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这是一组由6208个台阶组成,建在陡崖上的阶梯。人们把它叫做“爱的天梯”。这是重庆一位叫刘国江的老人给妻子徐朝清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一点儿一点儿开凿出来的,只为了让妻子能安全地下山。故事一经传播,感动无数网友。曾经也有这样一个“台阶”,它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台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2 台阶第1课时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 CONTENTS 教学目录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体会“台阶”的含义
2、,把握小说的主题。学习目标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了这篇小说。文学常识必备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3、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要素有三个: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充分具体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情节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民俗民风等。撬()磕()门槛()晌午()烦躁()头颅()凹凼()涎水()揩汗()尴尬()庄稼茬()必记字词字音字形qioknshngzo ldng kichxingn g
4、k(p)铺路(p)店铺铺(g)搁置(g)搁不住(ju)倔强(ju)倔脾气搁倔血(xu)鲜血(xi)血淋淋(si )塞满(si )塞外(s )阻塞塞(m )抹墙(m )抹杀(m )抹布抹磕(k)磕碰瞌(k)瞌睡溘(k)溘然长逝垮(ku)垮塌挎(ku)挎包跨(ku)跨栏跤(jio)摔跤胶(jio)胶水佼(jio)佼佼者砌(q )砌墙沏(q )沏茶涎水:口水。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烦闷急躁。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词义理解必记字词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
5、什么,形容心情怅惘。筹划:想办法;定计划。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更多字词详见教材帮自主学习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第二部分(10-16):老实厚道、一贫如洗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第一部分(1-9):划分层次初读课文第四部分(26-32):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新屋落成,但父亲却为此付出了沉
6、重的代价: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没有了。第三部分(17-25):父亲总觉得家里台阶低,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一目标,他辛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自主探究初读课文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小说划分层次。开端(1-9):梦想造台阶。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结局(26-32):台阶成,人却老。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台阶”是地位的标志,父亲对台阶的要
7、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2.开篇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在内容上,表明父亲不甘于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敬;在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同时又设置了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3.作者为什么在描写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第一:写三级青石板的来历,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大,后文写造新屋的时候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的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第四: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更是突出台阶之低。为下文写父亲建新台阶埋下了伏笔。台
8、阶高:受人尊重台阶低:地位低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4.为了造一栋高台阶的房子,父亲做了哪些准备?5.第13段写到“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以父亲的神情来写他的心理活动,他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里面有羡慕,也有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6.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写得很详细,这是为什么?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略写,造台阶详写。7.“九级台阶”完成之后,父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父亲辛苦了一
9、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8.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虽然小说中最后感叹:“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但这并不是父亲颓唐的唯一答案。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追求物质理想是人类生存动力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小说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李森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