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课*三顾茅庐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捆缚(f)拱手(gng)鄙贱(b)B.拜谒(y)半晌(shng)倾颓(tu)C.侥幸(jio)衣冠(gun)贵胄(zhu)D.昼寝(qn)愧赧(bo)存恤(x)答案1.BA项,拱手(gng)。C项,衣冠(gun)。D项,愧赧(n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推辞 时辰 荒芜 身披鹤氅B.教诲 袍袖 躬耕 头带纶巾C.疏懒 衣襟 嘱咐 单食壶浆D.傲慢 骋礼 侍立 经世奇才答案2.AB项,头带纶巾头戴纶巾。C项,单食壶浆箪食壶浆。D项,骋礼聘礼。3.2022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2、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在梓涵长时间的思贤如渴下,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C.一会儿,天空中就黑云密布,如雷贯耳,闪电霍霍,一场大雨即将来临。D.老师的一席话让我顿开茅塞,长久以来困扰着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答案3.DA项,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不能用于看望病人。B项,思贤如渴:希望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思饮一样迫切。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不能用来形容长时间思考难题。C项,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顿开茅塞: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使用正确。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
3、小说家、戏曲家。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魏、蜀、吴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C.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七星聚义、草船借箭等。D.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一般存在一定的联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意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答案4.C“七星聚义”是水浒传中的故事。5.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班长带着全班同学参观完博物馆后,对馆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麻烦!”B.读书交流会上,小明上台发言后说:“以上我的见解,若有不当之处,烦请不吝赐教。”C.我妻子和郭教
4、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话多得似乎永远也说不完。D.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从他那里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答案5.BA项,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使用不当。B项,不吝赐教:敬辞,不吝惜给予指教。使用正确。C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妻子。使用不当。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使用不当。6.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回答问题。1.刘备来到庄前,敲开门,请童子去通报。童子说孔明正在午睡,刘备于是急忙阻止他,叫他不要惊醒孔明。2.刘备命关羽、张飞二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跟随童子轻轻地走进门去。3.进门后,4.张飞见刘备在阶前站着,
5、不由火起,对关羽说:“这先生如此傲慢!等我去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5.张飞说着,便要动手放火,关羽连忙劝住他。6.刘备却一直耐心等待。过了好久,孔明才睡醒。得知刘备来访,他整衣冠出迎。结合前后内容,为第3幅画补写一段文字。(不超过35字)答案6.【答案示例】刘备看见孔明翻了一下身,忽然又朝里壁睡着,就站在台阶下静静地等。【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仔细观察图画中的内容,并联系课文三顾茅庐中刘备见诸葛亮时的情形进行补写。由画面内容可知,刘备进门后诸葛亮依然没有醒,刘备就继续等待。再联系课文中相关语句,如“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进行补写即可。注意字数限制。2021宿迁中考阅读下
6、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磨刀匠进城肖国才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磨把菜刀多少钱呀?”“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围观者的目光齐
7、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癯、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菜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菜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米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菜刀刚离开,
8、几把生锈的菜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人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颏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菜刀点了点
9、,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
10、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可我不怕。”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
11、,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5月12日,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3分)1.【答案示例】心悦诚服 张师傅带中年汉子一起磨刀 赞同祝愿(每空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情节梳理和内容归纳。作答本题,首先应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将表格内容回归原文,找出空缺处对应的段落区间,从中提炼概括答案。第空,结合第段“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可归纳答案:心悦诚服;第空,结合第段中张师傅和中年汉子的对话可归纳答案:张师傅带中年汉子一起磨刀;第空,结合第段相关内容可归纳答案:赞同祝愿。答案小说故事情节人们的心理反应张师傅在小区里吆喝磨刀半信半疑张师傅现场展示磨刀手艺
12、 .张师傅讲述自己磨刀故事理解接受 .(同行)诧异感激;(老李)担心忧虑张师傅想开磨刀公司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1)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2)赏析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答案示例】(1)这一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刀的锋利,侧面表现了张师傅磨刀手艺的高超。(2分)(2)“嘿嘿”是拟声词,以张师傅的笑声表现了他憨厚、纯朴的品质和大方地让技艺得到传承的工匠精神。(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题,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中“揪”“搭”“吹”是动词,显然画线句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然后分析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即可。如果从细节描写角度分析也可。(
13、2)题,要求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可从加点词的词性入手分析。“嘿嘿”是拟声词,结合情境分析其对表现张师傅的人物形象的作用即可。答案3.老邹在本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答案示例】内容上,以“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衬托出张师傅磨刀手艺之精湛;(2分)结构上,引出张师傅展示磨刀手艺、人们争相磨刀等情节,推动情节发展。(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中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结合第段与老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答案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5分)4.【答案示例】小说以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诚信纯朴的品质等内容,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2分)小说围绕磨刀这项传统手艺来写,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2分)小说以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旨。探究小说主旨,要贴近文本,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凸显关键,多角度呈现。作答时,可从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切忌脱离文本,随意发挥。答案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