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394.50KB ,
资源ID:87738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73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基因的突变与重组DATP的合成与分解2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3如图为某对夫妇的一对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若不考虑

2、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中:()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夫妇所生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该夫妇所生子女中不患病的概率为;甲、乙、丙三种病都可能在幼年期致死;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一定低于甲病A一项正确B两项正确C三项正确D都不正确4某高等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B与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C图中基因位点、可能分别是A、b、B、b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中和所在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5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

3、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4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6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7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一对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易位C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D突变

4、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科学家对白虎与黄虎的相关基因组分析,发现白虎毛色的形成,是由于某转运蛋白质第477位氨基酸位置上丙氨酸转变成了缬氨酸,导致色素水平下降,白虎的生理健康状况与黄虎没有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虎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白化病个体B决定白虎毛色和人的白化病症状的突变基因控制的途径是不同的C白虎毛色的形成可能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D白虎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分别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9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雌蝇,有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蝇,果蝇染色体组成异常(XXX、XYY、YY)致死Bridges在用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为亲本杂交时,在

5、F1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雌蝇M让M与红眼雄蝇杂交,得知F2红眼雌蝇:红眼雄蝇=23:1M果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配对联会的概率是()A8%B16%C23%D46%10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DM表示生物的进化,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11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

6、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12将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可育D将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属于二倍体13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C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

7、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1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15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C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D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

8、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17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n,AA和aa的频率均为()1()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 发生了基因突变 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BCD18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

9、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19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由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

10、化提供原材料20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和白菜一甘蓝两者的育种原理相同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基因工程育种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操作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21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BCD2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

1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等内环境中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24一个成年人每24小时从外界

12、吸收2200mL 的水,但是每天的排出量为2500mL,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成年人的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导致体内的水分进出失衡B该成年人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水会减少C只要从外界多饮入300mL的水,即可保持平衡D该成年人体内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因为体内物质代谢中也产生水25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A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体、肺泡气体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体C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体、呼出气体D呼出气体、肺泡气体、肺动脉、组织液26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

13、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27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28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不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现象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相同相同AABBCCDD29

1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ADC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30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一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

15、造成的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31如图表示由某种农作物和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三个品种的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使用和通过最简便的方法培育成的过程有_(填罗马数字),其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_(2)用培育的常用方法是_,用培育的常用方法是_由培育出再培育出的育种方法称为_,其优点是_(3)由培育成称为_,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_32人类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图甲所示,正常及易位后的7号、9号染色体分别用A、A+、B、B表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并未发生变化,第9号染色体上的R片段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若个体的体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表现为痴呆病;若只有一份

16、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乙图表示因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系谱图,已知I2、II4均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请据图回答(1)染色体易位能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_,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妊娠期间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羊水检查,_(能/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细胞(2)乙图中,个体II4产生的配子中,7和9号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_ 种,个体6的7和9号的染色体组合为_(3)若8为存活个体,则其为第7和第9号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_(4)已知7号染色体上有一基因M(如图),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对应的DNA序列如右图所示,起始

17、密码子为AUG正常情况下,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 链中若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G,其对应的密码子变化为_33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_(3)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4)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

18、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_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两箱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34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9、:(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中枢,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_大于/等于/小于) 散热量(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_(结构)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器官_,从而_(促进/抑制)对水分的重吸收(3)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_,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

20、调节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基因的突变与重组DATP的合成与分解【考点】单倍体诱导与利用【分析】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解答】解:A、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

21、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增殖(有丝分裂),且在再分化过程发生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细胞,A正确;B、脱分化过程要避光培养,但再分化过程需要光,因为试管苗需要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C、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增殖,间期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但自然状况下,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同时细胞生命活动也需要ATP分解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2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

2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于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与性别相关联,所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为显性突变,突变雌性的基因型为XRXr,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rY由于XRY个体死亡,后代中雌:雄=2:1,野生型:突变型=2:1遗传图解如下:【解答】解:A、该突变基因为X

23、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错误;B、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基因,B错误;C、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C错误;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使后代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D正确故选:D3如图为某对夫妇的一对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中:()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夫妇所生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该夫妇所生子女中不患病的概率为;甲、乙、丙三种病都可能在幼年期致死;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一定低于甲病A一项正确B两项正确C三项正确D都不正确【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题

