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选修)(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2关于如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3如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
2、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BCD4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5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
3、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6如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D细胞C和细胞E两细胞中核酸完全相同7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
4、量增生8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9将附有琼脂块A和B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如图甲所示),旋转器以适宜的速度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将琼脂块A和B取下,分别放在已除去顶端的胚芽鞘切口上(如图乙所示),经数小时后,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A向左B向右C直立生长D不生长10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所示浓度下列对
5、茎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11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12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用胚芽鞘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的单一变量是IAA和NAA的不同,无
6、关变量是IAA和NAA的浓度、胚芽鞘、生长条件等B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或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C胚芽鞘首先要去掉尖端,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因为NAA产生的促进作用大于IAA,所以实验中NAA的浓度可以略小于IAA的浓度13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测定指标处理方式 外源生长素 NPA(mol/L) 0 0.0010.01 0.1 3 弯曲角度(度) 37 40 31 22 1
7、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1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
8、用15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16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
9、斗争最激烈17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如图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四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分别是 ()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丁、乙18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
10、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1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20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
11、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少选得1分,多选不给分21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ac=bc,当给予适当刺激后,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的是()A和B和C和D和22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中的物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C若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
12、祖母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23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B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C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D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24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B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C顶芽比侧芽生长快D2,4D清除田间杂草25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
13、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层生物膜27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14、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最简单的反射弧由_种神经元组成(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到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5、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28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
16、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3)给丙注射胰岛素_(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29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甲手术摧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丘脑前
17、部)120.20乙正常组(未做手术)120.40(1)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_(2)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_,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_(3)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请说明理由:_(4)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实验二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手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5)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_(6)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变化曲线_30图表示棉花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
18、曲线,能说明_(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能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脱落酸能抑制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
19、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则假设成立;若_,则假设不立31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除_,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原理在于_(2)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行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生长,请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提供一条可行的措施_(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1从该图可得出乙烯的生理作用是能促进_(4)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
20、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_(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理是_32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 a:用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 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 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
21、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00.181.5622.70.050.291.3723.110.571.0826.9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通过该指标可知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以此
22、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33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选修)(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23、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稳态失调症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机体生命活动受影响,细胞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解答】解:A、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环,组织液积累,引起下肢水肿,A正确;B、血浆中钙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常情况下维持在相对稳
24、定的状态,若血液中钙盐过多,钙盐稳态失调,引起肌无力,B正确;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症,C正确;D、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D错误故选:D2关于如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表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表示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等参与;表示
25、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正确;C、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正确;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错误故选:D3如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BCD【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
26、题意,图中表示由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根据“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推测兴奋可以传到大脑皮层,而不能传到手部肌肉【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这表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皮层,但不能传到手部肌肉即效应器,所以,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传出神经图中只有表示的是在传出神经故选C4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
27、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因实验狗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要排除是否是溶剂的作用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设置的对照应是对切除胰脏的狗体2天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等量溶剂【解答】解:为了排除该实验中所用溶剂的干扰,因此要增加对照组,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故选:C5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
28、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图示过程为甲状腺激素调节机制: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9、b是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寒冷会促使下丘脑X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B错误;C、缺碘地区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少,反馈作用弱使促甲状腺激素b增多,C错误;D、下丘脑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D错误故选:A6如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D细胞C和细胞E两细胞中核酸完全相同【考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细胞的分化;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B淋巴细
