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江苏省苏北三市高考生物最后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B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C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D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2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进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治疗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肽键结构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D细胞发生癌变
2、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3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B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B初级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C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D硝化细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5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果蝇易饲养
3、、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6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D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7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新物种B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比较活跃D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够表现亲本
4、的优良性状8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B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9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10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
5、测,结果正确的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第10天斐林试剂不显色B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第30天苏丹试剂橘黄色D第40天碘液蓝色AABBCCDD11下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CO2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在群落内部双向传递D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13下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某杀虫剂的敏感型与抗
6、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B乙地区家蝇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丙地区家蝇产生了抗性基因的定向变异D三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4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需运用胚胎分割技术B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C代孕母鼠需进行超数排卵处理D图中囊胚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15当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7、免疫均发挥作用D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能迅速将其清除16有关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B切除垂体,人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某同学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D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7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阴影部分引起该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则该种群环境容纳量是K3D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对该种群最有效保护措施是就地
8、保护18下列有关动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C用性激素处理鱼类,可以促进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受精率D用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可促使其快速发育成青蛙19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和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B经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图中的步骤D图中的育种原理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20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探究实验前要用蒸馏水对干酵母进行活化
9、处理B台盼蓝溶液能将代谢缓慢的酵母菌休眠体染成蓝色C在取样计数前,培养液要进行充分震荡摇匀D该探究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但需要做重复实验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得分21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D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22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
10、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的规律D达尔文通过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向光性研究,确定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以下23如图所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B图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C图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D图中2 mol/L NaCl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DNA24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核基因传递与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过程需要的原料不同B乙、丙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11、相同C丙过程涉及到三种RNA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乙过程可多次发生25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65分26如图所示,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能在夜晚为银杏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
12、ATP的有(填数字标号),物质丙为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H和,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有利于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2)从图2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当CO2浓度为300molmol1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3)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molmol1移至CO2浓度为2000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27图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拍摄的显微照片和绘出的曲线
13、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染色常用的化学试剂是(2)甲细胞处于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甲细胞,应先将装片往移动(3)乙细胞处于曲线图的段,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是(4)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28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如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固定化酶技术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科研人员对固定化蛋白酶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实验一:研究人员选择了硅胶、活性炭和大孔树脂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蛋白酶,三种载体的
14、固定化率如图1所示实验二:为探究pH对三种载体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高浓度污水的pH值分别调至4.5、5.0、5.5、6.0、6.5、7.0,各取500ml分别使其与等量不同载体的固定化酶混合,然后在37的水浴中反应6小时测定每个反应器中氨基酸的生成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三种载体蛋白酶固定化率最低的是与水溶性酶相比,固定化酶处理高浓度污水的优点是(2)实验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是(至少写两点)(3)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4)结合图1和图2分析,进行高浓度污水的净化时应选择载体的固定化酶29如图所示,图1为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式图,图2为该个体减数分裂
15、形成配子时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图2细胞处于时期(2)图2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细胞在期,发生了(3)假如图2细胞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或(4)假设图2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该细胞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有种,分别是30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2)5的基因型为,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3)若4与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4)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
16、的频率为90%,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1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图解(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该物质通过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3)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该处膜内电位的变化为(4)据图可知,bdnf具有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变化是(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大脑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
17、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32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内皮素功能异常与内皮素主要受体ETA有关,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了ET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过程如下(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的识别序列为CTCGA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TA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的原因是(2)过程中需要用酶处理,过程中,限制酶Xho切割DNA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
18、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3)图中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还缺少,鉴定ETA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作探针(4)已知荧光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来判断SNAP基因是否表达及表达量因此,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5)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原因是,从而抑制了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33大肠杆菌有许多菌株,野生型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中就能成活,菌株A:met biothr+ le
