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巩固】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下面“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第12题。1据图分析,该流域主要的湿地类型是()A河流B湖泊C沼泽D河流与湖泊2下列能够使湿地率增大的措施是()A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B三江平原种植水稻C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D沿海滩涂种植海水稻【答案】1C2C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全部湿地的湿地率与干燥度呈负相关关系,而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的湿地率与干燥度并不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该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与干燥度的关系对全部湿地和干燥度的关系影响不大,也进一步说明该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
2、地占全部湿地的比重较小;沼泽湿地的湿地率与干燥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全部湿地的湿地率与干燥度的相关性一致,而且沼泽湿地的湿地率随干燥度的变化最明显,这说明该地沼泽湿地对该地总体湿地的湿地率与干燥度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也能说明该地的沼泽湿地占全部湿地的比重较大,故该流域主要的湿地类型是沼泽湿地,C项正确。第2题,黄河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说明三角洲的面积在逐渐扩大,因此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也会增大,C项正确;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会使湖泊面积减小,湿地面积减少,A项错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较大,水稻为人工湿地,沼泽开垦种植水稻,虽然湿地面积大小不会变,但是会破坏天然湿地的面积,B项错误;沿海滩涂种植海水稻,
3、是沿海滩涂发展农业的一种方式,通过种植海水植物,逐渐降低土壤含盐量,实现正常的农业生产,因此湿地面积会逐渐减少,D项错误。(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生境又称栖息地,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生态地理环境,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下图示意我国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潜在生境及居民点密度在两流域(寿溪、渔子溪)集水区等级上的分布,距离河源越远,距离河口、流域出口、干支流交汇处越近,集水区等级越高。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图可以反映出()A流域集水区等级越高,流域内居民点密度越小B居民点密度越大,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越好C两流域级集水区大熊猫潜在生境
4、状况最差D两流域I级集水区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最好4为应对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干支流沿岸城镇数量B提高城镇内部森林覆盖率C控制城镇沿河口向上游扩张D整体迁移干支流沿岸城镇【答案】3D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自然保护区内两流域的集水区等级越高,居民点密度越大;除渔子溪级集水区外,两流域内居民点密度越大,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越差;寿溪和渔子溪两流域的级集水区内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最差;寿溪和渔子溪两流域的级集水区内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最好。第4题,读图可知,自然保护区内寿溪和渔子溪流域总体呈现出集水区等级越高则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越差的分布格局,即距离河源越远,距
5、离河口、干支流交汇处越近,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越差;而集水区等级越高,人口和聚落密度越大,生物的多样性也就越低。因此,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处都存在人类活动破坏大熊猫潜在生境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有效控制城镇沿河口上游扩张,限制人类活动范围进一步向大熊猫潜在生境渗透,这样才能减少大熊猫潜在生境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读图,回答第56题。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丙地区土地荒漠化B乙地区水土流失C丁地区土壤盐渍化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6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C
6、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D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答案】5C6D解析:第5题,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其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土地荒漠化;乙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丁地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甲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第6题,丙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不利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读下面漫画,回答第78题。7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
7、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8针对漫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答案】7C8A解析:第7题,漫画说明了草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第8题,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精炼提升】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大闸蟹早在1900年就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大闸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但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很少食用大闸蟹。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洲江河横行,对本土物
8、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欧洲媒体甚至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闸蟹不再泛滥成灾。说明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当地为抑制大闸蟹泛滥可能采取的措施。【答案】原因: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外来物种,本地缺少天敌;欧洲人很少食用大闸蟹。措施:捕捞大闸蟹加工成动物饲料;鼓励人们食用大闸蟹;捕捞后卖给华人餐馆。解析:外来物种肆虐主要原因是自身适应性强、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捕杀量少等。解决措施应从捕杀的角度考虑。10(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游牧是干旱草原地区通过移动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资源,以获取生活资料,并保持
9、草场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每年十月,牧民就像候鸟一样,浩浩荡荡地从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向冬季牧场迁徙,到了六月,又从冬季牧场向夏季牧场迁徙,这样的传统转场生活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与自然状态相比,说明冬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有利影响。【答案】冬季放牧,枯草被啃食,使地面裸露,春季地温回升快,促进植被生长;牲畜粪便进入草场,增加了土壤肥力;牲畜踩踏使草籽进入土壤,有利于种子春季发芽;枯草数量减少和牲畜活动有利于积雪融水渗入土壤,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解析:从有利影响来看,冬季放牧,枯草被啃食,使地面裸露,春季地温回升快,能够促进植被生长。牲畜粪便进入草场,增加了土壤肥力。牲畜踩踏使草籽进入土壤,
10、避免被风吹走,有利于种子春季发芽。枯草数量减少和牲畜活动有利于积雪融水渗入土壤,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11(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湿地。2001年起,某私企老板在洞庭湖建堤圈地,筑起一道高高垒起的堤坝,围出一片面积近3万亩的私人湖泊开展养殖活动。2018年6月,湖南省对非法矮围进行整治,将其全部清除。下图为“该矮围局部示意图”。说明非法矮围给湖区带来的主要危害,并为治理非法围湖行为提供合理化建议。【答案】危害:湖泊调蓄能力减弱;破坏湖区生态平衡;污染水环境,影响供水安全。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
11、善湖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沿湖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法矮围会使湖泊的调蓄能力减弱;破坏湖泊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非法矮围进行水产养殖还会污染其水域环境,影响饮水安全。对此,我们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湖区的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湖区的管理机制,加强宣传与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2(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菲氏叶猴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年菲氏叶猴毛色灰黑,攀援和跳跃能力很强。菲氏叶猴取食叶类、果实、种子等50多种食物,几乎没有破坏庄稼和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20世纪后期,菲氏叶猴种
12、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有些栖息地甚至绝迹。过去我国对菲氏叶猴研究很少,直到其在云南的亚热带森林中被生态志愿者拍摄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人员发现,保护区内的菲氏叶猴数量有所增加。下图所示为我国菲氏叶猴主要发现地的分布区。(1)除种群数量少外,野生菲氏叶猴过去很少被发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析菲氏叶猴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的原因。【答案】(1)菲氏叶猴毛色灰黑,且栖息在遮蔽性好的森林中,隐蔽性强;栖息地地处偏远地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观察者和研究者难以到达;食物来源丰富,对当地农业生产无干扰,人们难以发现。(2)我国的菲氏叶猴栖息地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增强,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