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检测(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美国19世纪中期后开始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并提出了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还没有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B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其殖民扩张威胁美国C美国忙于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扩张D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时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解析:选D。A项与题意不符。B项在时间上明显与材料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中期以后的美国实力还不如欧洲英法等强国,当时在中国的主要殖民势力是英法等国家。D项表述符合史实。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
2、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解析:选D。材料中德国皇帝的意思是德国的海军力量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德国的海外贸易和对世界霸权的争夺,D项的意思正好与此相反,符合题意。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
3、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解析:选B。德国离间它两侧的大国,是担心它们结盟。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这使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需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说法俄结盟使德国“噩梦成真”。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B英法对德宣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解析:选A。抓住时间信息“1914年6月”。“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
4、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28日,符合题干要求。5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新兵器”是坦克。一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国是在法、比、德边界的西线战场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故选B项。 6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
5、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解析:选D。美国加入协约国和苏俄退出一战,均是从本国利益出发,都使得协约国集团阵营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同时苏俄退出一战,对协约国的力量影响不大,因为此时美国已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据此分析,全部正确。7关于“一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内部矛盾尖锐A BC D解析:选C。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包括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国内矛盾尖锐、国际力量不利等方面,符合题意,故选C
6、项。8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整个欧洲大陆,旧秩序正受到怀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美国成为了经济大国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A BC D解析: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严重灾难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导致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故符合题意;美、日经济的崛起与欧洲“旧秩序正受到怀疑”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9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八年他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理
7、性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解析:选C。题目所说时间为“民国八年”,即1919年,梁启超游欧归来后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所以直接原因一定是在欧洲的见闻影响了他,结合时间可知是他在欧洲看到了一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0题22分,第11题20分,第12题22分,共6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总理既宣布英国与德国已在战争状态之中,德国人遂宣言此次战祸之发生英国应付其责任。德国总理宣称:假使英国政府能力劝俄国勿预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事,则欧洲战争可幸免。”关于德国人之意见,
8、伦敦时报有下述论调:“假使英国政府果如德国人之言而向俄国声明,则英国政府无异宣言英国将援助德国与奥地利以反对俄国。诚如德国人之言则所有交战之强国均须负责,盖若辈均不曾为与若辈现在所为者相异之事也。例如假使法国不援助俄国,则法国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俄国不关心塞尔维亚之存亡,则俄国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德国不愿援助奥地利,则德国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奥地利不致最后通牒于塞尔维亚,则奥地利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材料二在英国的努力下,巴尔干半岛的战事没有蔓延,奥地利和俄国的军事行动最终也得到了控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的两至三年中,英国和德国也重拾友谊,尽管两国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该被破坏。
9、而且,很显然,法国和意大利的民众也都对英国表示支持。除了英国的政界,英国的商界人士以及工人阶级对于德国和法国也保持同样的友好态度。并且,他们一直反对英国帮助俄国向欧洲和亚洲扩大势力。另外,英国也帮助了一些小国和中立国家,如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挪威、瑞典和丹麦,确保这些国家的统一、中立与和平。阿斯奎斯曾坦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的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内阁应该一致反映广大民众的普遍看法,严格保持中立,避免在这场与英国无关的战争中支持任何一方。毫无疑问,只有严守中立才能确保英国的利益。而且,这一态度也帮助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确立了一个更好的立场,那就是,即使战事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英国也能在
10、疲于攻防的作战双方之间有效地进行斡旋。(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如何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在一战时期的态度。(10分)解析 (1)根据材料“英国政府无异宣言英国将援助德国与奥地利以反对俄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一战的爆发。(2)从材料“除了英国的政界,英国的商界人士以及工人阶级对于德国和法国也保持同样的友好态度”“避免在这场与英国无关的战争中支持任何一方”“英国也能在疲于攻防的作战双方之间有效地进行斡旋”中可以得出答案。答案 (1)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19世纪末20
11、世纪初,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激化,战争爆发。所有国家都应为一战爆发负责。(2)英国曾长期坚持“光荣孤立”政策,直至德国海军日益扩张,威胁英国的制海权,英国才着手在欧洲大陆寻求盟友;伴随英国利益受到侵犯,20世纪初加入协约国。英国的政策始终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画说明:这幅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的头像由6幅画构成。左上图:德军在掠夺平民的财物。德军侵略中立国卢森堡、比利时,进犯法国北部,并对这些地区实施军事占领和掠夺。右上图:德军将协约国士兵杀死在战壕里。德军首先挑起战争,突破协约国防线,企
12、图速战速决,取得胜利。左中图:德军在顽强防守,战争陷入堑壕战。右中图:德军将无辜婴儿刺杀。在号称正义的战争中,他们犯下了种种罪行:枪击平民、处死人质、烧毁房舍、夷平村庄。 威廉二世左下图:德军潜艇击沉商船和民船。1915、1917年德国两度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在北海和大西洋到处攻击协约国及中立国船舰,击沉英、美等国商船多艘。右下图:德军施放毒气。1915年,德军反击英法联军,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借助风力向英军阵地施放氯气,导致万余名英军伤亡。(1)结合材料,从作战手段、战争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12分)(2)结合材料分析该图画的基本用意和立场。(8分)解析 (1)要注意结
13、合题干的要求,从图画介绍中找出作战手段,从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及对平民造成的伤害等方面分析一战的性质和影响;(2)注意结合一战的性质来分析。这幅图画集中反映了德国的罪恶,但对于协约国来说也并非正义性的斗争。答案 (1)作战手段:速决战、堑壕战、潜艇战和毒气战等。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影响: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2)这幅图画借助讽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隐喻德军的野蛮和凶残,反映了协约国的立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他们聚敛的财富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自己的进贡者。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
14、元都有1 000万死者和2 000万残废者的血迹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
15、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7分)(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7分)(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8分)解析 前一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提炼得出,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知识进行分析。后两问实际考查战争给人类社会、科学技术
16、等带来的影响,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这场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一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2)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有利因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乘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和推动;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有所削弱。(3)说明一战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在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促进了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同时也提高了陆上军事作战的能力。又如飞机、化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