19、u+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生物素,菌株B:met+bio+ thrleu 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科学家Lederberg和Tatum曾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菌株 A 和 B混合培养几小时后,把大肠杆菌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若干野生型菌落,对此实验现象可作出如下假设:不同大肠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2)为了探究上述假设,有人设计了一种U型管(如图2),中间用过滤器隔开,大肠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实验如下请补充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在U型管中加入;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菌株B,培养几小时
20、;将U 型管两端的大肠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涂布在上,观察有无菌落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菌株A与菌株B之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3)现有1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1、34、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该数据理论上比细菌实际数目(4)该实验中需要灭菌的是(至少写3个)2016年江苏省苏北三市高考生物最后一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
21、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B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C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D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考点】酶的概念;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
22、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ATP的结构中A指腺苷,具有核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中含有核糖,A正确;B、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可以被循环使用,B错误;C、酶具有高效性,因此ATP与ADP能快速转化,C正确;D、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需ATP参与,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酶化学本质和性质以及ATP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
23、,进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治疗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肽键结构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不一定是癌细胞D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因此梭菌毒素“Tpel”可能会间接改变mRNA的种类,进而导致细胞凋亡【解答】解:A、蛋白质变性失活是由于破坏了空间结构,A错误;B、“Tpel”通过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不一定是癌细胞,有可能是分化的细胞,C正确;D、细
24、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B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物质的运输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解答】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所以不能通过该方式
25、进行,A错误;B、图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所以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所以其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D、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分子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而其他类型的蛋白质如糖蛋白等则不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B初级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C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
26、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D硝化细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和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4、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
27、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环状DNA,不是细胞器,A错误;B、胚胎干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初级卵母细胞是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C、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而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C正确;D、硝化细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没有内质网上,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
28、关键5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生物膜的功能特性;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
29、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A正确;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B正确;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适合用于遗传学研究,C正确;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基础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实验操作能力,试题难度一般6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30、)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D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
31、合培养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实现重组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
32、杆菌分离开来,B错误;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中,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C错误;D、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是未标记的噬菌体外壳,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新物种B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比较活跃D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够表现亲本的
33、优良性状【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解答】解: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新物种,A正确;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正确;C、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比较活跃,C正确;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获得的杂种植株不一定能够表现亲本的优良性状,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
34、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2100种B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1、DNA分子一般是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某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是35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胸腺嘧啶是35个,胞嘧啶=鸟嘌呤=65
35、个【解答】解:A、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最多是4100种,因此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4100种,A错误;B、与第三次复制相比,第四次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是168=8,需要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65=520个,B正确;C、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C错误;D、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相邻的碱基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并学会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相关计算9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
36、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7、解答】解:A、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F2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C错误;D、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27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能归纳总结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掌握测交的概念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
38、,结果正确的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第10天斐林试剂不显色B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第30天苏丹试剂橘黄色D第40天碘液蓝色AABBCCDD【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分析】由图可知,可溶性糖在40天中都存在,第30天后淀粉不存在,脂肪从第10天开始增加【解答】解:A、第10天,有可溶性糖存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故A选项错误;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所以在第20天用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故B选项错误;C、第30天,细胞中脂肪含量较高,用苏丹试剂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故C选项正确;D、第40天,细胞中没有淀粉,所以用碘液不会出现
39、蓝色,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合物鉴定,考查对图形的分析,通过对图形分析判断不同天数细胞中化合物存在情况11下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CO2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在群落内部双向传递D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40、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解答】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B、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形式主要为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B错误;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可以双向传递,C错误;D、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成反比,但是不一定也有例外,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2下
41、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2、生物多样性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
42、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物种类减少,降低生物多样性,B正确;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有利于生物的进化,故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
43、在考查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价值等,难度不大13下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某杀虫剂的敏感型与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B乙地区家蝇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丙地区家蝇产生了抗性基因的定向变异D三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2、生物进化
