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是“亚洲觉醒”的先驱,由于所在国家的国情不尽一致,因而所走的民族解放道路差异很大。但共同之处都是为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课程标准】(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江苏14考试说明】“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知识梳理】一、孙中山(一)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1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
2、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斗争纲领。这是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是孙中山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初步萌芽。(2)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3)成立中国同盟会。条件: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概况:1905年东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3、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4)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一方面在思想上与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论战;另一方面孙中山连续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虽因缺乏群众基础和条件不成熟而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激发了群众斗志,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重要准备。(5)武昌起义:
4、(革命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6)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内容:1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 、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权利的规定 4、三权分立的政体(中华民国是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5、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
5、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辛亥革命的失败: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让位于袁世凯,共和制度名存实亡。(9)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 2捍卫民主共和:二次革
6、命1913护国运动1915两次护法运动1917、1920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借款”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第一次护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3促成国共合作:促成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背景: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
7、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中国共产党给予孙中山积极的影响和有益的帮助。(2)国共合作的过程: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奠定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共产党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3)国共合作的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抱病北上: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谋求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逝世。总结归纳孙中山的历史
8、活动: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遭拒绝后,认识到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了维护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坚持斗争。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二)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
9、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是亚洲觉醒的先驱。二、甘地(一)了解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年)(1)背景: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战结束后,英国一方面继续制造种姓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策略,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增长较快,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目的: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以争取
10、印度的民族自治、独立。(2)过程:1915年,甘地建立起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个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甘地发动了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运动超出非暴力抵抗的界限,甘地宣布停止运动。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内容: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抵制英货,开展家庭纺织运动】。后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甘地再三强调坚持非暴力,但人民的斗争超出了非暴力的范畴,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国大党停止非暴力运动。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年
11、)原因: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为转嫁危机,加强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加剧了民族矛盾。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过程:在1930年的 “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沿海及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英斗争。 殖民当局逮捕甘地,下令取缔国大党。 举国沸腾,或武装起义,或宣布独立。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派使者与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并在运动中第一次没有谴责
12、人民使用暴力。(二)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1、功:发起组织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创立了非暴力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2、过: 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疑难解惑】1、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三次转变时代背景革命思想时代影响弃医从政晚清腐败、民族灾难转而革命幻想破灭、甲午
13、惨败三民主义推翻满清、结束帝制联俄联共共和屡败、十月革命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反帝反封。2、 哪些因素促使孙中山形成了暴力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并不断发展?鸦片战争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的社会危局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碰壁与幻灭孙中山上书的碰壁加速了其立场的转变-“和平之法,无可复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因素)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3、从祈求列强援助到坚决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孙中山为何能老而弥坚、“牛气冲天”,走向其人生的辉煌顶点?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斗争又何特点?原因 :孙中山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伟大力量;中共的帮助;共产国际的促成。特点:纲领:新三民主义(由软弱妥协到彻底反帝反封建要求);力量:依靠军阀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方式:创办军校,创建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