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 中国史篇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秦汉(公元前 221公元 220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汉代时得到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
2、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开始远销欧洲。阶段特征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改进;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5对外关系上:随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的范围得以扩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
3、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2)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3)汉武帝时形成的“中朝”,是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地方上,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史论术语|(4)汉武帝时期创立察举制的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但逐渐被豪强势力控制。(5)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农产品亩产量的提高;随着土地的
4、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田庄经济也属于自然经济。(6)西汉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西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结果: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皇帝制度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
5、皇,功过五帝,自称“1 _”。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2 _。始皇帝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度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的 3 _。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郡县制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军务|素养感悟|制度创新郡县制的优越性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
6、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2)影响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4 _。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决策失误|知识拓展|秦朝的内史 秦代内史是由国都咸阳附近的县组成的一个行政区的长官,掌管京师之地,相当于京兆尹。该行政区由朝廷直辖,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商洛地区,治所设在咸阳。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二)汉代政治
7、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5 _”。(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推恩令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6 _。(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孝廉二、秦汉时期的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 7 _,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
8、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西汉发明播种工具 8 _。(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耦犁耧车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成就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炼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9 _。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水排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 10 _,中外贸易发展。(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
9、有“市”九处。(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丝绸之路|知识拓展|汉武帝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1)盐铁官营: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收归国家经营,从而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2)均输平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收购和转卖,有效调剂物资供应,控制市场。这两项政策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素养提升素养热词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秦汉的农耕技术、秦汉手工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秦汉的商业发展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汉承秦制,略有创新,注意从时空角度认识汉代
10、对秦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及郡县制的继承;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历史解释秦汉政治制度反映了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特点,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发展进步。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秦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汉政治统治、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评价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秦汉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一)史料实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征史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
11、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史料二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下,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探究 上述两则史料反映出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提示 特点: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历史解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征(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
12、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二)史料实证西汉的中外朝制度史料解读 西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并设“内朝”牵制“外朝”。“外朝”指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等官僚体系。“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的亲信、侍从、秘书等宫廷机构组成,长官为尚书令、侍中、常侍。中央官僚机构实际上形成两个系统,以大将军、尚书为首的“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则逐渐
13、变成执行政务的机关。|历史解释|汉武帝设立中朝的原因(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三)唯物史观对郡县制的评价史料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
14、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提示 郡县制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有效地治理地方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郡县制使地域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推动了历史进步。|历史解释|对郡县制的评价1积极作用(1)郡县制废除了分封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3)郡县制为实现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
15、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民族融合。(5)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2消极影响(1)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充当了“基石”的角色。(2)形成“内重外轻”的模式,从而导致闭关自守、积贫积弱的格局。(3)容易滋生各种弊端特别是必然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对应训练 1(2019 届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质量普查调研)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
16、丞相B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解析:选 D 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由材料“在秦代,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可知,秦朝御史大夫的设置满足了皇权的需要,故选 D 项;“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与秦代史实不符,排除A 项;由材料可知,介绍的是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和职责,与汉朝无关,排除 B、C 两项。主题二秦汉时期的经济(一)史料实证汉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史料 解读“耦犁”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农学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工具。它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起了促进作用。按
17、中国史稿和中国农学史的观点:“耦”是“合犋”的两头牛,“犁”是犁地的意思或工具,即二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扶犁(即一张犁),共计二牛三人。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二)唯物史观汉武帝的抑商措施及评价史料 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
18、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汉代盐铁官营的背景、特点和
19、作用。提示 历史背景:工商食官传统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对匈奴作战致使财政亏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特点:控制生产与流通;民制官收与完全官营相结合;严格管理。作用:积极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对匈奴作战的实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改进与推广。消极作用: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产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历史解释|汉武帝抑制商业发展的措施及评价汉武帝时期,在国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国家财力积蓄已经充足的情况下,开始改变长期以来对商业发展采取的自由放任的态度,转而实施工商业垄断政策,通过夺取商贾之利来增加政府收入,并从经济政策上给予商贾一次致
20、命的打击。(1)措施盐铁官营:盐铁经营是富商大贾最为获利的事业,汉武帝由此入手实行盐铁专卖,把过去由富商大贾所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业部门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官、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盐铁实行官营后严禁私人煮盐、铸铁。均输平准: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除向京师输送外,还可在各地以这些贡品为资本,设官经营,以此改变以往上交中央的贡赋纷繁杂乱的状况。平准法即在京师设平准官,网罗京师的一切商业,以此来调剂物价,防止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从中牟取暴利。算缗告缗:“算缗”是以国家强权普遍对商贾征收财产
21、税,规定商人要按其货物估值,申报纳税。车船也要上税,对商贾更是加倍征收,为防止瞒产漏税,又规定纳税者“各以其物自占”,对“匿不自占,占不悉”者,要罚“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2)评价“抑商”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稳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维持了社会稳定。但随着“抑商”政策的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被堵塞,整个社会趋于保守,人们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现状,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对应训练 2(2019 届黑龙江模拟)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
22、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解析:选 B 材料中盐铁政策的变化说明汉代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B 项;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A 项错误;据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可知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C 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D 项错误。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8 年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
23、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选 B 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2(2016 年全国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选 D 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 A 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通过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24、,故 B 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 C 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 D 项正确。3(2017 年全国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选 C 材料表明很多人通过农工商业发家致富,这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儒家思想一直奉行重义轻利的观念,故 A 项错误;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 项错误;D 项是对材
25、料的错误解读,排除。4(2013 年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选 C 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 C 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 项表述错误;
26、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这分化了君主的权力,与君主集权是对立的,B 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表述错误。5(2015 年海南卷)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解析:选 A 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故 B 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 C 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B 组|1(2019 届福建三明高三上学期期末
2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命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材料反映了秦始皇旨在()A改革前代的历法及服色B极力丰富皇帝制度内涵C炮制一整套的繁文缛节D赋予秦朝建立的合法性解析:选 D 根据材料“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命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可知)依据五行相克,周朝属火德,水克火,赋予秦执政的合法性,故选D 项;改革前代历法及服饰是现象,不是目的,排除 A 项;材料与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皇帝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 B 项;“繁文缛节”仅是表象,目的是维护其政治统治,排除 C 项。2(2
28、019 届山东济南二模)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解析:选 D 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 D 项;据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 A 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
29、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 C 项。3(2020 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摸底)关于“郡”字的解释,有说法是:“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按这一说法,“郡”字的出现反映出()A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B君主专制体制的建立C血缘宗法体系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解析:选 D 据材料“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可知,“郡”是对分封制而言的,据材料“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
30、,故取名于君,谓之郡”可知,“郡”是君主直接管辖的土地,据上述内容可知,“郡”字反映出地方行政体制由分封而郡县的变化,故选 D 项;A、B、C 三项材料未提及,故错误。4(2019 届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在当时这一主张()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思想B为调控工商奠定思想基础C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解析:选 B 题干述及的是农业、商业与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为汉朝调控工商业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故选 B 项;在整个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是把农业放在首位,排除
31、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工商业者的地位非常低下,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才有所松动,排除 D 项。5(2020 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汉代规定,民户为国家输送粮食到边境,运到 600 石的赐二等爵,4 000 石赐五大夫,12 000 石赐大庶长;边塞粮食充足了,可以储备在郡县,郡县储备足一年所需的粮食,即可免收田租。这一措施()A解决了国家存在的边患问题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C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形成解析:选 C 材料中赐爵位,免收田租的举措旨在鼓励农业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为边境运输粮食而非解决了边患问题,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商业,排除 B 项;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D 项。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