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测试卷七(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载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答案】C【解析】三则文献均体现了汉代男女共同耕治土地的生产场景,反映了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模式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汉代牛耕技术是否推广普及,故A项排除;B项表述未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
2、除;材料中未体现女织的相关信息,不能概括材料信息,故D项排除。2下图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A棉纺织业水平高超 B劳动人民勤劳智慧C发明擀弹纺织技术 D文明程度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材料“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和“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说明汉朝中国的纺织技术非常先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故B项正确;汉代还没有棉纺织业,故A项错误;据材料“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可知,当时没有擀弹纺织技术,故C项错误;
3、材料表明汉朝纺织技术世界领先而不是文明程度,故D项错误。3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重心完成转移和城市经济结构革命性变革的相关信息,故B、C两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城市状况,不是商业市镇,故D项排除。4明朝正
4、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 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答案】B【解析】根据“私下海”可知,明代并没有开放对爪哇国贸易,故排除A项;明代对爪哇国的贸易都是民间贸易,即“私下海”“潜通爪哇国”,故B项正确;由于与爪哇国的贸易都是民间私下贸易,而非官方正式贸易,所以海禁政策走向瓦解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民间与爪哇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对外走私成为普遍现象,故排除D项。5在历史研究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5、”“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这些表述()A丰富史料实证 B含有时空观念C彰显家国情怀 D属于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述都是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项;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项;彰显家国情怀主要是属于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62018年12月29日,接受采访的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声称,“加拿大新西兰等传统殖民地国家期待
6、我们领导”,“非洲各地国家期待我们提供道德、军事和全球领导”,对大英帝国的怀念溢于言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应该是在()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答案】B【解析】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取得了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此时殖民地范围遍布全球,故自诩“日不落帝国”,1763年属于18世纪后半期,故B项正确;17世纪英国尚未挑战法国的霸权,故A项错误;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进行并逐渐结束,此时是“日不落帝国”的巩固和发展阶段,而非开始成为,故C、D两项都错误。7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输入英国棉纺厂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
7、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棉纺织领域里的技术革新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1760年到1850年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进入机器生产阶段,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棉纺织领域里的技术革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从而导致输入英国棉纺厂的原棉数量激增,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工业,不是农业,故D项错误。8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在写给流水生产的发明者福特的信中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是一种奴隶驱赶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
8、”当时的欧美社会,类似的舆论也屡屡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A自由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B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C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D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答案】C【解析】美国福特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严重扼杀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反映了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故C项正确;流水线生产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不会造成自由劳动力不足,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流水线生产损害了工人的健康,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故排除D项。9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批准设局招商开采
9、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由此可知()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及图片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发行股票招募股银,因此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故答案为C项;开平煤矿是民用企业,故A项排除;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开平煤矿发行了股票,并不能体现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故D项排除。1=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
10、(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国民收入就业人口年份1887193618871936农业(%)69.6264.5080.0075.52工业和服务业(%)30.3835.5020.0024.48A农业发展已急剧萎缩 B城市化水平较高C工业化进程发展缓慢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18871936年间,农业所占国民收入比重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可见近代工业文明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是工业化进程缓慢,故C项正确;农业发展已急剧萎缩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农业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说明城市化水平较低,故B项排除;这一时期民族工
11、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相对缓慢,故D项排除。11有学者认为,中共八大有许多非凡之举,比如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分析,对经济发展方针的调整,对改进经济体制的设想。由此可见,中共八大主要目标是()A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调整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D寻找突破苏联模式的路径【答案】B【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故A项排除;“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分析,对经济发展方针的调整,对改进经济体制的设想”反映了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B项正确;C项是指1960年冬提出的“八字方针”,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苏联模式,故D项排除
12、。12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1988年1992年1996年1997年个体工商户(万户)1 454.91 533.92 703.72 850从业人员(万人)2 304.92 467.75 017.15 441据王玉茹中国经济史对表中数据变化,正确的解释是()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C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体地位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答案】B【解析】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的飞速增长和发展的现象,说明公有制经济比例下降,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A项排除;中国
13、始终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C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故D项排除。13“可以划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别行政区 B民族自治区C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区域”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的是经济上的政策优惠地区,不是行政区划上的特区,故排除A项;民族自治区并不是在经济上的政
14、策优惠地区,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来看,该区域不是经济特区,故排除C项。14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这反映出当时()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答案】A【解析】中国女性的行为由受到限制到可以男女杂处合坐,这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部分地区,各地风俗趋向一致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排除;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与材料无关,C项排
15、除;材料强调的是女性地位的提高,D项排除。15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可知,反映的是交通工具的进步,而不是通信工具,故A项错误,B项正确;卢汉铁路并未巩固清王朝统治,故C项错误;“完全解决”的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16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
16、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20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A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B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C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促进了金庸小说的大量出版,这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故B项正确;“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而是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故C项错误;文学产生时间远远早于电视,故D项错误。17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