44、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3、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和低频性【解答】解:A、甲地区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2%,A错误;B、乙地区,家蝇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4%+32%2=20%,抗性基因频率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说明基因突变率升高,B错误;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三个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1
45、4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需运用胚胎分割技术B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C代孕母鼠需进行超数排卵处理D图中囊胚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考点】胚胎移植【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首先将白鼠和黑鼠的受精卵分别培养形成8细胞胚,再合并为16细胞胚,进一步发育为囊胚,最后移植到代孕母体分娩形成嵌合体幼鼠【解答】解:A、过程需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A错误;B、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B正确;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不需要进行超数排卵处理,C错误;D、图中囊胚是由白鼠和黑鼠的胚胎合并形成的,因此该胚胎中的细胞的基因型不都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
46、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5当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作用D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能迅速将其清除【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但是其生命活动必需依赖于细胞2、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4、三个唯一:唯一能
4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解答】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而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B、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而不能与病毒结合,B错误;C、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作用,C正确;D、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效应,但不能迅速将其清除,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有关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调
48、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B切除垂体,人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某同学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D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切除垂体,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没有TSH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也下降【解答】解:A、因为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液,所以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A错误;B、切除垂体,人体内的促甲状腺激
49、素和甲状腺激素合成量都会下降,反馈调节作用使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B正确;C、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可相互转化,故静脉滴注的葡萄糖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C正确;D、人在紧张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重在把握其内在调节机制17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阴影部分引起该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
50、导致生物进化C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则该种群环境容纳量是K3D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对该种群最有效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题图: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在较高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在较低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解答】解: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环境阻力)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阴影部分能引起该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
51、进化,B错误;C、由题图可知,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则该种群环境容纳量是K2,C错误;D、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对该种群最有效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等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8下列有关动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C用性激素处理鱼类,可以促进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受精率D用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可促使其快速发育成青蛙【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
52、】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2、动物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答】解:A、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去掉雄蕊的二倍体番茄子房,且套袋处理,可得到无子番茄,B错误;C、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鱼类,可以促进鱼类的发
53、情和产卵,提高受精率,C错误;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过程,故用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可促使其快速发育成青蛙,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作用,主要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9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和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B经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图中的步骤D图中的育种原理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杂交育种,为单倍体,为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
54、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和表示杂交育种,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A正确;B、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经步骤(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品种的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B正确;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中的步骤,C错误;D、图中的育种原理有人工诱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C【点评】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
55、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20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探究实验前要用蒸馏水对干酵母进行活化处理B台盼蓝溶液能将代谢缓慢的酵母菌休眠体染成蓝色C在取样计数前,培养液要进行充分震荡摇匀D该探究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但需要做重复实验【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1、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2、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3、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
56、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解答】解:A、活化干酵母需用蒸馏水处理,使其从休眠状态成为活跃状态,A正确;B、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而活的酵母菌休眠体不会被染色,B错误;C、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C正确;D、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
57、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得分21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D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
58、能密切相关【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成分【分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生物膜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图中乙的组成元素是C、H、O、N,且是染色体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因此乙是蛋白质,甲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参与染色体组成,因此是DNA,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为磷脂【解答】解:A、物质甲为DNA,脱氧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A错误;B、物质甲为DNA,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C、物质丙为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D、物质乙是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的
59、知识点是DNA、蛋白质、磷脂的元素组成和在细胞结构中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难度适中22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的规律D达尔文通过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向光性研究,确定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以下【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光合
60、作用的发现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即CO2C3有机物,A正确;B、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B错误;C、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的规律,C正确;D、达尔文通过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向光性研究,确定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
61、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3如图所示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B图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C图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D图中2 mol/L NaCl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DNA【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分析】1、DNA的溶解性(1)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
62、目的(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解答】解:A、中加蒸馏水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涨破,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降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A错误;B、嫩肉粉中含有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因此图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B正确;C、D