24、图: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AaBbdd(只患甲病)和aaBbdd(不患病)【解答】解:这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所生子女同时患甲丙两病的可能性是=,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后代中有的孩子不患病,错误;由于这对夫妇都患有甲病,父亲还患有丙病,母亲还患有乙病,但他们均没有在幼年期致死,说明甲、乙、丙三种病都不太可能在幼年期致死,错误;不能笼统的比较甲病和乙病的发病率,错误故选:A4某高等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

25、,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B与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C图中基因位点、可能分别是A、b、B、b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中和所在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题图所表示的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基因重组和分离定律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并且携带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解答】解:A、由题意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6、和后期,A错误;B、与上的基因属相同基因,其分离不体现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C、该高等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非等位基因,C正确;D、由基因型知,该生物为二倍体,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但和所在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5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4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3与4的

27、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分析甲病:3与4正常而儿子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分析乙病:由于1和2个体不患乙病,而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解答】解:A、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4的基因型为bbXAY,5正常,4患乙病,7患甲病,所以5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因此两者基因型一定不同,B错误;C、由于7患甲病,若

28、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基因型为XaXaY,其父亲为XAY,所以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C正确;D、3与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所以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2=4种表现型,D错误故选:C6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据图分析,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另外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29、重复【解答】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B、染色体用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染色进而观察,则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B正确;C、昆虫的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的联会,C错误;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一对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易位C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D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

30、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

31、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D8科学家对白虎与黄虎的相关基因组分析,发现白虎毛色的形成,是由于某转运蛋白质第477位氨基酸位置上丙氨酸转变成了缬氨酸,导致色素水平下降,白虎的生理健康状况与黄虎没有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虎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白化病个体B决定白虎毛色和人的白化病症状的突变基因控制的途径是不同的C白虎毛色的形成可能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D白虎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分别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白虎

32、出现的原因是某种转运蛋白质的第447位氨基酸发生替换引起的,因此决定白虎毛色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性状的,由于白虎的生理健康状况与黄虎没有差异,只是毛色不同,因此白色毛不是病2、基因突变的类型分为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由于一般情况下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基因突变往往会引起多个密码子发生变化,进而使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碱基对的替换往往只引起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使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一个发生改变3、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解答】解:A、由题意知,白虎除了毛色是白色之外,在生理健康状况方面与黄虎没有差异,因此不是白化病

33、,A错误;B、由题意知,白虎毛色的形成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白化病的形成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C、由题意知,白虎毛色形成是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替换引起的,因此最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C错误;D、白虎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是生物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在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D错误故选:B9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雌蝇,有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蝇,果蝇染色体组成异常(XXX、XYY、YY)致死Bridges在用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为亲本杂交时,在F1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雌蝇M让M与红眼雄蝇杂交,得知F2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34、=23:1M果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配对联会的概率是()A8%B16%C23%D46%【考点】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假设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根据题意,M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Y,根据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分析各个配子的概率2、明确XXX个体死亡,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Y和XX,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解答】解:(1)假设M果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配对联会的概率M,则当XY联会时,会产生配子的种类为: XaY、Xa、XaXa、Y四种配子类型;(2)M果蝇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与X染色体配对联会的概率1M,则XX联会时,产生的配子种类为: XaY、Xa;综上所述:

35、M果蝇产生各种类型配子的概率是:(+)XaY、(+)Xa、XaXa、Y;由于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配子概率是XA、Y所以让M与红眼雄蝇杂交,F2红眼雌蝇(XAXaY、XAXa):红眼雄蝇(XAY)=(+):()=23:1;解得:M=16%故选:B10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DM表示生物的进化,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特征【分

36、析】1、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母病父子病,男子母女正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位

37、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它们遵循基因分离规律,但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B、若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B错误;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M表示生物的进化,则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故选:D11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

38、间相对较长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是指基因突变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39、A错误;B、为非基因片段,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是由于间期进行DNA的复制,C错误;D、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b、c为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B12将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可育D将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属于二倍体【考点】染色体数目

40、的变异;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二倍体与四倍体及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四倍体与二倍体芝麻存在生殖隔离,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A正确;B、四倍体芝麻产生的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此配子是可育,B错误;C、四倍体芝麻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故用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是可育的,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不是单倍体,而是可育四倍体,C错误;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由于没有经过受精作用,所以属于单倍体,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够在较