17、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首先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其次是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答案】D【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首先沉重打击北美、西欧、日本,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其次波及中国、印度、西亚、拉美,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居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边缘,这是由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决定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决定因素,均排除。18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
18、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也曾雇佣研究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通过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充分就业”,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新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相对平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19“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家利益。”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19、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完善福利制度,保障人民利益D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答案】C【解析】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举措,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体现国家对投资生产的干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可知,战后西方国家采取措施调节国民的利益分配和财富收入,而完善福利制度,保障人民利益,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减少国家干预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0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
20、01 830326煤炭(万吨)3 55016 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 3009 550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钢、煤炭的涨幅在326%和368%,而棉纺织品和谷物涨幅只有48%、31%,这说明苏联注重工业化发展,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主要是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不是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A项错误;苏联工业化不是协调发展,B项错误;苏联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1、与否在表格中无从体现,D项错误。211956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10.3%,超过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这些现象()A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表现C说明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难以自拔D是美苏争霸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答案】A【解析】19561964年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其后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匹敌的水平,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故答案为A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均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优
22、越性,故排除B项;这一时期美国并非一直深陷经济危机,故排除C项;这些现象是美苏争霸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故排除D项。22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B日元贬值助推日本经济崛起C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D美元优势地位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19552007年”日元与美元汇率的变化,其中“19551971年”汇率基本保持稳定,“1971年”后汇率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而“19551971年”正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间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排除;材料中
23、没有涉及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在图表中看不出来,故C项排除。23二战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其中,区域内部情况非常复杂,充分考虑各国实际情况,采取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原则的是()A欧共体 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合作原则,故B项正确;欧共体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程度最高,实行对外一致原则,排除A项;北美自由贸易区,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不符合自主自愿原则,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经济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D项。24下图是16世纪以
24、来世界经济发展示意图。该图可说明()A经济全球化呈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B18世纪中期以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一帆风顺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推动了工业革命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过程,也就是全球化逐渐从无序发展到有序,最终建立了包括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世界贸易组织,故A项正确;贸易自由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贸易保护主义等,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不是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形成,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
25、6分,第27题20分,共52分)25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而视农为“本富”“末富”,“崇本抑末”,是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
26、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首倡者。(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6分)(3)指出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概括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6分)【答案】(1)经济主张:农商平等。首倡者:商鞅。(2)经济政策:“惠商”。成效: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3)政策:抑商。目的:增加财政收入。表现:征收资产税,告发不法商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可得
27、出,农商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崇本抑末”可知,指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可得出首倡者为商鞅。第(2)问,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可得出惠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和“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可得出,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关键词“征收资产税”“告缗”可得出,经济政策是抑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可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第三小问,根据“征收资产税”和“告缗”等关键词可得出,征收资产税,告发不法商人。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8、:1978年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马修斯发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他说:“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日本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感到惊讶,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材料二: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
29、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摘编自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在当时存在的不足之处。(6分)(2)据材料二,概括“今日国企非昔日国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企改革。(6分)【答案】(1)不足之处: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设备陈旧;缺乏技术人员;政企不分,企业缺少自主权;等。(2)表现:所
30、有制形式;经营目的;利润归属;分配权。(3)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技术人才;增加科技含量;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等。【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可得出,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由“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可得出,设备陈旧;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可得出,缺乏技术人员;由“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企业缺
31、少自主权等问题。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可得出所有制形式;由“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得出经营目的;由“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可得出利润归属;由“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可得出分配权。第(3)问,从材料一中体现的问题解决角度和材料二中的国企改革的表现角度来思考,从思想意识、目标、技术以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角度来分析。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
32、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材料二:材料三: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2(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6分)(2)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
33、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4分)(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10分)【答案】(1)不良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2)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历史信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3)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
3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从粮食产量和生态环境角度概括得出;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方面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中图表的时间信息可知,该图表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信息,“历史信息”,依据图表中工业和农业数据,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