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巩固1“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2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 )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3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
2、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4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此设置( )强化了君主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保障了决策机密性ABCD5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
3、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6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能力提升7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
4、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8清朝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该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C理藩院D尚书省9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随侍左右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参与决策D掌管军队,谋划战事10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与北宋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 )A明清进一步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空前强大B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C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D设军机处,皇帝总揽军
5、政大权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6、当。(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 朝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解析:题干表述的是认为宰相制度导致秦朝灭亡,以后的朝代贤相也很少,主张废除宰相制度。C项把设相称为患,与题意相符,正确;A、B两项肯定丞相的作用,D项认为明朝没有治理好国家就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C2解析:明太祖确立的是六部向皇帝负责,而材料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这与整顿吏治,维护纲纪无关,故A项错误;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是废除丞相,高度集权,“六部向内阁
7、报告工作”反映的是内阁地位提高,权力有所增加,皇权相对削弱,故B、C两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而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并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一做法窃取了皇权,侵犯了六部权力,故D项正确。答案:D3解析: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显示内阁职权有限,并不能代理丞相职务,故A项错误;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说明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助理政事,故C项正确;内阁大臣只有票拟权,但没有决策权
8、,故D项错误。答案:C4解析:军机处的设置迁移了中央核心决策机构,强化了君主权力,故正确;军机处独尊皇权意志,简略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故正确;军机处结构简单,有官无吏,节约财政开支,减少运行成本,故正确;军机处置于宫内,严禁外人进入,保障了决策的机密性,故正确。答案:D5解析:张廷玉是军机大臣,从材料“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结合军机处职能可判断 A项正确;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军机大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没有监察职责,故D项错误。答案:A6解析: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
9、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是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即维护专制皇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显然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答案:B能力提升7解析:选B。抓住本题关键信息:“清代”“皇帝”“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独尊,它本质上体现出君主专制思想的强化,故选B。A、C与题意不符,D说法本身存在错误。答案:B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清朝雍正帝时期为应对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惟命是从,跪受笔录,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雍正时
10、期为应对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由皇帝任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B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成立军机处,使国家的行政军事管理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空前强大。故选A。B、C、D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答案:A11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朱元璋“丞相多有小人病及于国君”与黄宗羲“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等信息概括。答案:(1)朱元璋: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黄宗羲: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原因: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
11、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秦朝形成以皇帝为中心,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为此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实施郡县制度;第(2)题明太祖认 为丞相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为此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反映了明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答案:(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措施: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度。(2)看法:认为丞相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趋势:明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