41、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C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考点】诱变育种【分析】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原理:基因突变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解答】解:A、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故A正确;B、由于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不能定向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故B错误;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高产青

42、霉菌株就是诱变育种的实例,故C正确;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故D正确故选B1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A正确;B、由A分析可知,B错误;C、基因频率

43、改变一定引起生物进化,C错误;D、由A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A15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C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D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高粱和玉米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解答】解:A、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群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44、,包括不能交配、交配后不能完成受精、受精后受精卵不能发育或不能发育成可育个体等,A正确;B、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一个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体现的是实验的平行重复,而不是对照,B错误;C、从授粉到不能发育成种子,可能有多个环节受影响,比如花粉是不是萌发,精子是不是可以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和受精极核是不是能正常发育等所以此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不能完成,C错误;D、本实验中已经使用了多株高粱和多株玉米分别授粉,已经体现了重复性原则,D错误故选:A1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

45、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

46、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本来就存在的,是不定向的,并不是由于用了 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基因,A错误;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害虫的耐药性,并非抗药性,B错误;C、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C正确;D、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产生的后代不一

47、定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错误故选:C17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n,AA和aa的频率均为()1()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 发生了基因突变 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BCD【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2、隔离是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3、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基因频

48、率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解答】解:由题可知:该种群的初始状态豌豆的基因型全部为Aa,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a=50%,经过n代自交后,Aa=()n,AA=aa=()1()n;因此自交n代后,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即为:A=a=()1()n+()n=50%,由此可以看出,种群在这些年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由题意知,该种群没有产生隔离现象,错误;该过程没有出现新基因,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错误;由于这些年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错误;由题意知,经过连续自交,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正确; 由以上分析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生物没有进化,正确故选

49、:A18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分析题意知,在引入长翅果蝇之前,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说明遵循遗传平衡定律,vv=4%,则v的基因频率是20%,V的基因频率是120%=80%;引入的纯合长翅(VV)果蝇是20 000只,则该种群数量

50、是40000只,v的基因频率是10%,V的基因频率为90%【解答】解:A、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v的基因频率降低了(20%10%)20%=50%,A正确;B、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V的基因频率增加了(90%80%)80%=12.5%,B错误;C、由于种群数量增加一倍,杂合子的数目不变,因此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C正确;D、由于种群数量增加一倍,残翅果蝇数目不变,因此残翅蝇比例降低了50%,D正确故选:B19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由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

51、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诱变育种【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几种育种方法,其中表示诱变育种,表示杂交育种,表示多倍体育种,表示单倍体育种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到过程是诱变育种,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B、由于植株是多倍体,由和杂交得到的育种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其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说明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和一对纯合基因,因此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C正确;D、由到过程中会

52、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A20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和白菜一甘蓝两者的育种原理相同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基因工程育种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操作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考点】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梳理相关的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解答】解:A、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一甘蓝的育种原理是细胞融合,二者原理不同A错误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低温处理幼苗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53、B错误C、基因工程育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C错误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应选D21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抗体和抗原

54、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综上所述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故选:D2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Mg2

55、+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为细胞内液

56、,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B、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D正确故选:C2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

57、进入血液和淋巴等内环境中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图解可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肾脏)、皮肤,消化吸收,重吸收【解答】解: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是呼吸系统;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B、内的葡萄糖通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浆和淋巴等内环境中,血液不是内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错误;C、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表示体内物质

58、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故选:B24一个成年人每24小时从外界吸收2200mL 的水,但是每天的排出量为2500mL,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成年人的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导致体内的水分进出失衡B该成年人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水会减少C只要从外界多饮入300mL的水,即可保持平衡D该成年人体内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因为体内物质代谢中也产生水【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内水的来源有三种:饮食中的水和物质代谢所产生的水题干中该成年人有一部分水可能来自其体内的物质代谢,所以该成年人体内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解答】解:人体内水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平的摄

59、入和排出实现的,饮食和人体代谢是人体内水的来源;一个成年人每24小时从外界吸收2200mL 的水,但是每天的排出量为2500mL,因为体内物质代谢中产水量为300ml故选:D25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A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体、肺泡气体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体C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体、呼出气体D呼出气体、肺泡气体、肺动脉、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60、自由扩散,其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组织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不断产生CO2,并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进而排出体外,而CO2从组织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肺泡体外故选:C26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的产生于传导,确定知识范围后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做出判断【解答】解: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有离子进出,

