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夯基础自主学习 精梳理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_,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措施(1)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进一步加强。中书省六部君主专制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2过程(1)明太祖:设_作为侍从顾问,但不能参决政事。(2)明成祖:选
2、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_决策。(3)后来,内阁拥有了_,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3特点 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其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殿阁大学士机密事务票拟权内侍机构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初年(1)设内阁、置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_定夺。(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 设_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_,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3)影响:不仅提高
3、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西北军务微点拨轻巧识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两个比较点:宰相制与明清内阁制、西方内阁制与明清内阁。三个核心: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易误提醒宰相制与内阁制(1)宰相制和内阁制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如“宰相为百官之首,位高而权重”。(2)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如“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学思之窗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提示: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
4、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二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此其弊也。(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管理,并设殿阁大学士,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2)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
5、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提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史料研习史料一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史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解读】(1)史料一反映明太祖对丞相的态度,注意“皆不鉴秦设相之患”“擅专威福”等信息。(2)史料二应根据对辅臣的注释来判断行使相权的机构,并根据句号分层,分析出皇帝与内阁的关系。史
6、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明太祖对宰相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基本态度:贬低宰相,认为秦以来宰相的擅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措施:废除宰相制度,并规定以后永不设立宰相。(2)根据史料二,明朝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提示: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史论拓展中国古代宰相制的兴废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4)
7、北宋时期由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5)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探究点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史料研习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面面相觑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史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解读】(1)史料一出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用兵西北”
8、“多虑漏泄事机”是关键信息。(2)史料二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理解史料之关键。史料应用(1)据史料一,雍正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为处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据史料二指出清代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对清代政治有何影响?提示:职责: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影响:保证了政令的快速传达、执行;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史论拓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
9、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3)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抓应用规范集训 经典体验(2016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题模板】答案:B达标测评题组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
10、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答案:A2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下列关于明初六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六部的设置削弱了皇权D六部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明初,废
11、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答案:C3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值,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解析:依据“参与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答案:C题组二 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 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
12、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析: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强化。答案:D5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解析: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6(2017淄博高一检测)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解析:明代内阁没有统领军队的权力,故A项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仅备皇帝顾问,清代军机处可以跪受笔录,这两个机构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C项正确;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无权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故D项错误。答案:C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WORD链接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