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95KB ,
资源ID:8717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17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4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4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作业14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21953年1月,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宣布“一五”计划在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搞好高等和中等技术院校的调整和管理,为经济建设培养必要的人才;促进中学发展,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这一任务()A满足了经济恢复的人才需求B助推了国家工业战略的实施C促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3电视剧金婚中,女主人公

2、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过渡时期4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这一变化()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5发表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说塔铺中写道:“这样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一个人藏到学校土岗后乱背,就像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这

3、段材料描写的是()A因国民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造成的后果B高考制度恢复后学生复习备考的情形C“文革”使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D“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接下来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开展识字教育B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C大学停止招生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7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座”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留学,去了英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高等院校做研究生。由此可知当时()A经济发展渴求专业人才B实现了与世界经

4、济的接轨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改革开放已取得重大成果8如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免除学杂费。关于图画反映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国家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构,保证义务教育实施B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C针对全体国民教育减免学杂费D是“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重要体现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B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10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5、()A“双百”方针 B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11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12改革开放这40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1年的不到5年上升到2016年的10.3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0.58%上升至2015年的12.44%。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6、B“科教兴国”战略实行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D教育改革举措深入落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材料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

7、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历史风云网材料三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

8、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产生了怎样的后果?简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8分)(4)结合材料三信息,请谈谈当今社会教育怎样改革才能破解“钱学森之问”。(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即萌发了朦胧的科学救国思想。1915年,

9、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其内涵,是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即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来改造中国,以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其核心,是以提倡科学为救国的根本武器,科学是最高层面的;其外延,是以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进行科学教育、创办报刊、应用科学与实业结合、创立科学团体和学会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为途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和实践;其主要宣传机构是中国科学社;其主要宣传刊物是科学杂志。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和近代化进程。摘编自朱华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新论材料二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

10、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出:“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将科学技术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背景,并予以评价。(8分)(2)根据材料

11、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科学救国到当代的“科教兴国”的认识。(10分)课时作业14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2解析:据材料可知,文教任务的重点是培养技术人才。紧扣“一五”计划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任务有助于推进“一五”计划,促进工业发展,故答案为B项;经济恢复阶段是19491952年底,A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C项排除;改变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建国初年参照苏联教育模式进行调整,D项排除。答案:B3解析:“停课闹革命”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12、,当时中国教育事业遭到了重大破坏,故A项正确。答案:A4解析:材料“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到“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凸显了程序公正和个人才华标准,这有助于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故答案为B项;A项是粉碎四人帮,排除;C项是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排除;D项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彻底完成”说法绝对化,排除。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找到了复习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材料反映的是高考制度恢复后学生复习备考的情形,故B项正确;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努力,我国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文革”

13、错误做法的纠正,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排除D项。答案:B6解析: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分管教育,开始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正确;开始识字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A错误;教育大革命是1958年提出,B错误;大学停止招生是“文革”时期,C错误。答案:D7解析:材料“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座”“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和“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留学”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渴求专业人才,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排除D。答案:A8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选择题,免除学杂费

14、并不是针对全体国民教育减免学杂费,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解析: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的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本题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只是“三个面向”中某一方面的含义,不是总体实质,排除A、B、C三项。答案:D10解析:材料中邓小平的意思是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性,199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导思想,C正确;“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A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1957年提出的,B错误;“三个面向”方针是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D

15、错误。答案:C11解析: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C项正确。答案:C12解析:“文革”前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形成,这与材料改革开放后不符合,故A选项错误;科教兴国首次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是我国教育成就的部分原因而非主要原因,因此B选项错误;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无法解释大学教育的成就,故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涉及不同层次的教育成就,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多方面的教育政策改革,故D选项正确。答案:D13解析:第(1)问,注意仔细分析材料内容和出处,提炼关键要点。第(2)问,既要结合1952年的时代背景分析对当时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进步

16、意义,也要注意分析材料三所述问题,从而认识存在的问题。第(3)问,考查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可根据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2)历史影响: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严重削弱了人文社会学科和综合性大学;大学由“通才教育”变为“专才教育”,人才培养过于专业狭窄。(3)后果: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导致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阻碍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措施:提出“教育要

17、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211工程”;启动“希望工程”等。(4)改变办学模式(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既要“专才教育”,更要向“通才教育”转变,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言之有理即可)14解析:(1)本问有两小问。第一小问是背景,紧扣民国初年的时代背景知识,从科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政治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思想上,西学东渐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民

18、主”“科学”的宣传。科技上,传统科技的落后。第二小问是评价,评价问题应该坚持“历史、客观、辩证”的原则,可以按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价。据材料“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和近代化进程。”可知其积极影响是为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初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启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局限性是“科学救国”满足了国人的救国诉求,但基于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科学救国”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可能成功。(2)本问有两小问,第一小问是背景,结合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背景知识可知其背景是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综合国力的

19、较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背景知识可知其背景是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科技兴国的经验;据材料一可知其背景是对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继承与发展;材料“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可知其背景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第二小问是影响,材料“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可知其影响是推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材料“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可知其影响是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长远影响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3)本问是认识。从与科技相关的原理和箴言上看,可知其认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上看,可知其认识是从救国到兴国说明了我国由争取民族独立到取得民族富强的转变,当代教育强调彰显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理念。答案:(1)背景:政治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思想上,西学东渐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宣传。科技上,传统科技的落后。评价:为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初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思想解放,

21、促进了科学启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科学救国”满足了国人的救国诉求,但基于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科学救国”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可能成功。(2)背景: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综合国力的较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科技兴国的经验;对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影响:推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救国到兴国说明了我国由争取民族独立到取得民族富强的转变,当代教育强调彰显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理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