邻句,顺序为54;再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19、问题的逻辑顺序即可确定答案。)6参考答案:营造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与下文混乱的事态、破败的废墟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小鸟飞走后,老公务员感到忧郁、烦躁、无聊而最终辞职作铺垫。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7参考答案:他每天喜欢谛听小鸟的歌声,说明他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四十年如一日地工作,从不迟到,可见他是个工作认真严谨的人;他习惯模式化的生活,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说明他是个固执古板的人。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回答“脾气暴躁” “懦弱” “念旧”,均不得分。因为答“脾气暴躁” “懦弱”“念旧”,只是答出了其性格固执古板特点的浅层表现。正是因其固执古板的特点,他才会因一只小鸟的飞走听不到鸟叫而“脾
20、气暴躁”,才会压抑内心的委屈而显得“懦弱”,才会在多年后还回来长时间地观察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破败的大楼,显得很“念旧”。所以答“脾气暴躁” “懦弱”“念旧”均不得分。8参考答案:小鸟飞走以后,老公务员离职,导致单位里的相关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相继离职,既而因各部门的工作流于表面而导致房屋因没有及时检修而坍塌。体现了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特点;情节设计环环相扣,吸引了读者眼球,使小说产生戏剧化的效果;形象地放大了小鸟离开后产生的混乱及严重后果,引发深思。评分标准:概括情节1分,答出效果一点得1分。9.参考答案:小说结尾再次提及老公务员和小鸟,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老公务员和小鸟再次出现,但昔日宁
21、静和谐的院子如今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给人一种今非昔比的强烈反差(对比)之感;小鸟“唱着歌”,传达出一种欢乐之感,与“废墟”的落寞之感也形成了对比与反差,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强调“看门的仿佛还能认出他”说明一切巨大改变只是发生在短时间内,强调“很小的鸟儿”,寓意着一个小小的改变竟然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从而产生极大的震撼。评分标准:答出第一点得1分,答出第二点或第三点得2分,答出第四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10. D (应为“承担职责”)11 A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D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12 C (“而做到这点并
22、不难,正者往往取胜。”错,应为“而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邪者往往取胜”。)13. 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14. 一定还要弄清他的真实用心,用心果真也是方正的,这就是方正的人了。(本、情、斯各1分。)有人说:“大贤人、大奸佞这两种人,不能考察到他的实质。”(或、佞、其实各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有一个方正的人,有十个奸邪的人,怎么知道方正的人方正在什么地方,奸邪的人奸邪在什么地方呢?回答道:“考察他的实质就是了。有人说:“某人是个方正的人。”一定要考察他,如果那人的言论行动果然是方正的,还要说不会是表面现象?一定还要弄清他的真实用心
23、,用心果真也是方正的,这就是方正的人了。有人说:“某人是个奸邪的人。”一定也要考察他,如果那人的言论和行动果然奸邪,也还要说会不会是表面现象如此呢?也一定要弄清他的真实用心,用心果真是奸邪的,这就是奸邪的人了。或许只到这一步还不够。怎么说还不够呢?我是指的任用和责成。方正的人说:“国家还没有治理好。”根据国家的情况考察,看到确实还没有治理好,为什么不任用他去补救那些还没有治理好的地方呢?奸邪的人说:“国家已经治理得很好了。”那么就得想一想,我们的国家恐怕还没有治理好。方正的人说:“用这些办法可以使国家得到治理。用先王的大道、人民的愿望去考察,看出他的办法确实可以治理好国家,为什么不用他的办法呢
24、?奸邪的人说;“他的办法不可用。”那么就得想一想:我考察过,是可以用的,一定要等待他实施的结果再评议他的成效。如果一开始似乎没有什么妨害就行赏,有了妨害就怪罪,没有等到她施行的结果而去评议其成效,赏与罚就都没有依据。不随便更改当初的决定,任用和责成的方法就是如此。这样,方正的人便能完全推行他的措施,奸邪的人便不可能暗中让他的挑拨离间得逞。在决策上要连续稳定,在信任使用上既不轻率,也不受人蒙蔽,发号施令要前后一致,赏罚要分明,那么治理好国家,便差不多可以实现了。考察他的实质,就是指的这些。不知道方正的人方正在什么地方,奸邪的人奸邪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奇怪呢?不善于这样去考察罢了。方正的人说:“国家
25、还没有治理好。”奸邪的人却说:“已经治理好了。”奸邪的人战胜方正的人,十回常常有八九回。用国家的实际情况去考察谁是谁非呢,自己却没有作过。采用了方正的人的措施,奸邪的人说“可以放弃”,于是便一定要放弃。用先王的大道、人民的愿望去考察那措施是否对,等他施行有了结果再评议是否有成效,然后对方正的人实行赏或者罚呢,自己也没有这样作,对于谁是谁非、用与不用,随意决定而已。就这样,所以方正的人不能将他的治国措施推行到底,奸邪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搞挑拨离间,决策无法确定,在信任使用上轻率而容易受蒙蔽,号令不统一,赏罚不分明,想求国家得到治理,怕就差得远了。方正的和奸邪的两者都得到重用,有朝一日如果败了事,
26、谁又负主要责任呢?有人说:“大贤人、大奸佞这两种人,不能考察到他的实质。”我回答道:你所说的不能考察到他的实质,是不是认为大贤人的贤,大奸佞的佞,或许连一点儿迹象都不表露呢?我本来就说过,如果没有一点儿迹象,那么从哪里去了解他呢?那就一定要弄清他的真实用心,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弄清真实用心,这也就是考察他的实质,哪有不可以的呢?要知道既不追踪他的表面现象,又不愿弄清他的真实用心,而想了解那人是贤人还是奸佞,岂不是办不到吗?然而你所说的,无非是厌恶他的表现难于知道罢了。而我说的这一点。就是以他的真实用心去了解他,这个意思能够改变的恐怕很少。15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16.(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