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19.50KB ,
资源ID:872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26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综合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综合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1、必修2综合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B)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传承。“天子亲耕”不只是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而是体现出整体的沿袭,排除A;各代皇帝都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传承,B正确;C、D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

2、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C)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故选C。3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

3、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D)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当时铁制生产工具在各国推广,本题则强调的是“秦国”能完成这些工程,因此应突出秦国与他国的不同,B为相

4、同点,B选项排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故选D。4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下的土地是不允许买卖的,但是裘卫购买井田制下的土地,体现的是井田制的松动,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世袭制度无关,B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确立的,C选项排除。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D

5、选项排除。故选A。5明朝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D)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涉及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水运,谈不上交通方式的变革,故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调整,故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货币制度变革的相关信息,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的棉纺织业发达,据此依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可知主要原因是地区

6、经济的差异,故D正确。故选D。6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A瓷器 B茶叶C棉布 D白银解析: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贸易出现了繁荣局面,宋代因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致使陆路交通的阻塞,所以国家大力提倡、鼓励海上贸易,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主要物品是陶瓷制品,故A正确;茶叶不是主要依赖海路出口的中国物品,故B错误;棉布主要是自给自足,不对外出口,故C错误;宋元时期,禁止以金银与外国贸易,在以物换物的交易中提高了瓷器在贸易中的地位,故D错误。故选A。7宋代,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D)

7、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关键信息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根据材料“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宋代黄池镇商业经济繁荣,商品交换便利,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政府收入来源,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坊市分界被打破的现象,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态度,且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故选D。8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上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C)A

8、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故选C。9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

9、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D)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拉丁美洲的殖民者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并未探索新的生产方式,而是沉溺于享乐。两国将本国的生产方式移植到拉丁美洲,造成其发展比较缓慢。故选D。10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10、(B)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火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所以B符合题意;A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B。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B)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

11、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故B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故选B。12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B)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

12、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近代企业产生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招商局”“朱丽记花米行”“机器轧棉厂”。依据材料“上海招商局”“朱丽记花米行”“机器轧棉厂”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近代工业的产生,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科举制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故C项错误。

13、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故选B。13列宁曾说:“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依据这一观点,苏俄(联)(C)A加快对农业的改造进度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恢复了商品流通和交换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体制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列宁的话“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的内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恢复了商品流通和交换,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加快农业改造的进度,A

14、错误。斯大林时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错误。斯大林模式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体制,D错误。故选C。14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序号主题史料1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史料2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史料3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史料4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的“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东方专制制度方式”“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等信息可以看出,

15、材料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高度集权,与材料信息相符合,故A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体现出的“高度集权”“专制”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15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可见当时英国(C)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当时英国提高进口关税的目的,是对付美国

16、等国转嫁经济危机的措施,是应对美国等国挑起的贸易战行为,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正确。英国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这不是自由贸易政策,而是贸易保护政策,故A项错误。当时英国的国家干预经济是被迫的行为,而非主动发挥自己干预优势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内容,而不是英国国内社会是否混乱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C。16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D)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C国家实行金本

17、位制可否刺激出口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来分析。罗斯福新政不是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A排除。以工代赈在当时还没有实施,B排除。罗斯福新政以后是放弃了金本位,C排除。从材料中的“坚定信念”可以看出,应该是指对银行业的信任,也就是银行信用,故选D。17据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统计:从1904年到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俄侨人数大体稳定在360人左右。自1918年起,大批俄国人蜂拥抵沪,至1930年,上海俄侨总数已近2万人。促成俄国人大量流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B)A支持中国国民革命B躲避国内不稳定局势C上海有俄国租界D受到“一战”的影响解析

18、: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题干的时间和俄侨人数的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俄国一部分贵族和白军逃到中国,1930年苏联进行肃清运动,大批人员逃出国内,因此这两个时期俄侨的增多和国内局势不稳有关,故B正确。材料没有揭示俄国人流入上海与国民革命的关系,排除A。C是客观原因,无法揭示人数变化的原因,排除。材料反映截止到1930年,俄国人流入上海人数持续增加,显然超出“一战”的影响,排除D。故选B。18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D)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

19、需要的社会新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1953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选项符合题意。文人画的特征是写意和融诗、书、画、印于一体,A选项排除。1953年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社会主义生产”说法不正确,B选项排除。“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C选项排除。故选D。191979年陈云在计划经济与市场问题中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1) 计划经济部分;(2)市场调节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

20、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计划与市场应该相互调节B市场经济是经济改革的方向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D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发生改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市场调节部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应该相互调节,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就建立起来了,排除C;D项本身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01960年,

21、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C)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工农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积极性,据此可知“调整”的主要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故C正确。21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A)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

22、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D扩大基层民主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心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分田到户”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人民公社体制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撤销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22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D)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

23、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战略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量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五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

24、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D)A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不存在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C世界经济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A项表述本身有错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不合理的部分。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并没有特别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实际上对发达国家更有利,B错误。题干只是体现出经济发展速度,看不出经济实力的对比,C排除。依据材料可知,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其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

25、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表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D项正确。故选D。241948年,法国外交部提出“要想避免德国再次走上最终危及欧洲大陆安全的单独发展道路的话,那么把这个国家牢牢地与一个上述概念所表述的国家集团拴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判断,法国对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C)A促进法、德和解B压制和避免德国崛起C实现欧洲一体化D消除美、苏“冷战”的威胁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那么把这个国家牢牢地与一个上述概念所表述的国家集团拴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对德国的政策是合作共赢,消除战争隐

26、患,实现欧洲一体化,故C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25英国某历史学家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在此强调的是(A)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20世纪80年代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解析:材料中的“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说明了20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走向现代化的速度加快

27、,在经济上的共同之处也越来越多,故A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故B错误;C错在“差距缩小”,不合题意,故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一个国家如同宇宙中的一颗星球,有与世界文明同步的公转,也有与自身条件符合的自转。在农耕文明时期,一个国家若要拒绝公转,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土地之广袤和粮食之充沛足以养活全体国民,二是人口之众多足以满足工商生产的市场供应。如果这两个前提成立,那么技术的进步很可能会强化而不

28、是减弱这个国家的内向与封闭。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请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并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态度明确,论题准确,史论结合)(12分)态度:我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论题: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走向闭关锁国。阐述: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小农经济发展到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发展,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众多导致了中国内需能够满足供应,而不必追求海外市场。水稻和棉花的引进和推广,在耕和织两大领域分别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创造了闭关锁国的必要条件。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和华夷观念使闭关锁国最终成为明清两代的基本

29、国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材料中的观点是正确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历史前提和技术进步对国家的内向和封闭的影响关系入手,结合中西方不同的历史事实进行阐释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材料二罗斯福实行新政时,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

30、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亡史(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罗斯福新政受到什么经济理论的影响?(2分)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哪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4分)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保护劳工权利;建

31、立社会保障体系。(3)材料三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4分)形势: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农联盟出现危机。方法:实行新经济政策。(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有何相似之处?(6分)都是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进行干预与调节。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 7852 733484195528510 6174

32、 52794119651 22311 9269 1024 11619752 39010 58214 13410 23119803 71210 08014 80011 141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33、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2分)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经济体制改革推进

34、,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解析:(1)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第二小问的原因,美国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经济“滞胀”影响分析即可;日本从引进先进技术和经济“滞胀”影响分析即可;苏联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影响和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中国从重视发展重工业及其影响分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化加快、科技水平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