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春燕【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l 地球的圈层结构l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l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l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l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l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l 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l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
2、;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是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三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岩石圈岩石分类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
3、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圈层构造图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理论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1、复习重点: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岩
4、石的形成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5、。朗读考试要点;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l 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图2软流层探究活动1:读图2,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完成表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图示,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地球各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学生读图回顾地球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完成表1。利用表1将“地球圈层结构”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
6、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表1: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_,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_。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_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地壳在莫霍界面以上。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_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_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在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之
7、间。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_圈。地核在古登堡界面以下,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典型例题1】(2010年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3为火山喷发图片。图3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球的圈层结构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3)。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
8、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 A思路点拨:根据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物质,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l 考点诠释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二、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1.岩石圈岩石圈包括 和 ,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
9、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这是复习的一个难点。复习时要分析地壳和岩石圈范围大小。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发源地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1)。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等重要考点。学生完成表2比较三大岩石的特征,学会绘制地壳物质的循环示意图。利用图1和表2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
10、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比较三大类岩石形成、特征,完成表2。表2:三大岩石的比较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 而成。_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 而成。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 构造、常含有_。 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_、页岩变质
11、为板岩探究活动3:学生绘制地壳物质的循环示意图。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说出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教师小结:判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图(即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是考试重点。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
12、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典型例题2(2015年扬州市调研卷)图4图5图4为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图5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数字序号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2题。1图4中石柱林岩石属于 A B C D2该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5中字母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AA BC CE DF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壳内部物质循环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4)。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
13、过程。选择扬州市调研测试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1)D (2)A思路点拨:第(1)题,对题干文本进行信息获取,玄武岩石柱林从形成过程看属于岩浆岩,根据图5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可知为岩浆岩,选项D是正确的。第(2)题,从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而形成的,图5中A代表冷却凝固作用。【重点图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像解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本节重点之一,该图说明了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与地球内部物质(岩浆)在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中相互转化;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地质作用可用简图表示,如下图所示,需要在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基础上,学会判读各类变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