30、胞,细胞C表示T淋巴细胞,细胞D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物质X表示抗体过程a: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过程b: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过程c: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解答】解:A、T淋巴细胞是在场所1(胸腺)内产生,而B淋巴细胞在场所2(骨髓)内产生,而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等,A正确;B、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和抗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
31、噬消化,C正确;D、细胞C和细胞E中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DNA未变,而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D错误故选:D7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初次接种疫苗甲后,产
32、生抗体甲,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再次接种疫苗甲后,能快速产生抗体甲;接种疫苗乙后,抗体甲的含量不会随之变化,但会产生抗体乙,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解答】解:A、抗体甲的产生量与疫苗乙无关,因此接种不同的疫苗乙后,抗体甲产量不会增加,A错误;B、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缩短,B正确;C、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加,D错误故选:B8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
33、,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34、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答】解:A、不同过敏反应的人的过敏原不同,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只能对相同过敏原发生反应,A错误;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B错误;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正确;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D错误故选:C9将附有琼脂块A和B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如图甲所示),旋转器以适宜的速度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将琼脂块A和B取下,分别放在已除去顶端的胚芽鞘切口上(如图乙所示),经数小时后,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A向左B向右C直立生
35、长D不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虽然是匀速旋转,但琼脂块A、B的位置不同,所以造成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浓度不相等,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大于琼脂块B中生长素浓度【解答】解:由于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大于琼脂块B中生长素浓度,将琼脂块A和B取下,分别放在已除去顶端的胚芽鞘切口上,右侧生长较快,数小时后,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向左弯曲故选:A10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所示浓度下列对茎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阅读题干和
36、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及两重性,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由于重力或单侧光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从图中茎b侧生长速度比a侧快,说明a侧的生长素浓度比b侧低,b侧生长素促进作用大于a侧由于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因此,b侧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b侧生长速度大于a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故选:C11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
37、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相当于无重力作用,根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幼苗的茎具有向光性【解答】解:从题干信息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暗室内,三者合为一体,而光源随它们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和根的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的影响结合图形可知单侧光只照射茎,所以根部生长素的分布也不受单侧光影响,即均匀分布,因此,根自然
38、水平生长茎受到的是一个单侧光,因此茎弯曲生长的方向与光照方向一致,即茎向下弯曲生长故选:B12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用胚芽鞘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的单一变量是IAA和NAA的不同,无关变量是IAA和NAA的浓度、胚芽鞘、生长条件等B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或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C胚芽鞘首先要去掉尖端,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因为NAA产生的促进作用大于IAA,所以实验中NAA的浓度可以略小于IAA的浓度【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本实验
39、的目的是验证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因此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IAA和NAA的不同,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长度,无关变量是IAA和NAA溶液的浓度、胚芽鞘、生长条件等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IAA和NAA的不同,无关变量是IAA和NAA溶液的浓度、胚芽鞘、生长条件等,A正确;B、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B正确;C、由于胚芽鞘能产生生长素,因此要去掉胚芽鞘的尖端,以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探究实验
40、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IAA和NAA的不同,其他无关变量都要相同且适宜,D错误故选:D13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测定指标处理方式 外源生长素 NPA(mol/L) 0 0.0010.01 0.1 3 弯曲角度(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
41、合成没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根据题目中提供图形和表格信息,四个选项的说法本身都成立,但是题目要求“据此实验的结果”,明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从根的弯曲角度判断,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从表格数据分析,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低浓度生长素更有利于根的生长;题干没有给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是否有影响的任何信息【解答】解:AD、看图、读表可知,光照作用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向光
42、侧生长素小于背光一侧,故AD正确;B、对比四个外源生长素的测定指标,可以看出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生长速度是现增高后降低,可以看出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B正确;C、题干没有给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是否有影响的任何信息,无法得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的结论,故C错误故选:C1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
43、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题图: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解答】解:A、图1中,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甲组和乙组的胚芽鞘都应向光弯曲生长,但乙组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并没有将
44、生长素分解,而是盖玻片阻挡了生长素的转移,使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A错误;B、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B错误;C、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C错误;D、由图1、图2分析可知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D正确故选:D15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45、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盲鱼眼睛的退化是基因突变等不定向变异经黑暗环境定向选择所致生态因素指的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生物的科研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故A错误;B、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
46、关键因素是不同的,故B错误;C、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故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故D错误故选:C16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1、根据表格分
47、析,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零,种群数量增加,为增长型,A错误;B、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呈S型增长,B错误;C、由于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C正确;D、第7年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故选:C17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
48、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如图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四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分别是 ()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丁、乙【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解答本题需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角度考虑从表格中看出,因此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培养液体积、以及烧瓶中氧气含量等【解答】解:培养液体积越小,则瓶内氧气越多,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生长繁殖快,达到最大
49、数量的时间短;并且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越高,酵母菌的密度越大,故是乙,是甲,是丁,是丙故选:B18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1、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这样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
50、境改善,K值会上升3、池塘中食物有限,当鲫鱼增长到一定数量是食物不足,要想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所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答】解: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阳光等资源的充分利用,A正确;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由于环境变化,种群数量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不会明显,如果环境出现变化,K值可能会发生改变,B错误;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因为生产者少,固定的有机物不足,C正确;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51、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D正确故选:B1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