63、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因此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中的杂质,C正确;D、图中2 mol/L NaCl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DNA,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点24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核基因传递与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过程需要的原料不同B乙、丙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丙过程涉及到三种RNA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乙过程可多次发生【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是DNA的两
64、条链都作为模板的复制过程,多个起点,双向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图乙: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物质,该单链物质是RNA,为转录过程;图丙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为运输工具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为翻译过程【解答】解:A、甲是DNA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乙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丙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A正确;B、乙转录是DNA和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有TA;丙翻译过程是RNA和RNA之间的碱基配对,不存在TA,B错误;C、丙过程合成物质是多肽,该过程需要3种RNA(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参与,C正确;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DNA复制过
65、程在每个起点只能起始1次,乙转录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以中心法则的图解为载体,考查动植物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5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考点】治污生态工程【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
66、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解答】解: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
67、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C错误;D、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所应用的生态学原理,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65分26如图所示,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能在夜晚为银杏细胞吸收矿质
68、离子提供ATP的有(填数字标号),物质丙为CO2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H和ATP(或甲),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有利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2)从图2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温度低,酶活性低当CO2浓度为300molmol1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呼吸速率较高(3)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molmol1移至CO2浓度为2000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
69、3的含量将会增加【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表示ATP,乙表示丙酮酸,丙表示二氧化碳,丁表示氧气图2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解答】解:(1)图1中表示的过程分别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暗反应、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可以有呼吸作用提供,图中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都能为该过程供能根据图1可知,物质丙为CO2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
70、阶段生成H和 ATP(或甲),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有利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2)在15条件下,由于温度低,酶活性低,因此该条件下增加C0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2中当C02浓度低于300molmol1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l5下,可能是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和l5时强(3)突然增加CO2浓度,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则C3的还原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故答案为:(1)CO2 ATP(或甲)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2)温度低
71、,酶活性低 呼吸速率较高(3)增加【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7图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拍摄的显微照片和绘出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常用的化学试剂是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甲细胞,应先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3)乙细胞处于曲线图的cd段,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
72、是DNA复制(4)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分析题图:图1甲着丝点排列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为有丝分裂中期,乙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染色体与DNA的比值,ab为DNA的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d为着丝点分裂,d点以后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据此答题【解答】解:(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给染色体着色,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73、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2)甲着丝点排列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为有丝分裂中期,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甲在视野的右上方,实际物体在视野的左下方,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甲细胞,应先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即物象在哪里向哪里移动装片,就能把物象移到视野中央(3)乙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曲线图的cd段,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4)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可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进而得出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故答案为:(1)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2)有丝分裂中 右上方(3)cd 4 DNA复制(4)在不
74、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8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如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固定化酶技术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科研人员对固定化蛋白酶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实验一:研究人员选择了硅胶、活性炭和大孔树脂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蛋白酶,三种载体的固定化率如图1所示实验二:为探究pH对三种载体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高浓度污水的pH值分别调至4.5、5.0、5.5、6
75、.0、6.5、7.0,各取500ml分别使其与等量不同载体的固定化酶混合,然后在37的水浴中反应6小时测定每个反应器中氨基酸的生成速率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三种载体蛋白酶固定化率最低的是硅胶与水溶性酶相比,固定化酶处理高浓度污水的优点是可反复利用,易与反应物分离(2)实验二的自变量是pH和三种载体固定化酶,无关变量是温度、污水的量、固定化蛋白酶的量和反应时间(至少写两点)(3)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在pH值4.5至7之间,硅胶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低(或活性炭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高);蛋白酶在三种载体上的最适pH值均为5.5左右(4)结合图1和图2分析,进行高浓度污水的净
76、化时应选择活性炭载体的固定化酶【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分析】分析图1:硅胶、活性炭和大孔树脂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蛋白酶时,活性炭的酶固定化率最高,其次是大孔树脂,最低的是硅胶分析图2:在pH值4.5至7之间,硅胶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低(或活性炭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高 );蛋白酶在三种载体上的最适pH值均为5.5左右【解答】解:(1)由图1可知,三种载体蛋白酶固定化率最低的是硅胶与水溶性酶相比,固定化酶处理高浓度污水的优点是可反复利用,易与反应物分离(2)实验二的自变量是pH和三种载体固定化酶,因变量是氨基酸的生产速率,无关变量是温度、污水的量、固定化蛋白酶的量和反应时间等(3)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
77、:在pH值4.5至7之间,硅胶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低(或活性炭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高 );蛋白酶在三种载体上的最适pH值均为5.5左右(4)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载体是活性炭时,酶的固定化率最高,氨基酸的生成速率也最高,因此进行高浓度污水的净化时应选择活性炭载体的固定化酶故答案为:(1)硅胶 可反复利用,易与反应物分离(2)pH和三种载体固定化酶(缺一不可) 温度、污水的量、固定化蛋白酶的量和反应时间(3)在pH值4.5至7之间,硅胶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低(或活性炭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高 ) 蛋白酶在三种载体上的最适pH值均为5.5左右(4)活性炭【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
78、识记固定化酶的优缺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9如图所示,图1为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式图,图2为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X,图2细胞处于四分体(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期(2)图2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3)假如图2细胞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4)假设图2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该细
79、胞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da和dA【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A图: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前三对为常染色体,第四对为性染色体(XX),说明该过程为雌果蝇分析B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其中号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但号染色体上不含D基因,说明该过程中发生过基因突变【解答】解:(1)果蝇体细胞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2条,因此其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图2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联会),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2)图B中上的基因异常,但其同源染色
