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共6页,共34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对“土”和“壤”尚无明确区分。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土壤分类、分级概念已形成,还有以质地、色泽、肥力等为标准的划分方法。这些变化反映出A.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B. 铁犁牛耕的基本普及C. 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D. 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土壤分类、分级概念已形成,这有助于根据土地情况安排农业生产,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选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以后,和土壤分类、分级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2、,排除A;铁犁牛耕的普及是在汉代,排除B;材料仅反映了土壤分类、分级概念的形成,无法体现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排除D。故选C。2.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这样描述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漆器:“一杯棬(漆器做的杯子)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这表明官营手工业A. 生产不计成本B. 产品不人市场C. 官府垄断生产D. 质量管理严格【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官营手工业做一个杯子要用上百人的劳动力,做一个屏风要耗费上万人的劳动力,说明在生产中不计成本,耗费巨大,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的现象,没有涉及产品是否投入市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府垄断生产和质量管理严格的情况
3、,排除CD。故选A。3. “沿街到处都有店铺,鳞次栉比。从早到晚都可以交易,甚至还出现了夜市和“鬼市.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 汉代长安城B. 隋代洛阳城C. 唐代扬州城D. 宋代汴京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描述可知当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在限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最早是在北宋,所以最有可能是宋代的汴京城,故选D;汉、隋、唐时期城市的商业活动都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ABC。故选D。4. 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向明朝纳贡的朝鲜、日本、安南等国家,“从中国拿走的钱要比他们所进贡的(东西)多得多”。可见,明朝的
4、朝贡贸易A.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 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C. 是实行对外开放的表现D.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从中国拿走的钱要比他们所进贡的(东西)多得多”可知朝贡贸易下中国并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政治目的,故选B,排除A;朝贡贸易是官府控制下的贸易,并不是对外开放,排除C;朝贡贸易涉及的是对外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关,排除D。故选B。5. 在一道历史竞赛题中,主持人在描述一位欧洲航海家时这样说道:“他于1497年率四艘海船起航;他的船队由欧洲向南远离海岸航行;他到达了时东方,买进了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材料中的“他A. 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B
5、. 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C. 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497年”“由欧洲向南远离海岸航行”“到达了东方”可知,这一人物是达迦马,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B正确;达迦马未经过太平洋,排除A;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排除C;麦哲伦及其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排除D。6. 17世纪时,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皮毛.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大都由某一国家的商船转运。该国家最有可能是A. 西班牙B. 荷兰C. 葡萄牙D. 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17世纪的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其海外贸易繁荣,是当时
6、的海上霸主,而且题干涉及的欧洲国家主要是北欧国家,与荷兰地理位置接近,因此这一国家是荷兰,B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在17世纪已经衰落,排除A、C;17世纪的英国正在崛起,但是其海上贸易转运能力远不及荷兰,排除D。7. 1500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三角贸易的兴起B. 价格革命的影响C. 世界市场的拓展D. 工业革命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墨西哥和秘鲁生产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和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有关,世界市场的拓展使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从而出现
7、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C;三角贸易不涉及亚洲,排除A;价格革命的影响主要是在欧洲,排除B;截止1800年,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排除D。故选C。8. 下表是17701861年英国工农业在国民经济收人中所占比重变化。这一变化A. 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动力B. 表明英国人口增长比较迅速C. 反映出英国农业走向衰落D. 根源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开展【答案】A【解析】【详解】1770年至1861年期间,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比逐渐下降,而工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比逐渐上升,说明这一时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至1861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而工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动力,A正
8、确;题干数据无法证明英国人口增加,排除B;农业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降低不代表农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随着工业化进程推动,英国的农业得到了发展,C排除;题干中数据变化的根源是工业革命而非圈地运动,排除D。9. 19世纪末,美国有托拉斯185个,1907年增加到250个,它们掌握了全国煤油生产的95%、化学工业的81%、金属工业的77%等。材料意在强调美国A. 自由贸易政策遭到破坏B. 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D. 生产与资本日益集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托拉斯掌握了全国煤油生产95%、化学工业的81%、金属工业的77%等”可知托拉斯的出现使生产与资本日益集
9、中,故选D;托拉斯主要是集中了生产与资本,但在贸易上实行的依然是自由主义,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涉及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二战以后,排除C。故选D。10. 1900年。东西商报载文:“汉口各乡织布.近年其经纬丝(纱),共用洋棉丝。”这说明当时汉口A. 自然经济丧失抵抗力B. 自然经济濒临解体C. 成为洋纱倾销的中心D. 土纱遭到洋纱排挤【答案】D【解析】【详解】1900年汉口的纺织业多使用洋纱,说明土纱遭到排挤,故选D;自然经济包含范围广泛,仅仅使用洋纱不能说明自然经济丧失抵抗力和濒临解体,排除AB;汉口使用洋纱较多同样无法说明其成为洋纱倾
10、销中心,排除C。故选D。11. 下面是18951911年中国创办企业资本表(单位:个)。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 洋务运动规模进一步扩大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 民族企业迎来“短暂春天”D. 中国近代企业资金雄厚【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从1895年到1911年,中国创办的企业中无论是企业数目还是资本规模都是上班企业占据优势,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故选B;1895年鸦片战争的战败已经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民族企业“短暂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排除C;表格中的数据没有比较项,无法说明中国近代企业资金雄厚,排除D。故选B。12.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
