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
2、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
3、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
4、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社会
5、学家茶座总第16期)1.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B.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C.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D.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2.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 )A.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B.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C.多
6、巴胺这种技术方 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 题。D.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3.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B.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C.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D.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15分)需要
7、秋天的人尹向东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菜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
8、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顶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
9、。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
10、,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她母亲说:“你看,你
11、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
12、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B.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的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D.小说中的那个微胖的女人有一定的修养,她的神态感染了长命;她与女儿的对话,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女儿,也给长命以启发与激励。5.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13、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
14、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
15、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
16、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
17、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注】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7.下列对叶嘉莹先生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B.学贯中西
18、。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C.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D.
19、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E.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9.叶嘉莹先生为什么能获得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
20、,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
21、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
22、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才指官名。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子、男、伯”。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
23、警卫的人。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
24、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5分)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4.下列对本诗相关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今湖北黄冈)城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
25、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被贬黄州期间他生活很困窘,在友人的帮助下获此闲地来躬耕自给,还筑起居室“雪堂”,并自称东坡居士。B.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众体兼善。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C.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的清幽、热闹的环境特点。D.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加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于万物上,更达清澈澄明之境。E.第二句主要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写。“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
26、“野人”,即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15.“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一特点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6.补写以下名句。(1)所以遣将守关者,_。(2)真的猛士,_,(3)_。(4)鹰击长空,_,(5)_。(6)_,大礼不辞小让。(7)沉默呵,沉默呵!_,(8)_。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造林绿化,既能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又能降低雾霾发生率,是一举两得的事。到了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于三江心劳日拙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
27、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近年来,在灾难来临时,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B.在2015年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的冠军,成为首位
28、史上获得该项目冠军的亚洲人。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D.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手机里存储的数据都是0和1排列成的二进制数字组成的,它们 会占用存储器的物理空间, 能让手机变得“更重”, 增重太过微小,难以察觉。存储的字节 会有物理重量, 闪存用捕获电子的办法来区别0和1的符号串当电子的数量一定时, 被捕获的电子就会获得更高的能级,从而质量就会增加。A不仅还只是之所
29、以是因为/B只有才但是/于是或许C/而且因为如果那么所以D也/尽管既然使那么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第一次撒谎会感觉十分困难,但是_,撒谎就变得越来越容易。借助大脑扫描仪观察大脑的生理变化,发现第一次撒谎时,大脑中的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较多,但当谎言越来越多时,_。本质上说,当人第一次说谎时,会感觉十分糟糕,而随着谎言次数的增多,糟糕的感觉也会降低。这与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多寡相吻合。五、 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
30、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答案】1.C2.C3.A 【考点】自然科学类 【解析】【分析】(1)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
31、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有误;选项将或然说成必然,夸大了多巴胺的作用,原文第二段说“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似乎”不等于“就能”;此外,文章结尾“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一句也表明C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2)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
32、、变未然为已然。同时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C项,错误,不符合要求。A、B和D三项都是围绕“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来论述的;C项,该选项是说用技术手段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时的局限性,这不是论述“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3)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33、保持一致。A项,“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错误;第3节中说“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这是一个疑问句,表明了作者对采用技术产生幸福感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疑问,而非肯定或否定。所以A项不正确。B项和D项是对原文主旨的不同角度的概括,B项的对应语句是:“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C项的对应语句是第3节中 “二是”后的相关句子。故答案为:1.C 2.C 3.A【点评】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选项内容,再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
