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85KB ,
资源ID:87604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60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

1、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青岛高一检测)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考古学家宣称,他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肉食恐龙足迹,该化石标本长达57.5 cm,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肉食恐龙足迹之一。据此推断,在距今1亿年前,陕西中南部存在过大型的兽脚类恐龙。据此回答1、2题。 1.恐龙繁盛的时代是()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2.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解析】1选D,2选B。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恐龙脚印化石形成,首先需要潮湿的环境,其次,

2、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发生沉积,最好地势要低。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3、4题。3.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为生产规模过大B.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为破坏生态环境4.该图反映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C.环境向恶性发展D.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由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人口素质过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4题,该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

3、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动物 绿色植物 O2CO2B.动物 绿色植物 CO2O2C.绿色植物 动物 CO2N2D.绿色植物 动物 O2CO26.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B.C.D.【解析】5选A,6选D。第5题,大气中的CO2通

4、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机物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积累而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采掘、利用、燃烧生成CO2、CO等,又释放到大气中。同时,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吸收O2、放出CO2;植物吸收CO2,放出O2。第6题,都是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正确表述。读中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完成7、8题。7.图中反映了中国地表风化壳的变化是()A.向东向西B.由南向北C.由东南向西北D.由西南向东北8.比较四个地区的土壤,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B.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C.地区的化学风化较强,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D.地区的风化壳最厚

5、【解析】7选C,8选B。第7题,图示年均气温逐渐降低,年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反映了我国由东南向西北的变化特点。第8题,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由于生物生长旺盛,且降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温差较大,物理风化较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形成过程、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其微生物活动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地区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淋溶作用最强的是()A.尼罗河流域B.刚果河流域C.莱茵河流域D.密西西比河流域10.土壤形成速度较快地区的水热状况特点是()A.阴冷潮湿B.高温干旱C.高温多雨D.寒冷干

6、燥【解析】9选B,10选C。水热组合状况与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的形成速度快。刚果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淋溶作用最强。右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12.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土壤厚度最大的

7、是(均位于库区)()A.甲B.乙 C.丙D.丁【解析】11选B,12选A。第1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12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3、14题。1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1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13选B

8、,14选A。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较三个阶段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可知,该地所处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没有变化,变化的主要是地形,而引起地形变化的可能因素是地壳运动,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图示中看不出来。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大连高一检测)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5、16题。15.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春寒料

9、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16.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C.海拔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解析】15选C,16选B。第15题,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一行归”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乙图中的“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推断出乙图中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第16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图反映落叶林景观,乙图是桂林山水,导致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世界上首座垂直森林城市于2020年

10、在中国柳州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悉整座“垂直森林”占据约175亩土地,可以容纳3万人,拥有一切生活所需的建筑,包括住宅区、办公区、医院、旅馆和两座学校,并且城区直通柳州高铁。整个地区将会有40 000颗树木,超过100种总共100万株不同的植物,70座建筑物都会被植被和树木覆盖。在建筑物的内部设计师也采用了环保的设计方案,比如运用地热能量的空调、电力也将由太阳能提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17.垂直森林城市中的树木大多属于()A.常绿阔叶树B.针叶树C.常绿硬叶树 D.落叶阔叶林18.垂直森林城市的建设明显有利于()A.提高环境人口容量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改善环境质量D.降低生活成本

11、【解析】17选A,18选C。第17题,柳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垂直森林城市建设中,地带性树种的成活率更高,因此城市中的树木大多属于常绿阔叶树。第18题,由于垂直森林城市中的植被覆盖率高,且建筑物也采用了环保的设计方案,因此明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9、20题。19.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20.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19选B,20选D。第19题,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应是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为迎风坡

12、,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景观,故B项正确。第20题,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因其位于山脉的背风坡,由于高大地形对西风气流的阻挡所致,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21、22题。21.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地质条件D.生物条件2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A.B.C. D.【解析】21选A,22选D。第21题,

13、气候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影响枯枝落叶的分解,影响营养物质的传输。第22题,热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生物循环复杂,养分传输快,养分主要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纬度最低。纬度高,气温低,养分传输慢,养分主要存储在枯枝落叶中,所以纬度最高。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完成2325题。23.若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24.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

14、风坡,水热条件好25.若丙丁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乙、丙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A.3 700米B.4 800米C.5 000米D.4 680米【解析】23选C,24选D,25选C。第23题,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第24题,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第25题,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处为雪线位置,利用最大温差计算出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 800米,再加上乙点海拔120米,且丙距山顶还有一段距离,故此山海拔最接近

15、5 000米。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甲图中字母_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乙图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_性。(2)甲图中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3)请参考乙图,根据C区域特征,写出下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_;_;_。【解析】第(1)题,甲图中字母A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乙图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整体性。第(2)题,甲图中B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第(3)题,甲图中C区域是青

16、藏高寒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根据箭头方向,数字导致空气稀薄,气温低,是海拔高;高原上的农业类型是高寒农牧业,是高寒农牧业;高原上的农业、人口、城市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数字表示河谷地带。答案:(1)A整体(2)水土流失植被遭到破坏(3)海拔高高寒河谷2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

17、类多,试分析其原因。(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等角度比较。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多,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

18、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多。(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的可持续发展。28.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19、(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图1中自然带分别表示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第(2)题,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地方性地域分异。第(3)题,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

20、,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1)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2)不符合,属于地方性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3)C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29.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

2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自然带的复杂程度、基带差异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三个角度分析。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气候区;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气候区,故可以判断乙图山脉纬度较低。第(2)题,甲图山脉位于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出现的海拔较高,主要因素是南坡为阳坡。第(3)题,乙图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