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江苏省辅仁中学、宜兴一中、镇江中学联考高三(上)第二次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和脂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B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中含有Mg元素C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2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的某些化合物和结构(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B物质甲、丙分别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显红色和绿色C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
2、主要由图中乙的种类和数量决定D若图中物质丙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加倍现象,则结构2也会同时加倍3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 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A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 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 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迸行加工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表达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4某研究所为了研究ABCD四个地区的
3、土壤溶液浓度,分别制备了四个地区的土壤浸出液,并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ABCD的土壤浸出液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情况,并记录细胞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所用的时间,得到了以下数据(“”表示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分析表格数据,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土壤浸出液ABCD刚发生质壁分离所用的时间(min)1.52.02.5A土壤浓度最高的是D地区B为了保证该植物能正常生长,土壤溶液的浓度应介于A与D之间C各地区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BCDADB地区植物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5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C叶肉
4、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增强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C衰老细胞内会发生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和呼吸速率减慢等现象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7如图表示某生物(甲)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DNA和细胞质mRNA含量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另有生物(乙)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分裂期时长为1.9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B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Cde段细胞质
5、mRNA明显减少的原因是DNA不能转录,且原有的mRNA不断被分解D若要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选用乙细胞更合适8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试验研究某种矮脚鸡矮脚性状的遗传方式,获得如下结果相关推断合理的是()组合矮脚高脚高脚矮脚高脚高脚矮脚矮脚F1矮脚28430186高脚26486094A矮脚为隐性性状B矮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种群中矮脚鸡均为杂合子D矮脚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9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两种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上,反密码子位于上B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C为tRN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D中有的区域有
6、碱基配对,有的区域没有10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互补链中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ABabCDb1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菌的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BHIV的遗传信息传递中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C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12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图中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
7、变异中的缺失C图中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13蜗牛壳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14%B30%、21%C70%、2l%D70%、42%14如图所示乙图两曲线分别代表根或茎的生长速度跟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问甲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哪些点?()AN、M、P、QBM、N、P、QCP、Q、N、MDP、Q、M、N15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
8、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16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左右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
9、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其pH显著下降C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19如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用的
10、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豆浆试剂甲颜色反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染液细胞结构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洋葱根尖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A4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B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双缩脲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溶液变为蓝色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KNO3溶液,则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D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0下列有关生物科研史实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
11、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体内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含有的基因和性染色体可能是()A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1条X染色体B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Y染色体C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D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
12、22下图所示的四个家系,黑色是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儿率是25%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抗体、激素、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2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
13、,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25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1、2,若干年后,种群1、2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种群1、2产生不同的变异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C种群1、2已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
14、65分26图甲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请据图回答:(1)甲图细胞与大肠杆菌所共有的细胞器为(填数字),光照充足时,B细胞内产生的气体的去向是(2)乙图中的G从甲图中的通过进入,若甲图中的A细胞为浆细胞,则该细胞可由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来(3)乙图中的各种分子在人体胰岛B细胞与神经细胞中可能不同的是(填字母);乙图中的GH过程可以发生在甲图的结构中(填数字)(4)若甲图中A细胞是某动物的垂体细胞,B细胞是某植物的顶芽细胞,则能分泌蛋白质类激素的是细胞,该细胞对应的生物在
15、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成分27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大于/小于/等于)B点(4
16、)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转移至结构的物质主要包括(5)在实验过程中,用H2l8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28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图中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及甲状腺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a、b、c分别代表图中所示的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乙图表示垂体所分泌的TSH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这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兴奋,在产生冷觉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过程产生的激素增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胳肌细胞等,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2)图中
17、正常人体血液中a的含量变化对过程起调节作用,此种调节机制属于调节(3)如果用激素a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4)某疾病的病因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病(5)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调节血糖浓度下降;如果人体组织细胞缺乏上述物质,则可导致细胞摄取血糖,继而血糖水平过高29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
18、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是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4)图3曲线中E点时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若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段30如图1为某家族患原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遗传系谱:(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性遗传,位于染色体上(2)若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研究人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编码链(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
19、峰对应一个碱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变为(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4)该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5)要了解1与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1做31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途径1、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2)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
20、理是(3)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4)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32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 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 代表4 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人为因素导致图中(填字母) 的大量减少,则会加剧温室效应假设图中动物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