34、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时,要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4.D5、自卑但又自尊。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自卑;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勤劳。腰受伤后,在家里养猪种菜。有理想。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6、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比喻)“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使题目具有形象性。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城市中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收获更多的成就。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阅读能力。4
35、、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错。B“进行对比描写”错,这不是对比描写,应是陪衬手法 。C“势利眼”不准确,言之过重。5、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征。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自卑但又自尊,勤劳,有理想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表现他的自卑。而养猪种菜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
36、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表现他的勤劳。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有自尊。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表现他的有理想。6、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用意,首先,理解标题的内涵,结合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本文通过对长命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描写了他从自卑、自尊到自强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了农村人的生活现状,从而表现了
37、城市中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收获更多的成就。所以文章的标题“需要秋天的人”主要是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比喻)“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了小说的主旨。7、B8、A,E9、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欣赏作品的形象,传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记。
38、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评价”来自于传主的言行事迹,故解答本题,一是要看评价的特点是否准确属实,二要看所说事例是否存在或者有无曲解拔高。B项,“学贯中西”这一评价没有错,但评价的依据有问题,因为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可见“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有误。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
39、误。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要求学生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回归文本,寻找相关信息进行比对。A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也可能还有其他人。E选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无中生有。9、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问的其实就是“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考生应到文中找出叶
40、嘉莹在诗词研究方面的付出和获得的成就、取得的影响。第三段“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第四段“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第五段“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半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第六段“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演讲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41、即可。10、C11、B12、D13、刘邦带领了一百多名骑兵通过项伯赴鸿门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讥诮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接近危险)了。 【解析】【分析】10、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用排除法做,就是要抓住句中语意或结构关系紧密
42、的不能断开的地方,采用逐项排除法。本题中,“且陛下病甚”由句意可知,“甚”应该修饰“病”,可以排除B项和D项。“顾”是“只是”的意思,应该放句首,所以排除A项。本题选C项。/11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12、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
43、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襄子饶恕他不是为了表现胸襟气度,博取贤名。他只是感到惊异,“赞叹之情”属无中生有。原文中襄子这样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由此可知,襄子放了豫让是感动于豫让是个“义人”、“贤人”。选项D。/13.、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44、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从”:“带领,使跟从”;“因”:“通过”;“谢”:“谢罪,道歉”。第二句关键点:“是日”:“这一天”;“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让”:“责备”;“殆”:“危险”。14、C,E15、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及生活的热爱及乐观旷达的豪迈情怀。这首诗的上两句描写景色,而第一句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是全诗的铺垫,营造一种清幽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清雅情怀;诗下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没有因为自己处境而感伤,也没有因为自己像个野人而颓废,而“莫嫌”、“自爱”,表现出其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诗人虽被贬黄州,仕途
45、坎坷,但乐观旷达,对居住与躬耕的东坡的描写充满情趣,表达了对自然及生活的热爱。诗人将这些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了情景浑然一体的境界。 【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能力。/14、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热闹改为寂静;E:象征改为对比。/15、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从题干“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一特点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知,本题重在考查借景抒情的手法,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找出诗中的写景句,然后分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
46、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
47、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16、 略17、C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
48、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不合语境。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不合语境。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18、C A 项成分残缺,应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B 项语序了不当,“史上”应放在“首位”前。D项句式杂糅,“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包含了“以为中心”和“围绕”两种句式。19、A20、【答案】随着撒谎的次数越来越多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减少。21、【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这个材料共有五段,内容比较多,但
49、含意比较明显第一种思路。从年轻人避开拦道的恶狗这个日常生活现象,引发出人生路上会遇见许多如挡道恶狗一样的障碍。其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遇到障碍就要勇敢去战胜,所谓困难像弹簧,你硬它就软;不能遇见障碍就绕着走。这是我们习惯性的认识。但材料还提供了另一种认识,就是遇见障碍也可以绕着走,不一定非要扫平障碍。这就使得这则材料充满了思辨的味道。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这是从人生的目的角度而写
50、的。无论战胜还是避开,都是一种对策,而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取决于你的目的。可以有两个立意:“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则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这是从人的精神角度来写的,可以有两个立意:“有勇气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或“宁可被打死,不能被吓死”。第二种思路。这则材料还提供了一个关键词语:选择。因为“选择”也承载着原材料的核心内容。从“选择”的角度去写,可能容易写出新意。“选择决定远方的风景”,或“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决定人生”。立意角度:(1)遇到困难(障碍、矛盾),要学会变通,灵活应对;(2)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必要的地方;(3)有时,避开障碍是一种智慧;(4)战胜困难方能达到目的;(5)遇到矛盾不要绕道走。【点评】本则材料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解答时要精心选择合适角度,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