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46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6.4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

2、是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3.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4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

3、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6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

4、完善7.明末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流行 C.印刷工艺提高 D.思想控制削弱8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日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这主要表明东汉时期 A.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的教化 B.封建礼仪贯穿于农业生产中C.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 D.宗法制在民间贯彻较为得力9.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

5、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10义和团领袖于栋成在布告中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由此看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起因是八国联军侵华C使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形成了现代民族意识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

6、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3“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

7、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人生而平等” B“美德即知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是万物的尺度”14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这说明( )A文艺复兴的实质因工业革命被普遍认识 B文艺复兴的内涵在近代欧洲被不断丰富 C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学者对文艺复兴认识的深化 D16世纪的欧洲人并未自觉意识到文艺复兴的到来15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

8、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A B C D16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17.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9、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18.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9.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 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

10、式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0.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21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22欧洲

11、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其中“博爱”主张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的思想最为接近? A孔子 B苏格拉底 C墨子 D普罗塔戈拉中&华&资*源%库23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阐述了分权制衡思想 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2419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到:“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为神明。”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什么思想 A神明至上B人文主义 C禁欲主义D理性精神25

12、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8分、27题17分、28,29题任选一题,多做只按28题计分。)26、“法治”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人类所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就在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念

13、的辨认,而家庭和城邦的结合正是这类义理的结合。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正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便是谁都难免有感情。法律所以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在我们今日,谁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概括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的基本主张。(6分)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奸劫弑臣)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2.概

14、括材料中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的主张和历史影响。(5分)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人民应该拥有统治自己的权利,“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可是,他马上意识到在一个大国中实际操作的困难。又提出,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体现应该是选举人民自己的代表。从“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到建立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是其理论中最具智慧的表述。他把自由分为“政治的自由”和“哲学上的自由”。特别强调自由是“可以说或写一切法律所没有明文禁止说或禁止写的东西”,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认为有效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政治自由和生命安全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李宏图欧洲近代政治思想

15、史论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孟德斯鸠的观点。(5分)27.(1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高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

16、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19世纪以

17、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一到两项特征并进行解读。(12分)(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8.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提出以儒变法和以儒教为国教还有直接抵抗基督教文化的动机。康氏认为“耶教言灵魂界之事,其圆满不如佛,言人间之事,其精备不如孔子”。他觉得儒、佛、基督三教虽讲基本上相同的真理,但以基督教最不如人意。他相信儒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学说都优越,在理论上适宜全人类,是在目前情况下惟一适合中国的宗教。为了保全帝国的目的,中国的法律、行政和经济制度都必须按照西方的模式改变;但如果放弃儒教,企图对整个道德生活西化,则将是文化自杀。因此,康氏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所取的立场,

18、可说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 包万超重读戊戌变法材料二 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积极模拟和取鉴,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经史学术的风格上,都表现出某种南朝化的倾向,进而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尤为深远。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对待儒教的态度及理由。 (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对南朝文化的态度及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9分)29.(15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八月,他在向美国人民的讲话中声称:“美国人民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材料二:到1914年底时,

19、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做了:“安排”。为了购买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他们在美国所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的借款。材料三: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6分)(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政策的实质。(7分)123456789

20、101112131415 B CABCDBCDABCDBA16171819202122232425B CDCABCCBC历史 答案26.(23分) 1.主张:人的本性是能明辨善恶与是否正义并有感情。(2分)依靠法律统治比统治者凭感情统治更优良。(2分)法律应该受到全体民众的遵从,法治是最好的统治方式。(2分)2.主张:人的性情是趋利避害。统治者应根据人的性情建立赏罚制度。主张法治,法和术结合起来才能加强君主的集权统治。(6分)影响:迎合了战国时期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2分)3.观点:保证政治自由,就应该选举人民自己的代表,建立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自由是有限度的,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21、;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才能保证政治自由。(6分)评论: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奠定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3分)27.参考答案: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 (12分) 解读:结合中国和世界信息进行解读。28.(1)态度:以儒变法和以儒教为国教。(2分)理由:儒、佛、基督三教虽讲基本上相同的真理,但以基督教最不如人意。儒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学说都优越,在理论上适宜全人类,是在目前情况下惟一适合中国的宗教。(5分)(2)态度:极其重视和积极学习。(2分)重大影响:促进北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6分)29.(1)“中立”(2分)(2)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已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危及美国利益,推动美国采取反德立场。(6分)(3)无论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和战后称霸。(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