21、的措施属于(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该功能具有的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b的灭绝,则其他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33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以下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围绕酵母菌进行的系列探究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作答(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所以可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如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2)下图是甲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中底物(葡萄
22、糖)充足且温度适宜,红色液滴可随容器中气体量的变化而发生移动若装置1中液滴,装置2中液滴,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3)乙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了相关实验血细胞计数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法下列关于本实验的部分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从静置试管中直接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B在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
23、养液C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某同学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mL无菌水稀释后进行观察计数,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个如表是乙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酵母菌数(万个/mL3212776282481982182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从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举一例)2015-2016学年江苏省辅仁中学、宜兴一中、镇江中学联考高三(上)第二次考试生物试卷参考答
24、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和脂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B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中含有Mg元素C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
25、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2、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3、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解答】解:A、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质主要是由C、H、O 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如磷脂含有C、H、O、N、P,A错误;B、Mg元素为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B错误;C、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
26、;D、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的分类和分布,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的某些化合物和结构(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B物质甲、丙分别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显红色和绿色C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图中乙的种类和数量决定D若图中物质丙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加倍现象,则结构2也会同时加倍【考点】细胞膜的成分;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分析
27、题图可知,结构1是细胞膜的结构,结构2是染色体,乙是细胞膜和染色体共有的成分,为蛋白质,甲含有C、H、O、N、P,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为磷脂;丙含有C、H、O、N、P,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为DNA【解答】解:A、丙是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B、甲是磷脂,不能与吡罗红染液呈现颜色反应,B错误;C、结构1是细胞膜,其功能复杂程度与乙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D、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倍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倍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染色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旨
28、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3有科学家研究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 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A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 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 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迸行加工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表达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分析题
29、干可知,本题是细胞癌变的机理,先阅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选项描述分析综合,做出判断【解答】解: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B、分析题干可知,癌症蛋 白的合成与运输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类似,所以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迸行加工B正确C、由题干知,癌症蛋 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其实质是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表达C正确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细胞分裂加快,周期变短D错误故应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癌变的机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某研究所为了研究ABCD四个地区的
30、土壤溶液浓度,分别制备了四个地区的土壤浸出液,并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ABCD的土壤浸出液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情况,并记录细胞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所用的时间,得到了以下数据(“”表示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分析表格数据,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土壤浸出液ABCD刚发生质壁分离所用的时间(min)1.52.02.5A土壤浓度最高的是D地区B为了保证该植物能正常生长,土壤溶液的浓度应介于A与D之间C各地区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BCDADB地区植物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1、相同的细胞放置在不同的土壤浸出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
31、液浓度,并且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越高,因此BCD,而A处无质壁分离现象说明A处的土壤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因此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BCDA2、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解答】解:A、该题为相同的细胞放置在不同的土壤浸出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并且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外界溶液的浓度越高,因此BCD,A错误;B、欲保证植物能正常生长,外界溶液应低于细胞液浓度,而D处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因此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应介
32、于A与D之间无法保证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B错误;C、A处无质壁分离现象说明A处的土壤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因此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小依次是BCDA,C正确;D、从图中数据无法说明植物是否失水死亡,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实验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
33、互转化的过程【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少数酶的本质是RNA,组成元素与ATP相同,A正确;B、酶催化反应的本质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
34、的合成速度与分解速度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增强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C衰老细胞内会发生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和呼吸速率减慢等现象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
35、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 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3、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其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圆饼状【解答】解:A、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降低,A错误;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分化,B错误;C、衰老细胞内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
36、确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理解相对表面积的含义,会应用分析相对表面积的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7如图表示某生物(甲)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DNA和细胞质mRNA含量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另有生物(乙)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分裂期时长为1.9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B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Cde段细胞质mRNA明显减少的原因是DNA不能转录,且原有的mRNA不断被分解D若要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选用乙细胞更合适【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实线是细胞周期中,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分
37、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分子加倍;分裂期完成DNA分子的均分;虚线表示细胞质中RNA的变化,由题图可知,RNA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合成前期(a)和DNA合成后期(c);该细胞的细胞周期是3.4+7.9+2.2+1.8=15.3h,其中分裂期时间是1.8h【解答】解:A、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A正确;B、由题图可知,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B正确;C、de段是细胞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不能解旋形成单链,转录过程不能进行,原有的mRNA不断被分解,因此RNA含量减少,C正确;D、乙细胞细胞周期长,分裂期占的时间比
38、例小,因此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选用甲细胞更合适,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细胞周期的DNA、RNA含量变化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8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试验研究某种矮脚鸡矮脚性状的遗传方式,获得如下结果相关推断合理的是()组合矮脚高脚高脚矮脚高脚高脚矮脚矮脚F1矮脚28430186高脚26486094A矮脚为隐性性状B矮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种群中矮脚鸡均为杂合子D矮脚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从第一、二组可知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不和性别相关联,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39、;第四组矮脚交配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高脚是隐性,矮脚是显性,这属于教材显隐性的第二种判断方式,第四组的性状分离比是2:1说明出现了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解答】解:A、从第四组知道,性状分离出来的高脚是隐性,A错误;B、从第一二组杂交结果看出,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不和性别关联,说明这一对性状属于常染色体遗传,B错误;C、种群中,矮脚为显性,第四组因为显示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所以种群的显性都是杂合子,C正确;D、第四组因为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才有2;1的分离比,而一二两组属于测交,分离比为1:1,符合分离规律,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课本关于分离规律的显隐性形状的判断,以及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异常比的
