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化学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是( )A. 2、8、8、18B. 2、8、18、18C. 2、18、18、18D. 2、8、18、32【答案】A【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每层电子容纳电子数最多为2n2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则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周期原子序数最大为10,则元素种类为10-2=8种,第三周期原子序数最大为18,则含有元素种类为18-2-8=8,第四周期原子序数最大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为2、8、18、8,则原子序数为36,第四周期含有的元素种类为36-18=18,故选A。2.下列不是化石能源的是 ( )A. 氢气B. 煤C. 石油D. 天然气【答案】A【解析】【详解】化石能源是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的能源,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氢气是二次能源。故答案为A。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健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CaCl2和Na2S Na2O和Na2O2 CO2和CS2 HCl和NaOH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aCl2和Na2S均含有离子键,正确;Na2O含有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3、错误;CO2和CS2均含有共价键,正确;HCl含有共价键,NaOH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键判断【名师点晴】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但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AlCl3中AlCl键为共价键;另外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4.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
4、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质子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答案】C【解析】【详解】A53131I与53127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故A正确;B原子符号AZX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53131I的质子数为53,故B正确;C53131I是电中性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C错误;D53131I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131-53=78,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D正确;故答案为C。5. 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酸
5、性:HClO4H2SO4H3PO4B. 碱性:Ba(OH)2Ca(OH)2Mg(OH)2C. 稳定性:HFHClPH3H2SD. 原子半径:OS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为HClO4H2SO4H3PO4,错误;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碱性逐渐增强,正确;C、稳定性PH3H2S,错误;D、根据半径的比较原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OSNa,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6.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 SO2和O2的总
6、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 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答案】B【解析】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关键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就放热,B项正确;A、C两项错误,都没有考虑总能量差;放热反应只表明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而加热是反应的条件,两者无必然联系,许多放热反应也必须加热才能开始进行,D项错误。7.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 原电池的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D. 原电池的
7、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答案】B【解析】【详解】A.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B.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 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则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C正确;D. 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因此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D正确;答案选B。【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比正极活泼,但并不是所有的,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还不能仅仅依据金属性强弱,还需要考虑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等。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B. 元素周
8、期表共有18个族C. 所含元素种数最多族是族D.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是第A元素【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七个横行,所以共有七个周期,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列,16个族,其中第族是三列,故B错误;C第B族元素种类最多,含有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15种,故C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位于周期表的第A族和零族或某些过渡元素,如Fe为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睛】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元素周期表中的族的位置和列数即可解答。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从左向右数第1、2纵行为A族和A族,第3-7纵行为第B-B族,第8、9、10纵
9、行是第族,第11-12纵行为第B、B族,第13-17纵行为第A-A族,第18纵行为0族。9.已知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位于第2周期第A族B. 该元素位于第2周期第族C. 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A族D. 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0族【答案】C【解析】【详解】已知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知:含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为2,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则为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则为第IIA族,所以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A族;故答案为C。10. 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 A、B
10、、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C. 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 A极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电流计指针偏转,证明形成了原电池,由于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则A是原电池的负极,B是原电池的正极,正确;B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金属活动性大于正极,而且在正极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为酸,是H+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因此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正确;C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溶液C中阳离子向正极B极移动,错误;D电极A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确。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11. 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原
11、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弱B. 元素a原子半径比d的大C. 元素a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D. 元素a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元素在短周期中的位置可知d处于第二周期,a、b、c处于第三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a为Si,可推知b为P、c为S、d为N,则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则元素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a强,A正确;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12、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元素d的原子半径比a的小,B正确;Ca为Si元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硅,不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C错误;Da为Si元素,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位构性关系的应用【名师点晴】“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出其结构。解题时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2.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一组是( )选项ABCD物质CO2MgCl2HClNaOH所含化学键类型共价
13、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所属化合物类型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这说明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在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据此可知,CO2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氯化镁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键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
14、,试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键的含义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3. 下列说法不符合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易形成1价离子B.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 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答案】B【解析】A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形成1价离子,故A正确;B从上到下,电子层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B错误;C从上到下,得到电子能力减弱,则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C正确;D从上到下,非金属减弱,则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