11、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先后编制了5次,其中第四次编制,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20%下调至14%-15%,并要求加快发展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由此可知,新中国“一五”计划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B. 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C. 未实现工业增长的目标D. 实现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反复编制,第四次编制中下调了工业年均增速。而且要求加快发展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调整适应了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体现了计划编制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原则,A正确;“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增速下调至14%-15%,说明依然认为工业能够增长,而且题干
12、描述的是计划编制过程,不能直接得出“未实现工业增长的额目标”结论,排除C;D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实施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实现均衡发展,排除D。13. 在中共八大上,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分别提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管理方式:对无法纳人国家计划的指标.主张国家从“价格政策、供销关系上加以调节”。这表明中共八大A. 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 完全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C.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积极探索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提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管理方式“可知中共八大在经济体制上并不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故选C;中国经济体制
13、改革的序幕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中共八大保留有计划内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排除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故选C。14. 在2018年的改革开放40周年壮丽史诗巡礼中,深圳元素处处可见,吸引了中外众多观众的“眼球”。深圳的“亮眼”主要得益于A. 率先改革城市经济体制B. 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C.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D. 国家正确的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是最早开放的地区,其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正确的经济政策,D正确;深圳发展得益于开放而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深圳的自然地理位置只是其发展的有利条件而非主
14、要原因,排除B;和平和发展的国际形势影响的是全国而非个别城市,因此C不是深圳发展的原因,排除。15. 据统计,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为9.963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53%,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炼钢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B.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C. 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内需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2019年”、“连续19年”可知中国的粗钢产量是从2001年开始占据世界第一位,这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所以中国能够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选B;材料仅反映了我国的醋缸产量,没有涉及炼钢
15、技术的突破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排除A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2001年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排除D。故选B。16. 下面为19802012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农村居住水平低于城镇B. 人们消闲方式日益多元化C. 城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D. 住房商品化发展逐渐失控【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曲线图可以看出,1980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不断增加,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C正确;题干将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和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农村居住水平低于城镇的结论,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
1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断提升,不能证明住房商品化发展逐渐失控,排除D。17. 1880年,直隶提督刘铭传上奏说:“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服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这反映出A. 洋务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B. 清廷修建铁路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C. 直隶地区的交通亟须改善D. 刘铭传对近代交通有着深刻的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刘铭传认为在练兵造器方面,铁路修建应当是重中之重,因为“铁路之利,于漕务、服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由此可知,刘铭传对于近代交通在国家经济、政治中
17、的重要性有较为清醒深刻的认识,D正确;A未能凸显出刘铭传重视铁路的内容,排除A;清政府修筑铁路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实行的,是出于解决统治危机的需要,排除B;刘铭传并未明确修筑铁路的地点,排除C。18. 清末,有线电报自上海北达北京,“东北则达吉林、黑龙江俄界,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连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报网。有线电报的进步A. 便利了不同地区的联系B. 致使区域发展逐渐失衡C.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有线电报将我国的辽阔疆域构建成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报网,说明有线电报便利
18、了不同地区的联系,故选A;有线电报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但并不能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排除B;CD项在题意中均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19.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人办的电影院座位是男女分开的,20年代以后则逐步变为男女混座。这反映出A. 传统习俗被完全摒弃B. 中国电影业发展比较迅速C.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D. 男女社会地位实现了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电影院的座位由男女分开到男女混座,说明传统男女有别的思想受到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故选C;“完全摒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座位入座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迅速,排除B;“实现了平等”的说法不符