61、如钠离子排出,钾离子进入所以A描述错误B、静息电位主要由钾离子产生和维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所以B描述错误C、静息时,神经纤维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表现为外负内正,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所以C描述正确D、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而不是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传递兴奋所以D描述错误故应选C27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

62、抗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解答】解:A、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过敏反应,A错误;B、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由该病毒刺激产生的抗体能够与抗原相结合,

63、B错误;C、由该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C正确;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感染,会产生更多的抗体,D错误故选:C28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不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现象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相同相同AABBCCDD【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4、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A、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A错误;B、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C、完成现象过程的反射弧只有一个,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少;完成现象过程的反射弧不止一个,涉及听觉反射和缩手反射,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多,C正确;D、两现象都是缩手,所以与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应相当,D正确故选:A29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ADC细胞能

65、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能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T细胞能识别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这个过程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2、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合成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也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解答】解;A、DC细胞

66、是免疫细胞,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A错误;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B错误;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但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C错误;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淋巴因子,因此会有特定的mRNA合成,D正确故选:D30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一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考

67、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解答】解:A、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错误;B、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C、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

68、C正确;D、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Na+外流造成的,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31如图表示由某种农作物和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三个品种的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使用和通过最简便的方法培育成的过程有和(填罗马数字),其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用培育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用培育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由培育出再培育出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由培育成称为多倍体,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69、)和多倍体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解答】解:(1)用和培育成的过程为杂交育种,所采用的常规方法和分别称杂交和自交,其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用培育小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用培育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由培育出再培育出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由于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由培育成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形成的称为四倍体,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答案为:(1)和基因重组(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多倍体 染色体变异32人类第7号

70、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图甲所示,正常及易位后的7号、9号染色体分别用A、A+、B、B表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并未发生变化,第9号染色体上的R片段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若个体的体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表现为痴呆病;若只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乙图表示因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系谱图,已知I2、II4均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请据图回答(1)染色体易位能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和数量,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妊娠期间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羊水检查,能(能/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细胞(2)乙

71、图中,个体II4产生的配子中,7和9号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4 种,个体6的7和9号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3)若8为存活个体,则其为第7和第9号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4)已知7号染色体上有一基因M(如图),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对应的DNA序列如右图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正常情况下,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b 链中若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G,其对应的密码子变化为GUCCUC【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原因;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分析题中信息(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之间发生相互易位即为携带者,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9号染色体“部

72、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某一片断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后代早期流产,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正常个体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解答】解:(1)2的7或9号染色体发生易位,这会导致基因的排列次序和数量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该病通过羊水检查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细胞(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4的染色体组合为A+ABB,所以2能够产生4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6为痴呆病患者,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个体的7和9号染色体组合是A+ABB(3)3是正常个体,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4是携带者,

73、其染色体组合为A+ABB,所以3和4后代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及比例为A+ABB(携带者):AABB(单体导致流产胎儿不能成活):A+ABB(三体导致患痴呆):AABB(正常)=1:1:1:1,其中染色体组合为AABB的个体早期流产导致胎儿不能成活,所以8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4)根据起始密码子为AUG,说明信使RNA中前三个碱基为AUG,则模板位于b链中;若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G,则模板链由CAG变成GAG,则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变为CUC故答案为:(1)排列顺序和数量 能(2)4 A+ABB(3)(4)b GUCCUC33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

74、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种群(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3)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或遗传)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及后代的可育性)(4)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

75、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受阻,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甲箱两箱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E,第十代时,甲

76、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45.5%【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是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开始,甲箱和乙箱果蝇虽然同属于一个物种,但是生活在不同区域内,因此分属于两个种群;2、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因此体现了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基因

77、库大小与种群数量有直接关系,遗传平衡定律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乘积的2倍【解答】解:(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是两个区域的,属于两个种群(2)由图可知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3)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4)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受阻,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因此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

78、的变化(5)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故答案为:(1)种群(2)食物(3)物种(或遗传)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及后代的可育性)(4)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受阻,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

79、差异(5)甲箱 E 45.534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等于大于/等于/小于) 散热量(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下丘脑(结构)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器官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抑制(促进/抑制)对水分的重吸收(3)饭后血糖

80、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1)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81、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大量水分随着尿排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3)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答案为:(1)体温调节 等于(2)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抑制(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神经体液2016年9月16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