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433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堰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基础是考古学,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并取得目前的成就,缘于其研究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揭示了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先民们与这片土地真实的互动。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这片土地的地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二是生活环境周边有天然屏障为文明的存续提供保障。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依托两河流域,在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和波斯湾的包围下

2、发展起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三角洲,在沙漠、地中海和红海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印度依托印度河流域,在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洋的包围下发展起来。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的。 中华文明诞生的舞台空间广阔,地形多元,以高原以及大海为天然屏障,内部拥有高原、盆地、平原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又因为流域地形的多元而拥有丰富的支流水系,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理空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正是在这若干大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无数个地理空间内,诞生了“灿若星斗”的早期中华文明:湟水、洮

3、河流域孕育了马家窑文化,渭河、泾河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等等。在这片广阔而又独立的空间里,多元的文化沿着相通而汇聚的水系在冲突与交流之中不断融合,逐渐塑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不只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分布格局,更是中华文明这一优秀基因的源头所在。中华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空间广阔而多元,水系丰富而汇通,又因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的太平洋西岸地区而多水旱之患,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才能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太平”之境。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对“统一”和“大同

4、”的追求由此发端。 无论是良渚古城气势恢宏的水坝,还是秦始皇辐射天下的驰道,抑或是隋炀帝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都是中国人数千年不变的文明初心在这片土地上刻下的痕迹。当我们通过考古工作重新认识它们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感叹于祖先为文明发展所做的努力,更可以坚定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的是文明的过往,其成果却昭示了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进入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对此依然重任在肩。 (摘自高逸凡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意义与中国考古学的未来之路) 材料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文明既是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原生文明,在形成过程中,也与域外

5、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 大约5000年前,发源于西亚地区的小麦和家畜黄牛、绵羊等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并继续向中原地区传播,丰富了中原地区农作物和家畜的种类,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五谷农业体系和家畜饲养体系。与此同时,来自西亚地区的冶金术经我国西北地区传入黄河中游地区后,与此前仰韶和龙山时代已经掌握的高温烧制陶器的技术相结合,诞生了青铜容器铸造技术,为夏商周王朝时期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放眼世界其他原生文明,无论是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皆是如此。至于世界各地非原生文明地区,更是由于接受了周围地区业已成熟的文明影响,从而加快了本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甚至实现

6、了跨越式发展。例如,日本列岛的史前文化在自身基础上发展缓慢,进入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国周代的稻作与粟作农业技术和青铜器经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列岛西部。进入公元一世纪后,日本列岛西部九州地区的一些小国向东汉王朝朝贡,与汉王朝建立了直接联系。由此,中国汉文化传入日本,稻作技术、铜器和铁器的制作技术陆续被其接受,大大促进了日本古代历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大力吸收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和理念,特别是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令中国考古学焕发生机活力,极大提升了中国考古学分析研究古代遗存并从中提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加之中国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历史文化精彩纷呈,地下遗迹遗物极为

7、丰富,我们采用这些技术手段研究出的成果,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它们所得到的信息量,这是我们作为文明古国拥有考古沃土的得天独厚之处。比如,关于良渚水坝的建筑年代,学术界曾有争论,通过对水坝建筑材料“草裹泥”中的草茎进行测年,确定了水坝是在约5000年前修建的。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变化都充分说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保持活力的法宝。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摘自王巍从中华文明探源看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诞生的地理空间自成一体又融汇连通,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 B两河流域为古巴比伦农业稳定提供基础,高原与海湾的包围为其文明存续提供保障。 C中华文明对统一的追求,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又多干旱之患的状况。 D日本列岛的史前文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其陆续接受汉朝文化成熟的技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代考古学取得的成就启示人们,中华文明探源应关注人和周围环境的真实互动。 B如果不是多元文化在冲突交流中不断融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就难以形成。 C从良渚水坝在两则材料

9、中都被提及可推知,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对象。 D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获得远超欧美的信息量,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对考古起着决定性作用。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契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勾勒和描绘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壮阔图景,让人民群众切实了解到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如何走到今天。 B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突破了西方学术界的标准,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C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D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示我们,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

10、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古埃及文明,请简要分析其论证目的有何不同。(4分)5“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存在的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好记性的人瑞士彼得比克塞尔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他把时间都消磨在车站上,整天观察火车如何进站、出站。他总是呆呆地注视车厢,注意车头牵引力大小和车轮的尺寸。铁路,这是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唯一事物。 他能识别每一列火