19、合当时实际,排除D。故选C。20. 在经济危机突然来临时,美国总统胡佛认为政府的救济支出是助长“不劳而获”,会摧残美国人民的品格,毁坏美国的“自治根基”。可见,胡佛A. 关心民众精神生活B. 倡导完善民主制度C.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 主张解决失业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反对政府利用财政支出实行社会救济,反映出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项正确;“关心民众精神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倡导完善民主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胡佛主张“解决失业问题”,D项错误。21.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政治家鲍威尔指出,国家承担了满足公民普遍需求的义务,这就
20、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攻击,国家所承担的义务是无限的.随之而来的不满也是无限的。鲍威尔意在说明A. 国家干预容易引发社会动乱B. 政府管理职能亟须强化C. 自由放任政策得到社会认可D. 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国家所承担的义务是无限的,随之而来的不满也是无限的”可知鲍威尔认为国家承担了社会保障的义务,就特别容易遭到部分民众的无限制的索取和要求,因而引来不满,说明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缺陷,故选D;AC项说法均无从体现,且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鲍威尔旨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而非强化,排除B。故选D。22. 20世纪90年代,当世界大国俄罗斯和日本经济处于
21、低迷阶段时,美国经济却保持着稳定、持续的增长,有学者称之为“新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美国A. 财政赤字不断扩大B. 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C. 信息产业发展迅猛D. 政府对经济干预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美国开展了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故选C;AB项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采取的措施或存在的状况,排除;随着70年代经济滞胀的加剧,美国实际上已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故选C。23. 1921年春,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22、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进行的调整是A. 实施“五年计划”B. 实行新经济政策C. 实行余粮收集制D. 实施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时间信息及列宁说话的内容可知,其强调战时共产主义的方法存在着错误,因此列宁通过推行新经济政策对其进行调整,故B正确;AD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排除;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24. 如图是1931年苏联的一幅宣传画,图中俄文意为“为了运输工具的改造,为苏联运输业竭尽全力”。该宣传画意在A. 展示苏联工业建设成就B. 宣扬“斯大林模式”的功绩C. 鼓励人们参加工业化建设D. 构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答案】C【解析
23、】【详解】交通运输工具属于工业化的范畴,根据”为了运输工具的改造竭尽全力“可知这幅宣传画意在鼓励人们参加工业化建设,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鼓励人们参与工业化建设,并非是展示工业化成就和宣扬”斯大林模式“的功绩,排除AB;漫画内容和构建意识形态明显无关,排除D。故选C。25. 勃列日涅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相关政策与改革措施: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以高出50%的价格进行收购。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 将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C. 扭转了国民经济失衡局面D. 对经济体制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24、“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以高出50%的价格进行收购”可知勃列日涅夫对原来的农产品交售制度进行改动,说明勃列日涅夫对当时的经济体制有所调整,故选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作用有限,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排除A;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工业上,但他并没有扭转国民经济失衡的局面,排除BC。故选D。26. 据统计,从1941年初到1945年末,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这一现象A. 促进了美元霸权地位的
25、形成B. 表明世界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C. 根源于“马歌尔计划”的实施D. 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实效【答案】A【解析】【详解】大量黄金涌入美国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为二战后美国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提供了基础,故选A;黄金涌入美国是因为盟国向美国购买货物和劳务,而非因为投机,排除B;由题意可知黄金涌入美国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前,排除C;到1945年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尚未建立,排除D。故选A。27. 关贸总协定规定:“反对倾销和反对出口补贴,即允许缔约国采取措施来抵消倾销行为和出口补贴对进口国所造成的损害。”这-规定体现的贸易原则是A. 公平贸易B. 非歧视C. 关税保护D. 自由竞争【答案】A【
26、解析】【详解】在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和出口补贴对于进口国不利,违背了国际贸易中的公平原则,关贸总协定中明确规定“允许缔约国采取措施来抵消倾销行为和出口补贴对进口国所造成的损害”,这样的举措有助于维护gon公平贸易,A正确;非歧视原则最早在世贸组织中提出,排除B;反对倾销和反对出口补贴不等于提倡关税保护,排除C;关贸总协定中的相关规定正是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自由竞争中存在的问题,排除D。28. 移民问题是英国脱欧争议的焦点。有学者提出,开放移民政策有望抵消老龄化带来的经济负面效应,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移民只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根本改变人口结构。据此推知,英国脱欧的目的之一是A. 解决人口老龄化危机B
27、. 避免恐怖主义滋长C. 减少欧盟解体的冲击D. 维护本国长远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在移民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开放移民政策能够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开放移民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结构,但无论是哪个观点都是从本国的人口问题的角度出发的,即维护的是本国的长远利益,故选D;解决人口老龄化只是学者主张开放移民政策的依据,并不是英国脱欧的目的,排除A;B项明显不是英国脱欧的目的之一,排除;欧盟并没有解体,C项说法有误,排除。故选D。29. 如图是现代世界某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特征。该经济组织是A. 世界贸易组织B. 欧洲经济共同体C. 亚太经合组织D. 北美自由贸易区【答案】C【
28、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承认多样性”“平等互利”“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等信息可知,这一经济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C正确;世贸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A;欧洲共同体不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组织,而且其内部并不是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模式,排除B;北美自贸区不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D。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从汽车到智能手机.从购物到旅游,从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到技术服.全球无数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生产被迫放慢甚至暂停。这反映出A.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 经济全球化具有脆弱性C. 经济全球化速度8益加快