80、体上不含异常基因,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的一极(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da,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移向同一极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则和移向另一极并进入第一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形成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dA,因此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da、dA、dA,共有2种故答案为:(1)、X 四分体(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基因突变(3)减数第一次
81、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4)两 da和d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判断染色体组数的方法;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0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的基因型为DdXbY,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3)若4与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4)已知某
82、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0%,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1和2都患甲病,其儿子1不患甲病,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为患者,故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5和6都患乙病,其女儿5正常,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据此答题【解答】解:(1)根据对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的患乙病,但是女儿正常,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DdXbY,2患甲病,哥哥1不患甲病,2关于甲病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XBXb,2不患乙病基因型为dd,故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3)4患甲病
83、不患乙病,基因型为ddXBY,5正常,基因型为ddXbXb,若4与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4)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DDXbY、DdXbY,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0%,则D的基因频率为1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DD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Dd的基因型频率为210%90%=0.18,因此患乙病的人Dd的概率为=,该地区表现型与5相同的一女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DDXbXb、DdXbXb,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DdXbY (3)(4)【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84、能利用口诀并结合题干信息判断系谱图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推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31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图解(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神经递质,该物质通过胞吐(外排)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3)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该处膜内电位的变化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
85、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变化是减少(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大脑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2
86、)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3)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5)根据突触蛋白c能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说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 胞吐(外排) (2)表达(转录和翻译)(3)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5)(新)突触【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
87、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2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内皮素功能异常与内皮素主要受体ETA有关,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了ET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过程如下(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的识别序列为CTCGA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TA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的原因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过程中需要用逆转录酶处理,过程中,限制酶Xho切割DNA形成的黏性末端是AGCT(或)用两种限制酶切割
88、,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避免目的基因及载体的任意连接)(3)图中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还缺少终止子,鉴定ETA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ETA基因作探针(4)已知荧光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来判断SNAP基因是否表达及表达量因此,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5)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原因是ETA能与内皮素结合(减少了
89、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了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图形:1、2、3过程表示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4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5表示利用限制酶切割质粒的过程,6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7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以此分析答题【解答】解:(1)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因此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2)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是利用限制酶Xho切割DNA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由于限制酶Xho的识别序列为CTCGAG,因此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是AGCT(或)图中显示利用了两种限制酶
90、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从而获得了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即可以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等,图中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还缺少终止子;鉴定ETA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ETA基因作探针(4)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可以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5)ETA能与内皮素结合,减少了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的结合,抑制了内皮素对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故答案为:(1)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逆转录AGCT(或) 使目的基因
91、定向连接到载体上(避免目的基因及载体的任意连接)(3)终止子 ETA基因(4)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5)ETA能与内皮素结合(减少了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的结合)【点评】本题结合转基因香蕉形成的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3大肠杆菌有许多菌株,野生型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中就能成活,菌株A:met biothr+ leu+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生物素,菌株B:met+bio+ thrleu 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科学家Lederberg和Tatum曾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
92、题:(1)如图1所示,菌株 A 和 B混合培养几小时后,把大肠杆菌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若干野生型菌落,对此实验现象可作出如下假设:不同大肠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2)为了探究上述假设,有人设计了一种U型管(如图2),中间用过滤器隔开,大肠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实验如下请补充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在U型管中加入液体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液);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菌株B,培养几小时;将U 型管两端的大肠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观察有无菌落实验结果:没有菌落产生实验结论:菌株A与菌株B之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3)现有1
93、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1、34、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3.4108个该数据理论上比细菌实际数目少(4)该实验中需要灭菌的是培养基、培养皿、试管、吸管、U形管、过滤器等(至少写3个)【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菌株A是met bio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菌株,菌株B是thr leu thi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菌株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菌株A和B混合培养长出野生型菌落的原因营养缺陷型的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存,需要添加相应的营养物质据此分
94、析作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单独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时都不能生存,但是混合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普通培养基中出现了一些菌落,这可能是不同缺陷型的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交换而出现野生型;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出现野生型(2)根据(1)中实验假设可知,如果U型管中间有过滤器隔开,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两种缺陷型的细菌将不会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并且培养过程中一直使用基本培养基如果有菌落生成,说明肯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没有菌落生成,一定是菌株A与菌株B之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3)现有1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倍各取0.
95、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1、34、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31+34+37)3103(0.1103)=3.4108个由于同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相连的细菌生成,因此该数据理论上比细菌实际数目少(4)该实验中需要灭菌的是培养基、培养皿、试管、吸管、U形管、过滤器等故答案为:(1)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2)液体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液) 基本培养基 没有菌落产生(3)3.4108个 少 (4)培养基、培养皿、试管、吸管、U形管、过滤器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试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