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437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小练十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020江苏阜宁调研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22020济宁模拟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缠足会”最早在上海成立B上海近代居民典型住宅是居住大院C上海出现了第一家国人经营的西菜馆D中国人在此地首次尝试摄制影片3下表反映了现代中国中小学校服的变迁情况,这种情况表明()时间中小学校服特点20世纪50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类似军装的绿装

2、校服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20世纪80年代以白衬衣海军装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宽松的运动装成为校服的主流21世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校服文化方兴未艾A.校服的变化完全受政治运动的影响B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决定着校服款式C教育体制改革必然带来校服的变化D校服的变化是时代综合因素的反映42020盐城模拟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51905

3、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6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72020安平中学月考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

4、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消失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8“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

5、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92020长沙二模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10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

6、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112020重庆高三模拟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B社会舆论受教会控制C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D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122020江苏三校联考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

7、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132020云南玉溪调研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世纪50、60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

8、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 BC D142020江西赣州一中检测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

9、,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李维清上海乡土志材料二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

10、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民国范儿”的认识。162020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上为近代中国的一组中外产品广告。从中任选两幅或多幅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专题小练十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A中国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项正确;审美观发生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新潮女性日益增多是旗袍变化的结果,故C项错误;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2C根据所学,“不缠足会”最早在广州成立,A项错误;上海近代居民典型住宅是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居住大院主要是在北方,B项错误;中国人

11、首次尝试摄制影片是在北京,故D项错误;上海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因此也最早出现了第一家国人经营的西菜馆,C项正确。3D4C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延年会”的章程规定没有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政治主张,因此无法知道“延年会”是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可排除A;材料所显示的时间是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20世纪初,据此可排除B;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延年会”的章程规定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C;D项的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可以直接排除。5A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传统的习俗理念有些变化,但还没有被颠覆

12、,故C项错误;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题干中清政府对剪辫子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6D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7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而后英国、法国、美国相

13、继在这里开辟出租界。从本质上说,租界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也是其对华实施政治渗透、经济掠夺的基地。但殖民当局在租界内采取严格的市政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华侨大量迁入,长期的华洋共处实际上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复杂过程,最终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融合,这种融合为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本题选A。材料没有说明海派对于京派的批评,故B错误;京派鄙视海派的经商,体现出重农抑商思想,故C错误;“京海之争”实际上是官商之争,并不能说明南北文化的融合,故D错误。8D9C根据材料信息“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

14、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D项错误,“开始丧失”于1842年南京条约;B项“取代”一词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A项“主动开放”与近代中国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10C时务报是由维新派创办,用于传播维新思想的近代报刊,A项所说的“通俗性”是在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普及的效果;B项国人办报的先例是昭文新报;D项与史实不符,文化没有普及,大部分国人还不识字,更别说读懂文言文了。故选C。11D1879年的中国处在君主专制下,君主观念根深蒂固。材料中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将格兰特介绍为皇帝是为了迎合民众心理,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崇洋之风盛行,A项错误;教会控制舆论的说法

15、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C项中的“开始”无从得出,排除。12B材料没涉及国内报刊的有无,不选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不选C。D中“仅限于”表达错误,从材料看,国闻报的稿件来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故选B。13D14D题干材料主要陈述了中国纺织报报道北京流行黄裙子,而后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体现了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妇女的地位是否提高,故A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媒体对时尚的影响,并非改革开放这一主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大众传媒的影响,不是作用,故C错误。15答案:(1)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

16、宗教的传播。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员、传教士、商人来此;上海是近代工业最早的诞生地和集中地;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逐渐传入。(2)背景:政治上,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结束;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的西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受西方文化影响)认识:“民国范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社会运动和时代变革相关;应与时俱进,融入新社会中。16答案:示例:近代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阐述: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先后出现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了工业近代化进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洲大药房的“人造自来血”补品,将自身宣传为从专制到共和的过渡之船,是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鲜明体现。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巨变,自由、平等的思想传播,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服饰着装受西方影响,西装流行,出现了中西融合的旗袍。总之,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