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249KB ,
资源ID:8760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60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2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2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 习 目 标重 点 难 点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改制取得的效果及其原因。1.重点: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特点和深远影响。2难点:理解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一、立志变通创新和“汉法”与“旧俗”之争1立志变通创新(1)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即位诏成为其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2)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2“汉法”与“旧俗”之争(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改耕为牧。(2)结果: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3

2、)试验:治理邢州收到显著成效。课中思考“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蒙古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斗争。二、政体更新1方案“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2具体内容(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2)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

3、联系。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3)实行兵民分治,“各有所司,互不统摄”,并废除世袭。(4)其他: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负责传递上下公文,提供来往使臣生活所需及交通工具。3影响通过制度更新,元政府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深度点拨对忽必烈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的认识忽必烈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又保留大量蒙古的旧制,使统治集团与被统治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长期难以弥合,最终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元朝走向衰落。三、转变立国之本1向农耕经济转变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2重农举措(1)颁发诏令

4、: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把黄河南北荒田分给蒙古军耕种,组织军民在边疆地区屯田。(2)建立农业机构:在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3)完善农业法规: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4)重视技术指导:编成农桑辑要,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3对忽必烈改制的总体评价(1)忽必烈改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改革初期便使社会经济全面复苏。(2)在推行行省制、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也颇多建树。(3)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45小字部分第37自然段:想一想,从元史记载

5、的这些史料中,能够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提示】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恢复、保护农业生产。忽必烈转变了立国方针。(2)阅读教材P46小字部分第2自然段,分析一下,导致这一数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忽必烈吸收“汉法”,认识到农耕经济的重要性,切实推行了一系列重视和保护农桑的措施,使被战火破坏的农耕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探究点一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及“汉法”与“旧俗”之争史 料解 读史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城邑,酌古今之道,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官有

6、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元史第一个省略号之前的史料说明蒙古族的统治落后。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史料表明元世祖在政治制度方面采用“汉法”。史料二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元史史料表明元世祖在农业方面采取“汉法”。史料三(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元史史料说明蒙古统治者尊崇儒学,利用“汉法”维护

7、统治。【史料应用】(1)根据上述史料,指出元朝“遵用汉法”的概况。【提示】主要是采用汉族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汉法”主要指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2)从元朝推行“汉法”的情况可得出“汉法”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采用汉法不顺利的原因。【提示】“汉法”是指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汉法”的采用损害了一部分蒙古贵族的利益,必然引起他们的反对。(3)元朝采用“汉法”有何影响?【提示】“汉法”的采用使元朝的社会经济全面复苏,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忽必烈采用“汉法”的原因和条件及“汉法”与“旧俗”的含义(1)原

8、因:屠杀政策给中原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蒙古旧俗对中原农耕经济造成极大破坏。(2)条件:忽必烈粉碎顽固守旧派的叛乱;忽必烈决心变通创新;局部地区的成功实践。(3)含义“汉法”:中原农业经济和在此基础上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旧俗”:落后的奴隶主意识和游牧生产方式形成的偏见,使蒙古社会保留了大量野蛮落后的习俗,即社会管理方式实行军政合一,社会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探究点二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及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史料表明在政治制度方面元朝统治者采用“

9、汉法”。史料二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元史“农桑辑要”“劝农官”说明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史料中的话予以说明。【提示】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依据:“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2)史料二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措施:元世祖让有关部门搜集古今农书,采集民间的实践经验编辑成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派劝农官到各地检查,把农业生

10、产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一个依据。影响:加速蒙古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元世祖忽必烈的历史贡献(1)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是元、明、清统一局面的开创者。(2)在西藏设宣政院,在澎湖设巡检司等措施,使中国发展成为幅员辽阔的国家。(3)首创行省制度,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4)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将汉族的生产方式作为基本国策,大大加快了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5)将边疆各族和汉族相互迁徙,既开发了边疆,又加强了

11、民族融合,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答 题 术 语1.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们所征服的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2.汉法的采用进一步加快了蒙古族封建化的进程,并使元王朝的统治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蒙汉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俱载,昭昭可见也。国朝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元)许衡鲁斋遗书材料二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

12、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元史材料三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天下为户凡一千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二百八十一,为口凡五千三百六十五万四千三百三十七,此其敦本之明效可睹也已。元史(1)引用材料一原文回答,许衡认为“非用汉法不可”的理由,并指出其中“魏能用汉法”指的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今皆赋税之,比于内地”所反映的制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敦本”的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规范解答】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的对比可知,应从行汉法可使统治长久的角度来回答“理由”;材料一中的“

13、魏能用汉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等名称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设置,因此“制度”指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第(3)问,忽必烈改制时将以游牧为本改为以农业为本,因此“敦本”的措施即农业方面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而“作用”则应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等角度来回答。【答案】(1)“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北魏孝文帝改革。(2)行省制。(3)措施: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作用:加速了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忽必烈当政以前,蒙

14、古贵族普遍“视居庸(关)以北为内地”。这一现象说明()A忽必烈即位时,漠北与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差别不大B北方草原比中原地区发达C当时,蒙古贵族还不能正确认识中原文化D蒙古贵族不打算进军中原【解析】“视居庸(关)以北为内地”的意思是把北方草原看作是统治的中心,言外之意就是“把中原地区看作是边远地区”。这是蒙古贵族对中原缺乏认识的典型表现。【答案】C2下列表述最能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是()A蒙古贵族采用“汉法”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元朝实行民族分治 D元朝的民族融合【解析】B、C、D三项属于政治范畴,首先排除;采用汉法反映出为适应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蒙古贵族被迫逐步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15、。【答案】A3“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A BC D【解析】材料中的“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表明行中书省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而“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仿中书省建制”则说明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元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而不是确保地方的独立性,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4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制定的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屯田多少

16、B编写农书C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D农桑兴废【解析】元朝为转变立国之本推崇发展农业,制定了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以发展农桑为原则。【答案】D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设置“斡脱总管府”,向斡脱提供低息贷款。斡脱和中国商人的商业交易税为3.33%的低额(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中提到:斡脱,“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至元七年(1270年),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其勤惰。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秩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

17、”。元史材料二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世祖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解析】第(1)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概括性较大,理论性较强,可结合材料作答。【答案】(1)措施:农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指 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制定相关法规制度,把农桑兴废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商业,设立专门机构,给予优惠政策(低息贷款、降低商税),鼓励商业发展。(2)理解:蒙古征服中原地区,仍处于落后的游牧经济之下,为巩固统治而采用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经济措施,这一过程实现了蒙古族的封建化,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