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32MB ,
资源ID:87601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60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doc

1、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佛教、道教的传播,吸引了大批信徒,从而直接导致儒学危机的出现,故选B项。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宋明理学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这说明宋代的儒学家开始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

2、发来思考伦理纲常,故C项正确。A项并非儒学研究的角度;B项为汉代儒学研究的角度;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研究的角度。3“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的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D二程的思想核心是“理”,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故D项正确。4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

3、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A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5南宋乾道初年以后,儒学形成了三大派:一派是朱熹学派,一派是陆学,一派是吕学,吕学主张兼取“朱学”“陆学”之长。其中陆学宣扬的是()A格物致知B齐物C“明心”D“致良知”C从题干信息“南宋”“儒学”可知“陆学”是指

4、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主张“明心”,故选C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排除A项;齐物是庄子的观点,排除B项;“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排除D项。6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发明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A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即理学和心学。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论,主张以物穷理;陆九渊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论,主张以心穷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如何认识世界。故A项正确。7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

5、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A完全否定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B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B由材料“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王守仁反对的是单凭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但并非完全否定内心自省,故A项错误;由材料“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分析得知,王守仁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故 B项正确;王守仁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意在突出实践的作用,故C项错误;王守仁虽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但未否定其他认知途径,故D项错误。8王守仁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守仁的

6、良知论()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D王守仁主张的“良知”包括各种伦理道德,这有助于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建设,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没有涉及王守仁良知论的世界观,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王守仁的良知论对佛、道等理论的融合,故C项错误。9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

7、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守仁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守仁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守仁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

8、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2)根据材料二,比较王守仁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守仁思想的社会意义。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的儒学研究成果”“构建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及理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编撰诸多书籍、“作了道德规定”等概括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满街都是圣人”“格物致知”“致良知”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打破了隔阂”“走完了社会化的历程”归纳作答。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

9、活。(2)传播对象不同:朱熹,士大夫阶层;王守仁,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守仁,致良知(反省内心)。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推动了儒学进一步发展。10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朱熹将“贪”归因于()A监察制度的缺失B人性的复杂微妙C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风气的污浊B根据题干材料“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可知,朱熹将“贪”归因于人性的复杂微妙;A、C、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11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主张“

10、破心中贼”,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道教的教义B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C激励人们奋发立志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克服私欲,“破心中贼”主张规范个人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其本质意图,排除。1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A题干中“对于理学原则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

11、相当注意的”“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这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这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理学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儒学的哲学化,故D项错误。13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时产生分歧。有位同学上网查到了朱熹的一段言论:“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据此分析,该同学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B“灭人欲”就是消灭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C“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私欲D“灭人欲”的有效方法是“致良

12、知”B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根据材料“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可以看出,朱熹并不反对人们正常的欲望,“灭人欲”就是消灭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能正确反映材料的主旨,故错误。14我国古代不仅注重家庭教育,而且十分重视家教教材的编写。由于家庭教育,要以识字启蒙教育为基础,所以编写蒙学教材就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蒙学丛书分类表类别书名以识字为主的综合知识型的教材开蒙要训百家姓三字经对相识字文字蒙求和杂字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的蒙学课本孝经论语太公家教小学少仪外传童蒙训性理字训以社会和自然

13、常识为主的蒙学课本兔园册,创始于李翰的蒙求十七史蒙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历代蒙求名物蒙求幼学琼林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的趣味读物书言故事日记故事蒙养故事龙文鞭影二集童蒙观鉴二十四孝图说根据材料,提取其中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论证或说明。(要求:信息描述准确规范、史实应用准确清楚,条理清晰)解析: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本手段。各类蒙学教材的功能不尽相同,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但在封建时代,蒙学教材一方面肩负着教会儿童读书识字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都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对儿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规范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一代合格的封建统治人才或被统治者。因此,注意挖掘材料主要信息,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加以表达,观点要鲜明,论述要充分。答案:信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论证: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培养封建思想意识。家训、童蒙规范儿童思想行为,促进其人格成长。在儿童蒙学教材中渗透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为培养封建统治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蒙学教育与地方州县教育、太学、私塾、书院、科举等构成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完整系统。蒙学教育的发展为封建国家的思想统一和政治统治奠定基础。蒙学教材中关于行为规范、礼仪、家训的内容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