29、D. 人类和谐共生意识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全球无数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生产便都受到影响,说明经济全球化具有脆弱性,故选B;疫情导致全世界都受到影响,因此不能说明不平衡加剧,排除A;以青岛至经济全球化速度放缓,而非加快,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人类和谐共生意识增强,排除D。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农轻商”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春秋时代,农商并重,无轻重之举,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非低下。农商“本末之分,始于春秋季年,首创人应为越之计然”,“此后一百二十余年,乃有秦国商鞅重农政策之创导”。战国“是从农商并重到重农
30、轻商的转变时期”。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密不可分。摘编自谷霁光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集材料二 春秋战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和形成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历史必然性。重农抑商政策被历代封建王朝长期推行,对维护王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农业是古代社会决定性的产业,农业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家的盛衰存亡。重农抑商政策,还有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并使结构优化的一定合理性。摘编自刘玉峰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重农轻商”政策形成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答案】(1)
31、过程;春秋时期农商并重;战国时期,重农抑商。(2)原因: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调整及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需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解析】【详解】(1)过程:根据材料“春秋时代,农商并重,无轻重之举”可知,春秋时期农商并重;根据材料“战国是从农商并重到重农轻商的转变时期”可知,战国时期,重农抑商。(2)原因:根据材料“农业是古代社会决定性的产业,农业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家的盛衰存亡”可知,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被历代封建王朝长期推行,对维护王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重农抑商政
32、策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还有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并使结构优化的一定合理性”可知,调整及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洋务运动以及由它孕育产生的近代军事工业,给晚清及后来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近代军事工业生产的枪炮陆续装备清军各镇,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军队迅速结束以弓箭、刀枪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历史。摘编自袁和平洋务运动及其孕育的近代军事工业写在江南造船厂建厂150周年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艰难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毛泽东和党中央深刻吸取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
33、要挨打的教训,从维护国家安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目标出发,并结合具体国情,将发展尖端科技与国防建设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培养聚集性科技人才,推动了我国国防的发展。摘编自李正华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重视国防建设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建设的特点。【答案】(1)影响:有利于清末军队的近代化;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抵御了西方侵略;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特点;以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地位为目标;发展尖端科技与国防建设相结合;以自力更生为主;重视培
34、养科技人才。【解析】【详解】(1)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军队迅速结束以弓箭、刀枪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历史”并结合所学内容而可知洋务运动重视国防建设有利于清末军队的近代化;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抵御了西方侵略;但洋务运动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根据“从维护国家安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目标出发”得出以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地位为目标;根据“将发展尖端科技与国防建设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培养聚集性科技人才”得出发展尖端科技与国防建设相结合;以自力更生为主;重视培养科技人才。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35、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潰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城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江泽
36、民江泽民文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答案】(1)背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文革结束,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纠正“左”倾错误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解析】【详解】(1)根据”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潰的边缘“可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37、国际上来说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内来说主要是“文革结束,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纠正“左”倾错误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根据“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城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罗斯福新政:一、新政并没有结束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部分政策是对胡佛政
38、策的延续.三.即使罗斯福新政整体效果是好的,但各个具体领域也可能是有问题的.摘编自【美】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认可“新政并没有结束大危机”这种说法评析;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新政并没有根本消除危机,许多资本主义的弊病依然存在,如失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等,直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才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示例二观点:认可“罗斯福新政整休效果是好的,但各个具体领域也可能是有问题的这种说法。评析;罗斯福新政
39、整体效果是好的.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在具体领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新政实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及“以工代赈工程,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的同时,也造成政府巨大的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评析:可以选择材料中任意观点进行评析,以选择“新政并没有结束大危机”为例。首先明确立场,以赞成为例。认可“新政并没有结束大危机”这种说法。评析过程:根据所学知识,首先肯定罗斯福新政的成果,即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然后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以及罗斯福新政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如新政并没有根本消除危机,许多资本主义的弊病依然存在,如失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等,直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才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