40、情况9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两种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上,反密码子位于上B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C为tRN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D中有的区域有碱基配对,有的区域没有【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是DNA分子,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遗传信息转移到mRNA上,再通过翻译过程,mRNA上核糖核苷酸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是三叶草状的单链结构,是tRNA分子,tRNA分子的一端识别并携带特定的氨基
41、酸,另一端有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解答】解:A、是DNA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上,是tRNA,含有反密码子,A正确;B、DNA分子的特异性是指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与双螺旋结构和氢键无关,B错误;C、是tRNA,61种tRNA转运20种氨基酸,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C正确;D、是tRNA,由题图可知,有的区域有碱基配对,有的区域没有,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tR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1
42、0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互补链中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ABabCDb【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解答】解:由题意知,该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则双链中鸟嘌呤G占,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占双链的比例是,互补链
43、中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旨在考查学生对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1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菌的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BHIV的遗传信息传递中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C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
4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解答】解:A、乳酸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可见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A正确;B、HIV为逆转录病毒,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中有AT的配对,B错误;C、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D、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能运用所学的知
45、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图中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中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图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图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
46、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图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图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图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47、力13蜗牛壳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14%B30%、21%C70%、2l%D70%、42%【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解答】解: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aa)占15%,则有条纹(Aa)占30%因此A基因的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
48、型频率=55%+30%=70%,a的基因频率=170%=30%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即A的基因频率=70%,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如图所示乙图两曲线分别代表根或茎的生长速度跟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问甲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哪些点?()AN、M、P、QBM、N、P、QCP、Q、N、MDP、Q、M、N【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甲图,幼苗横放一段时间
49、后,由于其受到重力的作用,生长素的分布情况为AC,BD,由于生长素对根最敏感,对茎最不敏感,所以A侧生长的比C侧生长的快,D侧生长的比B侧生长的快分析乙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说明其生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促进生长的效果是加强的,应为茎的生长曲线【解答】解:图乙中看出曲线MQ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促进生长的效果是加强的,应为茎的生长曲线,由于D侧生长的比B侧生长的快,所以B点对应M点,D点对应Q点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曲线NP随着生长
50、素浓度的加大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说明其生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由于A侧生长的比C侧生长的快,所以A点对应N点,C点对应P点故甲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NMPQ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以及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15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
51、用【分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得到无子果实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促性腺激素能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腺激素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植株;用信息素诱杀雄性昆虫;合理引入天敌【解答】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才能得到无子番茄,A错误;B、乙烯利不能促进果实发育,但能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C、促性腺激素能促进雌性个体超数排卵,因此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C正确;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
52、:C【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分泌腺及功能,掌握相关激素的应用;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左右【考
53、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据图分析,曲线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解答】解:A、图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放牧,A正确;B、图所示b点后K值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资源和空间增大,B错误;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4、,C正确;D、图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若海洋捕捞,维持种群数量在左右,有利于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关键是理解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其pH显著下
55、降C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
56、度(pH)正常人体的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3、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脑干等部位,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解答】解:A、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B、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不会导致其pH显著下降,B错误;C、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C正确;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免疫过强导致的过敏反应,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不同意
57、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
58、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解答】解:A
59、、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生物多样性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体现了其直接价值,B错误;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如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用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豆浆试剂甲颜色反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染
60、液细胞结构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洋葱根尖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A4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B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双缩脲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溶液变为蓝色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KNO3溶液,则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D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本题是对蛋白质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综合性考查,先回忆相关实验的
61、知识点,然后结合问题分析解答【解答】解:A、4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只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B、蛋白质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溶液变为紫色,B错误;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KNO3溶液,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因此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C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检测的试剂和颜色反应、观察线粒体、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等实验,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62、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0下列有关生物科研史实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发现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长素的发现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鲁
63、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正确;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温特命名了生长素,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C错误;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识记要求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
64、或不答的得0分21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体内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含有的基因和性染色体可能是()A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1条X染色体B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Y染色体C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D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所以A与a分离,X与Y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解答】解:A、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当着丝点没有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1条X染色体,A正确;B、由于基因b位于X染
