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三)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建议用时:35分钟)1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B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分析失败的原因有许多,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最主要的应该是B项政府的腐败。A、C、D三项是一些具体原因,都源于政府的腐败。2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
2、同形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开展了救亡国存的斗争。3下列条约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主要限于外贸领域,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只有通商信息,没有提及投资、生产、开厂的内容,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入侵,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不涉及通商、投资的信息,故D项错误。4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
3、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说明马关条约()A.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B.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A由材料“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该条约结束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日本资本输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日本意图清除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后来日本实际上控制了朝鲜,故D项不符合史实。5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
4、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主权B.反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取消列强的在华特权D.在列强势力范围“利益均沾”D题干中时间“19世纪末”说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材料中“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体现的是“利益均沾”政策,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其真实意图是侵略中国;B、C两项说法与材料意思显然不符,排除。6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A
5、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农民阶级朴素爱国热情的体现。虽然他们不能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他们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A项是正确答案。7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B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与日本有关,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与日本有关,义和团与反帝反侵略有关,可见这些资料都与反帝反侵略有关,B项符合题意。8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
6、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A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符合材料“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故A项正确。9关于义和团运动拆毁铁路、砍断铁路的行为,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敌视西方文明的行为;有人认为这是抵抗侵略的正义行为;也有人认为应通过真实再现历史原貌,放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去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科书也谈到拆毁铁路如此说来,拆毁铁路不过是抵抗侵略者迫不得已的措施。 实际情况怎样?二十九夜
7、(5月27日)先闻涿州至琉璃河一带猝被拳匪将铁路焚毁,讵今早由琉璃河至长辛店一百余里沿途铁道车站桥梁并局所洋房,均有拳匪蜂起焚烧刻下电线又阻至长辛店线阻,由琉璃河至涿州线,被匪徒砍断,所有电均被阻滞。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也就是说,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不是某些史家说的抵抗侵略者的功勋。从时间看,西摩尔军从出发到被迫撤回天津是6月10日至26日之间的事,而在此之前拆毁铁路、电线,焚烧车站、抢掠财产的急报,已纷至沓来。义和团烧杀抢掠、敌视和肆意摧毁现代文明在前,八国联军进军在后,这个次
8、序是历史事实,无法也不应修改。”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二5月16日: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率马队80余名由天津乘火车赶往涞水(捕杀团民)。5月17日:杨福同抓捕、杀死团民多人。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派营官李瑞带步队四百名由塘沽乘火车开赴高碑店。5月22日:附近义和团纷纷前往涞水助战。义和团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伏击杨福同,将其杀死。5月26日:一些团民打算从高碑店乘坐火车去涿州,在买票时与铁路员工发生不快,怒而将高碑店铁路拆毁,并拔去电杆。5月27日:大批义和团占领涿州,并开始拆毁卢保铁路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一线及沿线设施,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子乔按:这是运动开始以来,义和团第一
9、次大规模拆毁铁路)据子乔矫枉岂能过正:义和团运动史实述评(1)依据材料一,概括袁伟时先生的观点。(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主要不同是什么?解析第(1)问,材料一的观点显然是现代史观,围绕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组织答案。第(2)问,从材料二中“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率马队80余名由天津乘火车赶往涞水(捕杀团民)”和义和团的应对等信息分析。答案(1)完全否认义和团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是抵抗侵略者的正义行为;认为义和团敌视摧毁现代文明;义和团摧毁现代文明的行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材料二认为义和团拆毁铁路等主要是为了防止清政府通过铁路调兵镇压义和团;材料二说明义和团拆毁铁路
10、、砍断电线与敌视西方文明无关。101895年4月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规定()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故D项正确;条约中规定的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A项错误;开放沙市、重庆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故B项错误;1901年
11、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C项错误。11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根据材料“剪我最亲之藩属”“夺我最坚之海口”可以判断出该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故C项正确。12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
12、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 B具有爱国主义情感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C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时期,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铅笔”“洋纸”“火柴”等,都遭到仇视,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极端排外情结,故选C项。13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俊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俊父子流
13、放新疆。据此可知()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B材料体现了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慈禧废立计划的停止及后来对载漪、溥俊父子的流放,都是受到列强的干涉与指使;材料中“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指的是签订辛丑条约,这都反映了清政府进一步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B项正确;列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干涉中国内政,故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4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
14、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
15、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三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
16、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以及“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中国角度,根据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本角度,根据材料二中“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并结合所学从“日本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角度分析作
17、答。第(3)问,材料三是从殖民扩张破坏性以及建设性的角度论述的,从破坏性角度而言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从建设性角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答案(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2)理由: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战斗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3)理解:一方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