15、点,把握卤族元素性质及元素周期律为解答关键,注意递变性和相似性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的形成过程:B. 钙原子结构示意图:C. 的电子式:D. 铁离子:Fe2+【答案】C【解析】【详解】AH2O的电子式形成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是2个氢原子,不是氢分子,正确的形成过程是,故A错误;B钙原子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的,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其电子数为:,故C正确;D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其化学式为:Fe3+,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又
16、知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现查知PP键能为198 kJmol1、PO键能为360 kJmol1、O=O键能为498 kJmol1。若生成1 mol P4O6,则反应P4(白磷)3O2=P4O6中的能量变化为( )A. 吸收1 638 kJ能量B. 放出1 638 kJ能量C. 吸收126 kJ能量D. 放出126 kJ能量【答案】B【解析】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反应P4(白磷)3O2=P4O6的反应热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答案选B。点晴:本题主要是考查化
17、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计算。明确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反应热的计算常用方法有:(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HE生成物E反应物。(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16.反应A+BC(反应放热)分两步进行:A+BX(反应吸热),XC(反应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
18、=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详解】由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A+BX (H0)XC(H0)可以看出,A+BC(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A+BX (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图象D符合,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AAAAAAA01A2DEGI3BCFH(1
19、)表中元素,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呈两性的是_。(3)Cu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F (2). Na (3). NaOH (4). Al(OH)3 (5). 3Cu+8HNO3=3Cu(NO3)2 +2NO+4H2O【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I分别为H、Na、Al、C、N、P、F、S、Ne;(1)F的非金属性最强,只有得电子能力,不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2)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氢氧化铝具有两性;(3)N
20、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I分别为H、Na、Al、C、N、P、F、S、Ne;(1)表中元素,只有负价而无正价是F,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Na;(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NaOH,呈两性的物质是Al(OH)3;(3)Cu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 +2NO+4H2O。【点睛】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中“位、构、性”关系的应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性质,可以
21、反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从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的位置;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18.按要求填空: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二硫化碳分子的电子式:_(2)写出氮气分子的结构式:_ (3)A+、B-、C、D 四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B-C+D,则A+的电子式:_;比较C和D的稳定性的强弱:_(用化学式表示)(4)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_【答案】 (1). (2). NN (3). (4). H2ONH3 (5). 【解析】【分析】(1)二硫化碳分子中碳原
22、子与硫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2)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氮氮三键;(3)A+、B-、C、D四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10个电子,且有A+BC+D,则A为铵根离子,B氢氧根离子,C为水,D为氨气,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4)MgCl2是离子化合物,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Cl原子得到。【详解】(1)二硫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硫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2)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其结构式为:NN;(3)A+、B-、C、D四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10个电子,且有A+BC+D,则A为铵根离子,B氢氧根离子,C为水,D为氨气,铵根离子含有四个N-H键,
23、即N与H共用4 对电子,所以电子式为,N、O位于第二周期,O的非金属性强,所以水比氨气稳定,即稳定性H2ONH3;(4)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Cl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19.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 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烧杯中产生_的气体;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出现糊状的原因是反应中有_生成。(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通过_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填“小于”或“大于”)
24、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 (1). 有刺激性气味 (2). 水 (3).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4). 烧杯变凉,玻璃片粘到烧杯底部 (5). 吸热 (6). 小于【解析】【分析】(1)氯化铵铵盐和强碱氢氧化钡的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以此解释反应现象;(2)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3)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详解】(1)氯化铵铵盐和强碱氢氧化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降低能让水结冰,导致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同时生成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原因
25、是生成水的缘故;(2)氯化铵属于铵盐,能和强碱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3)烧杯变凉,玻璃片上的水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0.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电解质溶液是_。(2)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_。(3)正极的产物是_,负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答案】 (1). Cu (2). AgNO3溶液 (3). 从正极到负极 (4). Ag (5). 铜
26、溶解附近溶液变蓝色【解析】【分析】在Cu+2Ag+=2Ag+Cu2+反应中,Cu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解反应为:Cu-2e-=Cu2+,Ag+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Ag,正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电极反应为Ag+e-=Ag,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正极材料为活泼性比Cu差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电解质溶液为含Ag+离子的溶液,如AgNO3;原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形成闭合回路。【详解】(1)在Cu+2Ag+=2Ag+Cu2+反应中,Cu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解反应为:Cu-2e-=Cu2+,正极为C,电解质溶液为含Ag+离子的溶液,
27、如AgNO3;(2)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3)正极上Ag+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Ag,正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负极上Cu-2e-=Cu2+,所以现象为铜溶解附近溶液变蓝色。21.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三个连续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 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X_、Z_。(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它的共价键属于_(填“极性”或
28、“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写化学式),该化合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W的单质与水反应时,水作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4)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W2Z化合物的过程:_。【答案】 (1). H (2). O (3). (4). 极性 (5). (6). (7). NH4NO3 (8). NH4+OH-NH3+H2O (9). 氧化剂 (10). 【解析】【分析】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
29、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Z元素是O元素;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X的原子序数最小且能和Y形成共价键,则X和Y都是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小于8,所以Y是N元素,X是H元素;X、W同主族,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是Na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详解】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Z元素是O元素;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Y与X形成的
30、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X的原子序数最小且能和Y形成共价键,则X和Y都是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小于8,所以Y是N元素,X是H元素;X、W同主族,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是Na元素;(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H,Z为O;(2)由以上元素两两形成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氨气的电子式为,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双氧水,双氧水分子的电子式为;(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NH4NO3,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1、为NH4+OH-NH3+H2O,X与W形成的化合物是NaH,氢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中水得电子作氧化剂;(4)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该反应中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点睛】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