52、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解答】解:A、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B、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的减小,B错误;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D、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故选:B20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
53、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数量变化分析题图曲线可知,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点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
54、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B、“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在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最大,超过该点增长率下降,因此ab段种群的增长率下降,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D、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既能使植物等生产者被啃食的较少,又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少选得1分,多选不给分21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ac=b
55、c,当给予适当刺激后,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的是()A和B和C和D和【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答】解:刺激后,兴奋向右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再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电流计偏转方向先左偏再右偏;刺激后,兴奋双向传导,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再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电流计偏转方向先左偏再右偏;刺激后,兴奋双向传导,同时传导到电流计的左右接点,电流计不偏转;刺激后,兴奋双向传导,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再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电流计偏转方向先右偏再左偏综上所
56、述,和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故选:A22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中的物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C若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线粒体,是高尔基体,是内质网,是突触小泡,是突触间隙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A错误;B、刺激A点,兴奋传到电
57、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B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由于是线粒体,在受精作用时来自卵细胞,精子中几乎不含有,所以若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C正确;D、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导,D正确故选:BCD23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B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C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D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不同植物、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
58、更敏感,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更敏感【解答】解:A、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由于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A正确;B、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是重力作用而不是光线作用,B错误;C、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根表现为向下弯曲生长,C正确;D、根对生长素反应最敏感,D错误故选:AC24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B水平放
59、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C顶芽比侧芽生长快D2,4D清除田间杂草【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不同植物、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更敏感【解答】解: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作用对象只有一种,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不是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A错误;B、该选项中生长素作用的对象是根和茎2种,其原因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导致根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向
60、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是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B正确;C、该选项中生长素作用的对象都是芽,其原因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造成的,C错误;D、是利用双子叶植物对激素敏感,单子叶植物对激素不敏感来清除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利用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故选:BD25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
61、的动态变化【分析】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解:A、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A正确;B、应先轻
62、盖盖玻片,后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防止气泡产生,B错误;C、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C正确;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能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否则会产生误差,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排泄)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
63、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生物膜【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排泄系统图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排泄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C
64、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缓冲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CO2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CO2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生物膜(进出肺泡壁细胞需穿过
65、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红细胞需穿过1层膜)故答案为:(1)呼吸 消化 泌尿(排泄 ) 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 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27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种神经元组成(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低于(高于、低于、等于)膜外(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到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
66、道是钾通道(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骨骼肌收缩,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骨骼肌受损【考点】反射弧各
67、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d是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表示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3、图乙:图甲为反射弧结构,图乙为电位变化,表示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
68、外流,表示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是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d是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所以表示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 种神经元组成(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主要是Na+,膜内主要是K+,所以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低于膜外(3)膜电位从到变化时,是静息电位恢复的阶段,原因是膜上K+通道打开(4)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说明是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可能是d部位受损或是骨骼肌受损用b直接刺激骨骼肌,如果骨骼肌
69、收缩,则说明是部位d受损;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是骨骼肌受损故答案为:(1)突触(或神经肌肉接点) 2 (2)低于(3)钾通道(4)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28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
70、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运动的初期,由于机体需能激增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迅速增加由于机体血糖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大于产生速率,从而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在机体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机体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量会增加,其作用使血糖产生速率加快,最终达到血糖的动态平衡【
71、解答】解:(1)开始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细胞经呼吸作用利用血糖产生),且机体不能快速形成血糖,因而血糖浓度会下降,一段时间后,经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由肾上腺髓质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由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两者协同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2)甲为正常个体,其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后不发生颜色变化,溶液仍呈现蓝色;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不能产生胰岛素,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后,溶液呈现砖红色;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能产生胰岛素,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也就是胰岛素不能使靶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产生效应,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后
