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241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评估检测(三)专题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费正清说“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B.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解析】选B。材料中“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说明是从中国化的角度对基督教进行解释,故B正确。2.洪仁玕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

2、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解析】选B。材料中提及的“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故B正确。【拓展延伸】太平天国运动新时代特征及原因1.特点:(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起义原因新外国侵略。(3)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4)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3、绞杀。(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2.原因: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3.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解析】选D。根据材料“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说明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拜上帝教的思想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即“信仰危机无

4、法支撑其政权”,故D正确。4.据孙中山回忆,1900年以前他所到之处,“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中国的社会性质根本转变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C.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效果D.民众认可清政府的统治【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说明革命派在当时受到排斥,民众仍然认可清政府的统治,故D正确。5.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5、”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正确。6.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心【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武昌已经被革命派占领,但是守城的兵士却说:“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

6、他”说明他没有意识到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革命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故D正确。7.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解析】选D。材料中梁漱溟谴责了五四运动中民众以爱国的名义实施的暴行。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的精神,但与题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国民的行动

7、破坏了自由原则,故B错误;五四运动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但与题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国民的行为都要以法律为准绳,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理性爱国,故D正确。【加固训练】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A.自由精神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解析】选A。据材料中“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批评了威压不同言论的现象,主要说明在学生的团体活动中要使各方面的意见都可以自由发表

8、,体现了一种言论自由的精神,故A正确。8.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以推翻资产阶级为奋斗目标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三大”确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错误;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故C错误;中

9、共“三大”符合中国的国情,故D错误。【加固训练】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B.中国共产党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D.中国共产党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反映出的“耕地农有”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故C正确。9.民国十二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

10、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此后国共两党()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解析】选A。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事件,其后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进行国民革命,故A正确。10.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解析】

11、选B。根据材料中地点信息“井冈山”“三湾”“文家市”,可以得出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故B正确。11.(2016重庆调研)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的主要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C.标志工作重心转向农村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解析】选A。1926年7月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开始,因而题干中所提到的1926年2月的农民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故A正确。1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12、标志着()A.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D.中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解析】选D。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西藏等地尚未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未彻底完成,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C;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

13、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

14、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13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13分)【解析】第(1)题属于观点论述题,首先要明确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一判断观点有两个,分别是“大妥协”是消极的,“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和“大妥协”是积极的,然后结合论据(即史实)论述即可。第(2)题第一问观点,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可看出中国缺乏妥协传统等;第二问说明,选取赞同或不赞同观点都要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

15、命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赞同可结合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实说明,不赞同可结合国共两次合作、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史实说明。答案:(1)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帝制复辟埋下祸根。(13分)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大妥协”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覆灭;保存了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13分)(2)观点:第一种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第二种观点: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赞同第一种观点:国民

16、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不赞同第二种观点: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上述两幅有关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图片,从图一、图二的变化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加以说明。(26分)【解析】信息一:选取最直观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信息二:图一反映的是国共阶级矛盾,图二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分析中国共产党由“武装反蒋”转向“联蒋抗日”的原因。信息三:在分析信息二的基础上,概括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由工农

17、民主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说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答案:信息一: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3分)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但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随着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由南方转到北方。(10分)信息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革命任务由“武装反蒋”转向抗击日本侵略。(3分)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九一八事变后,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10分)信息三: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由工农民主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3分)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抗战的总后方,其政权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0分)(任选2个信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