11、车,知道它从何处开来,又驶向何方;他清楚每一列火车的编号,知道它挂不挂餐车,带不带邮车。他能随口报出买一张到弗拉乌恩法尔特,到奥而登,到尼特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的票价。 他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散步。他没有自行车,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不读书,不看报,即使收到信也不拆开信封,他没有时间。他在车站上度日。只有五月或十月,列车运行时刻表变换的时候,才有几个星期不见他露面。 在此期间,他在家中将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第一页审阅到最后一页,每发现一个变更之处,心中都有说不尽的高兴。然后,他把新的时刻表滚瓜烂熟地背出来。 偶尔也会有旅客向他打听某趟火车的开车时刻。这下,他满脸熠熠生辉。而向他打听开车时

12、刻的人便无法脱身,非得误车不可。他不但告诉别人开车时间,还如数家珍地说出该趟车的车次,车厢的号码,有可能中转的站名,抵离各站的时刻。可是提问者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对此,他实在大惑不解。倘若有谁在他炫耀完他的真才实学之前置他于不顾,抽身而去,他就会火冒三丈,口出不逊。 他自己却从未乘过一次火车。 “坐不坐火车无关紧要。”他这样说道。他认为,有关铁路的一切,他早就了如指掌。 “只有记性不好的人才乘火车,”他说,“假如他们有个好记性,就完全可以像我一样记住各列火车的抵离时间,这样,他们就大可不必为了消磨时间去乘坐火车了。” 我试图开导开导他,对他说:“有些人喜爱旅行,喜欢坐火车,他们向车窗外张望,看看

13、他们都经过什么地方” 可是他勃然变色,以为我在取笑他。他说道:“这些都在行车时刻表上印着呢!” “也许他们得坐火车赶到什么地方去呢。” “这也不对!”他说道,“差不多所有的人总要坐火车回来的,有些人甚至早晨乘车去,晚上又乘车回,他们的记性差到这种程度。” 他开始在车站上诟骂旅客。他以为,这样一喊会使旅客败兴。 有时他大叫:“你们这群傻瓜,昨天你们不是来过一遭了吗?”乘客一笑置之,他就上前把人家从车厢踏脚板上往下拖,一面恳求人家听听他的忠告:“我会把一切都说给你们听!你们在十四点二十七分经过海根多夫,这一点我知道得清清楚楚,你们把钱白白扔在铁路上!听我说,列车时刻表上什么都有” 甚至发展到要打人

14、的地步。他喊道:“谁不听我的,让他尝尝味道!” 这一来站长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明确地向他提出警告:假如再这样行为不端,就禁止他到站上来。他被唬住了。不来车站,那他就无法活下去。他句话也不说,整天坐在长凳上,看着火车开进开出,不时耳语般地背诵着一些数字。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觉得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们。 故事似乎应到此为止。 可是,多年以后,这个车站新开设了一个问事处。那窗口后面,坐着一个穿制服的职员,他对铁路方面的任何问题都能回答。那位好记性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每天都到问事处去,提出极复杂的问题,来考考那位职员。 他问道:“夏季每星期日于十六时二十四分到达吕伯克的那列火车的号码是多少?” 那位

15、职员查阅了一本小册子,给了他答案。 他又问道:“要是我从这里乘早晨六点五十九分的火车,什么时候可以到莫斯科?”那职员又很快地回答了他。 于是,这位好记性的人走回家去,把他所有的列车时刻表一把火烧掉。 有一回他又问那职员:“车站前的台阶一共多少级?”那职员回答道:“这我可不知道。” 他高兴得一蹦老高,在车站上边跑边叫:“他不知道这个!他不知道这个!” 他跑到车站前的台阶旁,数清了台阶的级数,把数字牢牢地印在他的记忆里。此刻,在他的记忆里,所有关于列车的事都荡然无存了。 打这以后,再也不见他在车站露面了。 他在城里数台阶,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把数字记得牢牢的。现在,他记住了世界上任何书本上都没有的数

16、据。 把全城每家每户的台阶都记住了以后,他来到火车站,走到售票处买了一张车票,生平第一次登上了火车。他要到另一个城市去数台阶,然后是另一个城市,直至数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台阶。他想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无论哪个职员也无法从书本上查到的事情。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为了锻炼记忆力,火车站的很多东西包括一些琐碎的东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铁路就是他的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爱好。 B向“他”打听列车时刻的旅客会被他缠住,以致误车;他却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告知旅客其他无关的事,甚至对旅客不耐烦他的炫耀大惑不解。 C“他”认为坐火车的人记性不好,不知道火车要经过哪些地方,