72、,溶液呈现砖红色(3)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能产生胰岛素,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也就是胰岛素不能使靶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产生效应,其尿糖浓度高,因而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故答案为:(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乙的胰岛 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29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
73、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甲手术摧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丘脑前部)120.20乙正常组(未做手术)120.40(1)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作为抗原(2)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抗体,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浆细胞(3)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有必要?请说明理由: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实验二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手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
74、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5)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6)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变化曲线【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该小题以“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和正常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考查考生对免疫等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控制和确定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下丘脑是否被损毁;因变量是抗体能否产生;无关变量是大鼠的年龄、健康状态、手术操作等;
75、反映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OD值(2)该小题通过对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的代谢强度(耗氧量)进行识图并思考,考查考生对“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和“激素分泌的调节”等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解答】解:(1)将“非己”成分SRBC注入大鼠体内的目的显然是作为抗原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可知,SRBC破裂是因为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该抗体显然来自脾细胞悬液,由效应B细胞产生 (3)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常用方法是设置对照,比如为排除手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假手术)的大鼠 (4)实验题目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自变量因变量,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可知下丘脑为自变量,产生抗体量为因变
76、量,故题目为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5)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受寒冷刺激,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由此导致血糖浓度升高(6)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下丘脑因此,手术损毁鼠的体温不能维持恒定,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体温升高,呼吸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增加下丘脑部分损毁的大鼠,其整体代谢与调节的能力都会明显下降,所以耗氧量通常不会高出正常鼠故答案为:(1)抗原(2)抗体 效应B细胞(3)有必要 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5)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
77、解,使血糖升高(6)30图表示棉花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能f(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观察
78、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生长,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生长素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丙三组几乎同时落叶,则假设不立【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1、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2、据图分析,根的最适生长素
79、浓度为1010molL1,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1,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13、该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可见自变量是生长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解答】解:(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茎最不敏感(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3)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
80、的衰老和脱落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其他变量要相同,所以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3)若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且明显少于修改后的丙组,说明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没有抑制作用故答案为:(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2)f 两重性(3)细胞分裂生长 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 甲、乙、丙三组几乎同时落叶31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
81、问题(1)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原理在于去除顶芽后,生长素不会继续向侧芽部位转移,侧芽所在位置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被解除(2)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行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生长,请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提供一条可行的措施在打顶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1从该图可得出乙烯的生理作用是能促进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果实色素积累、番茄果实成熟(4)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
82、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B点(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理是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上Ca2+的浓度【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打破顶端优势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分析图2:当加入 CaCl2溶液后胚轴生长速率迅速
83、减慢,所以对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B点,因为B点以后生长速率加快【解答】解:(1)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去除顶芽后,生长素不会继续向侧芽部位转移,侧芽所在位置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被解除,即解除了顶端优势现象(2)烟草“打顶”破坏其顶端优势,侧枝部分生长素浓度降低而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因“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腋芽生长(3)从图中曲线可看出,乙烯合成量的增加,导致细胞壁松驰酶活性增强,果实色素含量增加,促进果
84、实成熟,而生长素才能促进番茄果实发育(4)分析图示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图示的B点后生长速率快速上升,由此判断最可能是在图中的B点加入了赤霉素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中CaCl2浓度故答案为:(1)顶端优势去除顶芽后,生长素不会继续向侧芽部位转移,侧芽所在位置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被解除(2)在打顶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3)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果实色素积累、番茄果实成熟(4)抑制B点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上Ca2+的浓度32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
85、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 a:用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 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 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00.181.5622.70.050.291.3723.110.571.0826.921.050.7636.4请回答:(1)表
86、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达到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以神经调节为载体,综合考察神经调节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出前膜,有突触前膜释放,
87、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神经递质作用完后,会被相关的酶水解,产物之一是胆碱【解答】解:(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产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故答案为:(1)达到原平台水
88、域时间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 (4)重复训练33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
89、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此题以我们熟悉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考查了细胞呼吸、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等内容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产能多;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产生的能量少【解答】解:(1)图中AB段这一区间,无乙醇产生,因此可推断它只进行有氧呼吸,另外,问题是呼吸发生的场所(而不是主要场所),应答: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只答“线粒体”不得分;B
90、C段,乙醇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酵母菌数量仍在继续增加,因此可推断这一区间内的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不然,酵母菌数量不会增加的)(2)酵母菌数量在C点下降,这是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得分析查找环境中可能的影响因素,除营养物的供应问题外,还应考虑其代谢产物(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积累对其繁殖的影响(3)T1T2时段,葡萄糖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在图上找这一区间的其它信息发现,酵母菌数量继续增加至最大值、乙醇开始产生并不断增加,联系问题可归纳出原因: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葡萄糖(4)取样正确的操作是摇匀培养液,再吸取样液,若未曾摇匀,吸管在上部取样,则数据偏小,在下部取样,则数据偏大;统计时,应统计这一区间的活菌个体数,若把死亡个体算进来,数据就会偏高故答案为:(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2016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