65、色体,所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X与Y染色体,B错误;C、由于A与a分离,X与Y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C正确;D、由于基因b位于X染色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下图所示的四个家系,黑色是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
66、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儿率是25%【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子,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父母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丙图无法确定丙病的遗传方式,但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女病父子病”;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A错误;B、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隐性遗传病,
67、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虽然不确定,但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正确;C、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其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携带者,C错误;D、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他们再生一正常女儿的几率为,D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准确判断图中各家系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68、判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抗体、激素、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69、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观点:(2)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A、神经递质、抗体、激素、血浆蛋白都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正确;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C错误;D、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和稳态,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70、,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解答】解:A、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
71、噬细胞,其中甲和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但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B、细胞丙为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C正确;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
72、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1、2,若干年后,种群1、2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种群1、2产生不同的变异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C种群1、2已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种群1、2间存在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但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种群1、2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故说明已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C正确;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这里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对于隔离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
74、,共65分26图甲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请据图回答:(1)甲图细胞与大肠杆菌所共有的细胞器为(填数字),光照充足时,B细胞内产生的气体的去向是进入中被利用(2)乙图中的G从甲图中的通过核孔进入,若甲图中的A细胞为浆细胞,则该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来(3)乙图中的各种分子在人体胰岛B细胞与神经细胞中可能不同的是G、H、I、J(填字母);乙图中的GH过程可以发生在甲图的结构中(填数字)(4)若甲图中A细胞是某动物的垂体细胞,B细胞是某植物的顶芽
75、细胞,则能分泌蛋白质类激素的是细胞A,该细胞对应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消费者或分解者成分【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A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B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依次为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液泡、叶绿体分析乙图:根据F、G和H的关系可以判断F为DNA、G为RNA、H为蛋白质、I为结构蛋白、J为酶,进而可以判断出C为核苷酸、E1为脱氧核苷酸、E2为核糖核苷酸、D为氨基酸【解答】解:(1)甲图细胞为真核细胞,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细胞,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光照
76、充足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B细胞内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叶绿体所利用(2)乙图中的G为RNA,其在细胞核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浆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与分化形成(3)人体胰岛B细胞与神经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因此含有相同的DNA(F),但两者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这两种细胞中的RNA、蛋白质有所不同,即乙图中G、H、I、J不同;乙图中的GH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可以发生在甲图的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4)垂体细胞能分泌蛋白质类激素生长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消费者或分解者成分故答案为:(1)进入中被利用(2)核孔 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3)
77、G、H、I、J (4)A 消费者或分解者【点评】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和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关系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克隆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7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
78、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4)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转移至结构的物质主要包括ATP和H(5)在实验过程中,用H2l8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
79、是: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图1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2是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回顾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光合作用的过程,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解答】解:(1)图1中的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植物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2)据图1分析,D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
80、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光照强度不断减弱,光反应减弱,三碳化合物的生存首先受影响,接着才是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图2中暗反应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B点(4)是光反应的产物,是暗反应过程,所以由转移至的物质主要包括ATP和H(5)在实验过程中,放射性的氧元素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 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2)温度 (3)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 小于
81、(4)ATP和H(5)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28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图中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及甲状腺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a、b、c分别代表图中所示的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乙图表示垂体所分泌的TSH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这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或者感受器
82、)兴奋,在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冷觉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过程产生的激素增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胳肌细胞等,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2)图中正常人体血液中a的含量变化对过程起调节作用,此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或反馈)调节(3)如果用激素a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增大(4)某疾病的病因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病(5)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糖蛋白)结合,才能调节血糖浓度下降;如果人体组织细胞缺乏上述物质,则可导致细胞减少(停止)摄取血
83、糖,继而血糖水平过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区别:正反馈是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促进了这个过程,例如污染的湖泊中一条鱼死亡后会加剧更多的鱼的死亡,即促进+促进+型;负反馈是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抑制了这个过程,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血液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反过来抑制促激素的分泌,即促进+抑制型或抑制促进+型2、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过于强烈,把自身器官细胞当成抗原攻击的免疫失调症【解答】解:(1)寒冷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内脏,产生冷觉的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过程,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84、的过程,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胳肌细胞等,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正常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对过程起抑制作用,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对过程起促进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3)用激素a甲状腺激素饲喂小白鼠,由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使小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消耗更多的氧气,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增大(4)该疾病产生的大量TSH受体的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该抗体与TSH受体结合,TSH受体为自身细胞结构,故为自身免疫病(5)胰岛素是唯一降低
85、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糖蛋白)结合,从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上述物质,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可能导致细胞减缓(停止)摄取血糖,继而血糖水平过高故答案为:(1)冷觉感受器(或者感受器) 大脑皮层(感觉区) (2)负反馈(或反馈) (3)增大 (4)自身免疫病(5)胰岛素受体(糖蛋白) 减少(停止)【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三大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9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