17、他还对人们坐火车离去又回来表示不屑。这说明他其实是个缺乏常识的人。 D“他”骂旅客是傻瓜,并告诉旅客将要到达的站点,想以此使旅客败兴,后来他对旅客从谩骂发展到动手。他这些荒唐的言行恰恰说明他就是白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好记性的人”是反语,有讽刺意味。小说中“他”的“好”记性,带给别人和自己的是麻烦。 B作者以荒诞的情节刻画反常的人物,比如小说中的“他”最终掌握了别因人难以回答的数据而兴奋异常。 C小说中“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一句中的“尾随”一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他”的兴奋、快活心理。 D小说生动有趣的叙述描写和其紧凑有序的情节发展,把一

18、个怪人的故事讲述得如同传奇一般趣味盎然。8小说开头写主人公“他”能背出整个列车的运行时刻、能识别每一列火车、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等,有什么用意?(4分)9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赵襄王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注,血流

19、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侍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呜,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呜,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

20、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楚庄王欲伐越,庄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颐:腮,下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B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

21、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C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D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之教我御”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和含义相同。 B“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不蚤见示”中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都通“早”。 D“臣患智之如目也”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

22、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王跟王于期学驾车,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学习之大敌。 B白公胜策划政变,他却忘了自己的下巴被刺伤,郑国人嘲笑他。作者认为,思想围着远事转,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 C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半年后,楚庄王亲自处理政事,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D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告诉他,人们很容易看清自己,却看不清别人,见近而不见远,楚庄王接受了庄子的劝谏,停止了行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

23、而后可以进速致远。(4分) (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4分)14.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不赞同,庄子阐述的具体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野望杜甫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乱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州,有家不能回。超递:遥远。曾阴:重叠的阴云。迥:远。1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写澄澈的流水,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同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B颈联“叶稀风更落”一

24、句,劲风吹拂稀疏的落叶,更增加了秋景的空旷。 C首联的“曾阴”、颔联的“隐雾”、颈联的“日初沉”共同渲染了阴沉晦暗的景色。 D尾联诗人借助“鹤”与“鸦”关系的描述,暗喻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痛苦。16.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表现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还有“ ,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能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两句是“ , ”。(3)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 ,威振四海。

25、”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II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些年来,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一个个升级换代的基站架起信息高速路,一条条 的光纤将城乡连成一体,让亿万人民共享数字中国建设的累累硕果。舒展今日中国农村的崭新画卷,网络建设所演绎的活力篇章 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各地;搭建线上推广平台,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的特色旅游风生水起;透过智慧云课堂,贵州毕节

26、的山里娃跨越千里跟城市孩子同上一堂音乐课应该看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使“用得好网”更好助力广大用户,确保“用得上网”的地方更多,让困难群体“用得起网”得到有力支持,仍然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网络建设和信息应用两个“轮子”都转得更稳更快,才能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

27、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发展兴趣的关键期。科学的种子一旦播下, 。纵观科学史,不少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在小时候便萌生对科学的热情,而引导他们步入科学殿堂的,往往是一段与科学不经意的相遇经历。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喜欢上古生物探秘,源于高中班主任给他订的化石杂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追梦星辰,结缘于小时候在夜空中,对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执着寻觅。青少年往往充满梦想、活力十足, ,就可能释放无穷的潜能。 科学的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 。当前

28、,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教授科学的专业老师仍较少,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边远乡村,这一情况更为突出。让更多孩子的科学潜质得到释放,一方面,需要逐渐补齐科学师资短板,通过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普惠的优势,组织权威机构,制作纯公益、全开放科学教育内容,推动科学资源下沉。21.下列句子中的“下沉”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下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核潜艇在南海下沉中触到异物。 B这次地震使地面路基有所下沉。 C干部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次下沉社区。 D雄鹰发现猎物会俯冲下沉进行捕获。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29、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浙江金华,一名五六岁的小女孩不小心被卷入正在转弯的越野车车底。危急时刻,周围路过的群众立刻冲上去救援,现场迅速集结起40余人,众人合力将车抬起救出女孩,前后只用了一分钟。 材料二: 宁波余姚一大型车辆在经过十字路口时,不慎将空中的通信光纤线刮落,引起百米拥堵。滚滚车流中,店铺老板、骑警、热心市民迅速自发形成一支排险队伍,有人送来竹竿、扫帚,有人开来自己的货车,不顾危险将垂地线缆固定升高,为往来车辆托举起一条安全的临时通道。 当你身历其境之时,也会共同“托举”,完成一次惊心动魄

30、的“托举”。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十堰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题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A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第三段“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理空间”可知,“中华文明诞生的地理空间自成一体又融汇连通”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C项,“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而又多干旱之患的状况”错误,由材料

