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574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课戊戌变法学 习 目 标重 点 难 点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2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阶段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早期(19世纪60年代)王韬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造轮船、发展资本主义,推

2、崇君主立宪政体,主张君民共主郑观应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出了“商战”观点成熟(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倡民权”谭嗣同“冲决网罗”严复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10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的材料,联系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想一想,他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其目的是利用古代圣贤、经典著作的影响力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寻求救国理论。在顽固派旧势力还很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作偶像对外进行宣传可以减少阻力和压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康有为的

3、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也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尝试理解教材P105吴汝纶天演论序中的材料的意思。【提示】大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只有发愤图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才能在竞争的世界上生存发展。二、戊戌变法的经过1开端公车上书(1)概况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由于保守派官员的阻挠,致使“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里。(2)影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

4、激情和参政愿望,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发展强学会与时务报(1)表现维新团体的建立: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895年,康有为在张之洞的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强学会。维新报刊的创办: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创刊后,由梁启超担任主笔,使其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2)影响:宣扬了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3高潮百日新政(1)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5、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组织机构: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其影响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3)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4)变法内容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的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教方面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

6、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5)影响百日新政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新政的许多内容切中时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4失败无力回天(1)原因新旧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由于废除八股取士,读书人对变法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王照上书”事件使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趋向白热化。慈禧加快政变步伐:从新政之初,慈禧就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加快了政变的步伐。(2)概况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诛杀维新派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

7、除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课中思考(1)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提示】一方面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一时刷新了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政见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想一想,支持变法的都有哪些人?为什么慈禧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提示】维新派和帝党。一种说法:是光绪帝当时陈述的新政方案对她刺激不大,且面临内忧外患,她也有心革新政治、加强国力,故同意变法。另一种说法: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慈禧虽对光绪的夺权欲望、变法要求暴跳如雷,但她最终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先

8、放手让光绪帝变法,在变法激起顽固派势力更大更普遍仇恨的时候,再下手解决。这种让权,也是慈禧被迫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给光绪帝设下的一个新圈套,同时也说明光绪帝手中的权力是有限的。当然,光绪帝毕竟从慈禧口中得到可独自办事的承诺,并有第三者为证,又不能不对慈禧产生一种约束。(3)“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人的献身精神?【提示】二人的献身精神表现了维新志士为国家强盛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三、戊戌变法的影响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9、。2影响(1)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2)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3)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5)习俗: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探究点一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条件史 料解 读史料一窃自马江败后已而东师大辱,遂有割台补款之事。于是,外邦蔑视,海内离心顷果有德人据胶之事,邀索条款职闻胶变,从海上来,闻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海内震惶,乱民蠢动。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句号之前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句号之后表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史料二随着民

10、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注意出现的新的“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为戊戌变法做了重要准备。史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注意史料三中的作者和出处是理解史料三的关键。【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提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

11、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前所未有。(2)根据史料二,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出现的原因。【提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3)与洋务派相比,史料三中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提示】突破:史料三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5)政治基础:无实权

12、的光绪皇帝支持变法。(6)人员基础: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探究点二戊戌变法的特点史 料解 读史料一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史料二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

13、绪帝“定国是诏”“定国是诏”的颁布是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提示】角色: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作用: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实践者。他们的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根据史料二,分析概括“定国是诏”的特点。【提示】以改革为主,适当照顾保守势力。(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日维新变法法令中,哪些条款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提示】政治上

14、,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等。戊戌变法的特点(1)目的上: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2)推行者上: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3)方式上:变法要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4)内容上: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体现了改革的不彻底性。(5)推行范围上: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6)过程上: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7)性质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答 题 术 语1.康有

15、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呼吁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国家富强。他们联合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2.戊戌变法要在近代中国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3.维新派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用改良的办法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不能拯救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

16、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17、(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规范解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解决旧的科举考试的弊病”可得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根据材料一“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得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戊戌变法的背景,从政治、经济、维新派的主张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得出,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一“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可得出,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废八股”“改试策论”可知,打击了旧学;根据材料二“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

18、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可知,改革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很不彻底。【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1恩格斯曾说:“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下列史实与恩格斯预言无关的是()A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B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C中国民

19、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中国面临着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解析】A、C、D三项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而B项错在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上,此时的民族工业仅是“初步”发展。【答案】B2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而传统思想属于封建思想,故A项错误。士大夫阶层很难参与变法的,他们是变法的反对势力,排除B项;C项不是康有为的目的与策略,排除。【答案】D3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

20、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A光绪帝没有掌握朝廷实权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解析】光绪帝颁布的上谕就是维新变法的内容,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表明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故D项正确。【答案】D4“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

21、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作用。【答案】D5(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撰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