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553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建标考试试题一、 选择题:24 、西周在吸取商代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将刑法体制进行调整,相比于前朝减轻许多; 但是对于“不孝不友”等违背基本伦理规范的行为,还是主张要“刑兹无赦”。这表明西周的刑法 体制( )A. 贯彻“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 B. 推动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 C. 服务于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D. 确保宗法原则得以贯彻落实 25、西汉前期,社会活跃着许多大盐铁商,他们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庞大,有的冶铁商同时役使上 千人的劳动力。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农业,扩大地产。这一变化( ) A. 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B. 反映了

2、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 C. 强化了自耕农的存在基础 D. 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26、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 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 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 ) 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 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 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 27、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在大力汲取西方科学成果乃至方法的同时,却提出了西方数学源于中国勾股之学,全祖望将其概括为“中学西窃”说。黄宗羲这一观点( ) A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 B客观上利于人们接纳

3、西学 C缺乏事实依据毫无价值 D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28、 1861 年,清政府建立了总揽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当其时,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同时,当时对于这一机构的说法是“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 ) A. 总理衙门在当时被视为临时性机构 B. 传统外交观念仍有极大的历史惯性 C. 清政府重视政治体制的传承与完善 D. 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士大夫普遍排外 29、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诞生于 1890 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根据右图所 示,选址在汉阳,张之洞的主要考虑是(

4、 ) A.便于官府监督管理 B.节约原料运输成本 C.吸引商人投资合办 D.带动军用企业发展 30、据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 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 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 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 31、1940 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品种共计 90 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 些措 施( )A. 适应了民族

5、战争的实际需要 B. 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 C. 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的援华负担 D. 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32、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 又有所发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 承等内容。这说明万民法( ) A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B难以调节家庭关系 C不适用于本邦公民纠纷 D源于民族矛盾激化 33、18 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 “文学陈列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咖啡馆也成为重要 的信

6、息沟通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 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 B. 政府的言论控制日益走向解体 C. 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 D. 理性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34、1930 年 5 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和党来 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 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政治经济困局造成美国政府敏感 35、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20 世纪)80 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尔

7、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 是( ) 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二、非选择题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分餐制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千年。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入中原,使中原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遭受了一次强烈的冲击。北方高桌大椅的传入,也使传统席地而坐的分餐方式发生了变化。唐代时期,国人聚会方式

8、逐渐由分 餐制向会食制演变,并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晚唐五代之际,形成了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过渡时期的饮食方式。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可以看到不少夫妇同桌共食的场景,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用一道道精美菜肴宴请宾客的场景。明清时期,合餐制的出现使古代饮食方式 完全成熟,并延续至今。摘编自王仁相分餐与会食:古代中国人进餐方式的转变 材料二1840 年以后,咖啡馆和西餐厅传入中国,不少中国人开始萌生好奇心态,模仿西餐宴请宾客。20 世纪初期,许多具有海外经历的革命人士身体力行,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器必洋式, 食必西餐”,在上海地区,西餐竟然被民众称为“大菜”。1932 年 7 月出版的中西精美

9、食谱中就 有专门介绍西餐的烹调法。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向民众普及卫生 “新知识”,使民 众了解到“肺房”与“细菌”、人的体液与疾病传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得“共会”这种饮食文化不断遭到诟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广 ,逐渐形成了共食与分餐、中 餐与西餐兼容的中国饮食文化模式。摘编自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饮食风俗变革考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进餐方式转变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变迁的原因。(10 分)4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

10、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 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 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 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 出这种或那种趋势。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5、(15 分)【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11、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 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 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 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

12、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9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 没有取得成果。1960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1576 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 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 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 年,联合国大会以 95 票对 4 票、21 票 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 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 59 个国家签署了这一

13、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 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 1576 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 器条约的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寅恪(1890 年1969 年),江西修水人。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

14、量吸取西方文化,曾留学德国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学习中亚古文字等,具备了阅读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6 年留学回国后,陈寅恪就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1927 年到 1931 年,他主 要研究中印关系和西北史地问题;研究处理的材料,主要是敦煌发现的内典写本和俗文学作品,以 及梵文、巴利文、藏文、蒙文文献。1930 年,陈寅恪在所撰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最早提出“敦 煌学”的概念,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之新潮流也”。在该书中,他就北京图书馆所藏八千 余卷敦煌写本提出九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即摩尼教经、唐代史事、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 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语言文字、佛经旧译别本、

15、学术之考证,为敦煌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他在 敦煌学资料的抢救、整理、敦煌学的确立及发展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敦煌学终于成为 二十一世纪的“显学”。他的研究成果为从事敦煌文献研究者开阔了视野,为中国教理学研究的全 面开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先河,并得到各国学术界的认可。摘编自荣新江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利用与阐发(1)根据材料,概括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9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寅恪先生开展敦煌学研究的背景。(6 分) 2021 建标考试历史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D B B A B A A

16、 C D A 41(1)特点:转变过程漫长;受游牧文化影响;与家具变革相关;经历了由分到合的变化。(9分)答出三点即可)评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民族交融;促进了中 国传统烹饪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和礼仪制度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传统。(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革命人士的推动;政府政策引导;烹调著作的出版;经济发展 和生活水平提高;新卫生观念的普及;“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广;大众媒介的宣传。(10 分)。 答出五点即可)42 示例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

17、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 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 大,19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 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其固有矛盾 最终导致席卷世界的 30 年代大危机的爆发。 综上,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会周期性发生不会消除。 示例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经济危机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行政性、指令性、计划性的特征,依靠行政手段运转经济和社会,而忽 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虽然其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对二战和战后经济恢复起到了

18、作用。 但其长期的僵化和牺牲农业、个人利益,是苏联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持续经济困难的根 本原因,虽然历经改革,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其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综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 端,导致了苏联长期的经济危机,并最终走向解体。 45(1)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1 分)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 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 分)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1 分)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 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 分) (2)认识: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推 动了资产阶级民

19、主思想的传播,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9 分,每点 3 分) 46(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 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 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47(1)最早提出“敦煌学”概念,为敦煌学研究指明方向;抢救和整理敦煌学资料;为中国 敦煌学研究奠定基础。(每点 3 分,共 9 分) (2)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设略,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敦煌文物惨遭西方殖民者抢掠、盗 劫;政府对敦煌地区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不重视。(每点 2 分,共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