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23.50KB ,
资源ID:8774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74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十四考点三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十四考点三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1、基础点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3)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迷信。2内容(1)农业方面: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2)工业方面: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1)恢复部门管理

2、体制,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3)注重发展重工业。2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措施(1)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2)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还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2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

3、控和苏联的解体。特别提醒1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2苏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重难点1.苏联三次改革的对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其最高领导地位;苏共二十大破除了人们对斯大林的迷信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内容农业(重点):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工业:放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工业(重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首先进行经济改革(1985年),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

5、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经济领域的改革未出现预期成果,转而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续表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直接原因是改革脱离苏联的实际,带有很大盲目性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原有体制;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经济上,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及苏共的领导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前期取得一些成效,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后来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突破了旧经济体制

6、,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导致国内经济持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各种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要语背诵(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3)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侧重于农业,后者侧重于工业;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4)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从经济改革入手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7、;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1思维辨析(1)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最终又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仅仅对原有模式进行修补。()答案(1)(2)2选择:率先冲击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闸门的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普京答案A3思考:苏联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在资金来源方面有何区别?试答:提示: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殖民掠夺而来;

8、而苏联则是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多投资、多积累,主要从内部积累资金。考法综述近几年对此部分内容考查频率较低,主要从苏联各个领导人改革的内容和评价方面命题。例如: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及评价;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改革及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及其影响。但要注意二战后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重点理解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命题法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典例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只能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如下命令:“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

9、路,统统枪毙!”“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其中,最有可能是戈尔巴乔夫下达的命令的是()A BC D解析结合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与拆掉原有火车、更换铁路的寓意一致,故选B项。反映的分别是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解题法】解决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问题的一般思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启示是: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改革要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改革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11

10、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苏联在1953年到1964年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与赫鲁晓夫改革有关。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进行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D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故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错误。2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

11、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事年表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答案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解析题中已给出三方面限定要求,即思想、社会、政党政治三方面。组织答案时,注意对材料中大事年表的理解,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进行解读、归纳。易错题:对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认识不清列宁在1921年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与中国的哪个事件相似()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错解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认识中苏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正解C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超越了当时苏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也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选C。A项也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但是没有失败;B项主要问题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于党的“左”倾错误。故A、B、D均可排除。心得体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