86、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是XY(或性)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1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4)图3曲线中E点时细胞中含有4或2个染色体组,若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CD段【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图1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为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
87、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3纵坐标是染色体/核DNA的变化,AB段和EF段染色体/核DNA的比为1:1,即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BC为染色体复制,DE为着丝点分裂【解答】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2)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形状相同,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可能是XY染色体;还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图3中DE段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对应着图1细胞,在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变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细胞核中发生DN
88、A分子复制(4)图3曲线中DE形成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E点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的CD段故答案为:(1)有丝 初级精母细胞 (2)XY(或性) 染色体结构变异(3)1 DNA复制 (4)4或2 C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0如图1为某家族患原
89、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遗传系谱:(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研究人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编码链(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峰对应一个碱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CA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变为精氨酸变为丝氨酸(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4)该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
90、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5)要了解1与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1做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检查)【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分析遗传图谱:图中4的丈夫正常,女儿有病,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3有病,妻子正常,儿子有病,所以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又因为图中表现出代代相传的特点,所以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1)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已知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若1(AaXBY)与正常女性(aaXBXb)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根据图2曲线
91、代表的含义和上图中峰的顺序可知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GGTACA正常人箭头处碱基为C,而患者则突变为A,密码子由CGU变为AGU,导致精氨酸变为丝氨酸(4)1可能是该基因的携带者,需进行产前诊断故答案为:(1)显 常(2)(3)GGTACA CA精氨酸丝氨酸(4)结构和功能(5)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检查)【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1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途径1、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基因重组、基因突变(2)
92、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00%(4)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HHhhRRrr,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其中途径1是杂交育种;途径2是单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叶肉细胞培养成幼苗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
93、技术;途径4是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1)途径1是让其自交并筛选,得到品种A,属于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4是用射线处理种子,得到品种D,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2)通过途径2和3植物由细胞发育成了个体幼苗,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途径2是通过花粉的离体培养,
94、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由于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00%(4)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为HhRr,品种A中HhRr的个体占=;通过途径3获得的品种C属于四倍体品种,基因型是HHhhRRrr,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单倍体育种 100%(4) HHhhRRrr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点评】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育种方法及识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
95、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 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 代表4 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不流向下一营养级(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K值(环境容纳量)人为因素导致图中A(填字母) 的大量减少,则会加剧温室效应假设图中动物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
96、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该功能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b的灭绝,则其他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因此a属于第二营养级,bc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为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1)
97、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因此a属于第二营养级,bc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为第四营养级,由此可写出食物链,具体见答案最高营养级由于缺少天敌,因此其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不流向下一营养级(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K值(环境容纳量);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主要是人为因素的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A(生产者)的大量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的(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
98、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该功能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乙中的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 不流向下一营养级(2)K值(环境容纳量) A 易地保护(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传递在生物体内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生理作用、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等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信息传递的功能;明确顶级消费者缺少天敌,因此能量的去向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并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应用能量的传递率进行相关计算,该小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99、和数据处理能力33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以下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围绕酵母菌进行的系列探究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作答(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所以可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如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2)下图是甲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温度适宜,红色液滴可随容器中气体量的变化而发生移动若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3)乙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
100、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了相关实验血细胞计数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样方法)法下列关于本实验的部分相关操作,正确的是CA从静置试管中直接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B在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C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某同学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mL无菌水稀释后进行观察计数,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 5个
101、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2.4107个如表是乙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酵母菌数(万个/mL3212776282481982182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从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温度或溶氧量等(举一例)【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分析实验装置: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装置2中的清水不吸收气体,也
102、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400(0.1mm3103)稀释的倍数并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注意点,如:取样时要先振荡摇匀、酵母菌浓度过高时要加水稀释、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等【解答】解:(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所以可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如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103、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样方法)A、吸取酵母菌之前应将试管震荡摇匀,使酵母菌混合均匀,A错误;B、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B错误;C、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C正确故选:C如果观察到a、b、c、d、e 5个大格共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880400=240个,并且酵母
104、菌样品稀释了10,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40(0.1mm3103)10=2.4107个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从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温度或溶氧量等故答案为:(1)兼性厌氧菌 由蓝变绿再变黄(2)左移 右移(3)抽样检测法(样方法)C2.4107S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温度或溶氧量等(答案合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了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修订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样品应混合均匀后取样、取样时间相同、计数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