31、一第四段可知,中华文明对统一的追求是发端于要“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太平之境”。D项,“日本列岛的史前文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其陆续接受汉朝文化成熟的技术”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中国汉文化传人日本,大大促进了古代日本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促使日本列岛的史前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2D(“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对考古起着决定性作用”推断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可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获得远超欧美的信息量,除了先进技术的作用,更得益于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精彩纷呈,地下遗迹遗物极为丰富)3A(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了文明的过往,昭示了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

32、B项,强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中国特色。C项,强调了探源内容。D项,契合材料二观点)4材料一的古埃及文明,首先论证“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进而为论证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奠定基础;材料二的古埃及文明,是为了论证世界上的文明也与域外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4分)5每一种文明,都与自己土地的地理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呈现自身的独特价值;探源文明的过往,其成果昭示本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每一种文明都有价值,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6分)6C(A项,“为了锻炼记忆力”错,与原文不符;B项,“对旅客不耐烦他的炫耀大惑不解”有误,“他”大惑不解的是旅客对他的知识不感兴趣,当旅客不

33、耐烦他时,他则动怒;D项,“只有自己知道的问题”表述不准确)7C(“兴奋、快活”错,应是“失落、郁闷”)8小说开头写“他”的“勤奋”“认真”“能干”不是要赞扬“他”,而是为下文写人们厌恶“他”作铺垫。(2分)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和主题更突出。(2分)9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火车站工作的人,记住了很多不必记的知识,并喜欢炫耀,以致出现很多反常行为,最后发展至以获取毫无用处的知识为乐。(3分)批评了生活中一些人僵化、固执、好卖弄的迂腐思想。(3分)(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10. C(原文标点)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34、此君之所以后也。11B(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都是“凭借”的意思)12. D(“人们很容易看清自己。却看不清别人,见近而不见远”错,说反了)13(1)凡是驾车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地。(得分点:“贵”“安”“致”各1分,大意1分)(2)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的。(得分点:“翅”“以”“观”各1分,大意1分)14.楚国军队曾被秦国、晋国大败,兵弱;(1分)楚国国内有人作乱而不能制止,内政混乱。(2分)【参考译文】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于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

35、三次都落后了。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吗?”王于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凡是驾车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地。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白公胜策划政变,朝会结束后,他倒拿着马鞭,因而鞭杆上的尖针刺穿了下巴,他连血流到地上都没觉察。郑人听到后说:“下巴都忘记了,还有什么不会忘记呀!”所以老子说:“

36、人们外出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是说思想围着远事转,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因此圣人没有恒定如一的行为。能够同时考虑远近事情,所以老子说:“不行动就全知道了。”能同时看到远近各处,所以说:“没看到就清楚了。”根据时机来办事,凭借条件来立功,利用万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获利,所以说:“不去做就成功了。”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呜,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的。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呜叫,一鸣必定惊人。您别管了吧,我已经

37、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起兵伐齐,在徐州打败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地会合诸侯,于是称霸天下。庄王不让小事妨碍自己的长处,因而能有大名;不过早表露出来,因而能有大功。所以老子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进谏说:“大王攻打越国,为的什么?”楚王说:“越国政乱兵弱。”庄子说:“愚臣很为此事担忧。智慧好比眼睛,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您的军队曾被秦、晋打败,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兵弱。庄跷在境内造反,官府却不能加以禁止,这是政乱。大王兵

38、弱政乱,并不在越国之下,反而想去攻打越国,这就是智慧如同眼睛,见远不见近啊。”庄王就停止了行动。所以了解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老子说:“能自己认识自己就叫做明。”15. A(此处流水并未暗示时间流逝,而是强调水的澄澈)16.本诗描写了一位清雅高洁、悲凉落寞、不肯同流合污的诗人形象。(总说)(2分)从秋天景色清旷无极与远水天净之景的环境描写,可见主人公心境清净、高远。(2分)从层叠的阴云、雾气缭绕的孤城、风起叶落、日落远山等凄凉的景色描写,可见诗人心中的悲凉落寞之情。(2分)通过将自己比喻为“鹤”,对比他人为“昏鸦”,表现了作者当时已无落足之地却仍不肯与人同流合污的高洁

39、之情。(2分)(后面分析,任答两点得4分,共计6分)17(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18.四通八达跃然纸上久久为功(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19.确保更多地方“用得上网”,支持困难群体“用得起网”,助力广大用户“用得好网”。(4分)20.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感,语势强烈;从多方面多角度突出说明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各项成绩,使人充满自信和自豪感。(每点2分)21. C(C项是指干部深入社区,与文中用法相同。A、B、D三项都是具体事物的降落)22就可能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一经点燃(点燃他们的科学热情) 有没有悉心呵护、持续培养(每处2分)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