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413KB ,
资源ID:87156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15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江西省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江西省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第二次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124题每小题1分,2530题每小题1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子代C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都可能引起碱基对的改变D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

2、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3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能同时存在的变异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4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个均表现正常,这四个人的7号和12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正常人甲乙丙7号染色体CTTCATCTTCAT12号染色体ATTATTGTTATTA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一定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B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

3、模板链,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C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与丙婚配D7号、12号染色体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5下列与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图乙表示减数分裂B图甲、图乙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C图甲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图甲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乙所示细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6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为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4、(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7如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苷酸链,c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图中氨基酸没有变化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C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8如图和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

5、确的是()A和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和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变异C和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新组合D和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9如图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ABCD10某科技活动小组将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植株的花粉按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株B均为纯种,植株B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6、,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必然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进化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C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诱变育种通过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定向改良生物性状12用杂合子F1(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B种植F2选双隐性性状个体纯合子C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D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13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

7、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B“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C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D航天育种技术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14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B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b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5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B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

8、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培育出的后代约有为纯合子C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具有更多的优良性状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培育的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16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图解,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肉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子西瓜,与中心体有密切的关系C过程中会发生二倍体植株的精子与三倍体植株的卵细胞结合D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17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图中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种群的A基因

9、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种群数量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18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

10、的差异越来越大19某高等植物种群以严格的自花受粉方式繁殖Aa基因型的频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平均每代约有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与该种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被淘汰的过程可理解为该种群进化的过程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C人为救助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促进该种群的进化D若该种群以异花受粉的方式繁殖,基因a将不会有淘汰过程20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

11、57%、43%D60%、40%21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及频率为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及频率为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Ff基因型频率为52%B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C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D雌兔中F基因频率为60%、雄兔中F基因频率为40%2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A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B肾脏将尿素等代谢产物排出体外C通过呼吸运动吸入O2,呼出CO2D通过肝脏可增加或降低血糖浓度23下列关于动物体的内

12、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A乙表示细胞内液B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丁25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如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

13、一定偏转1次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26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有几种组合()A2B4C6D927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B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C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28

14、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在II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C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D若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29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A左肌肉B右肌肉C左肌

15、肉和右肌肉D以上都对30王明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王明的前辈正常,从王明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王明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王明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王明的姐姐生育了4子l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若XLA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王明的父亲B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C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D王明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31

16、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发表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科学家成功定位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SYNS)的发病基因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基因的突变是导致SYNS的元凶,而该突变使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突变成了天冬氨酸FGF9是一种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性糖蛋白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根据题意,FGF9基因至少含有的碱基数目为个(2)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则FGF9基因中至少有对碱基发生改变才会导致SYNS(3)如图是科学家根据一个SYNS的遗传家系绘制的遗传系谱图:根据系

17、谱图可判断出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若4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4)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2与自然人群中仅患SYNS病的女性婚配,则他们后代患SYNS病的几率为(5)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不同地区不同;不同地区不同32为了研究小家鼠的毛色与尾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三个品系的小家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毛色和尾形分别用B(b)和D(d)表示,其中至少一对基因位于X上,结果如图1请分析回答:(1)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

18、弯曲尾基因具有致死效应,致死的基因型为正常情况下,弯曲尾小家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含有、个D基因(2)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中,在弯曲尾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a),该基因纯合致死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a基因的存在(填“能”或“不能”)解释F2弯曲尾和正常尾的数量比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a1和a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a1a1和a2a2致死,a1a2不致死a1和a2(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若以上假设成立,则黄

19、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杂交,后代弯曲尾与正常尾的比例为33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2)如果在

20、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4)若在自然情况下,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有不能存活,其它都正常让F1雌雄果蝇连续自由交配,F3中B基因的频率是34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其原因是(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传到下一个神经元35如图为伸腿和屈腿运动示意图,甲、乙记录电极分别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

21、以记录神经元的电位变化(1)甲、乙记录的是(“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检测结果显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不同的物质(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分析表明该变化与Cl的(“内流”或“外流”)有关,另外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或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有关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第二次考试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124题每小题1分,2530题每小题1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

22、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子代C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都可能引起碱基对的改变D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元素和生物因素【解答】解:A、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所以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不定会遗传给子代,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就不可能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C、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元素和生物因素,C正确;D、基因

23、突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基因突变一般有害的,对于生物个体是弊多于利;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只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24、方向【解答】解: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突变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难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3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能同时存在的变异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

25、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

26、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这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这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C、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这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这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

27、A4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个均表现正常,这四个人的7号和12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正常人甲乙丙7号染色体CTTCATCTTCAT12号染色体ATTATTGTTATTA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一定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B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C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与丙婚配D7号、12号染色体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分析表格:表中为三个人7号和12号染色体

28、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顺序,其中甲和丙的7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由CTT变为CAT;乙的12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由ATT变为GTT【解答】解:A、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或者是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A错误;B、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因非模板链不转录,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B正确;C、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与丙婚配,因可能是隐性突变所致,甲、乙、丙均为携带者,婚配后患病概率大大增加,C正确;D、据分析可知,7号、12号染色体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29、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5下列与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图乙表示减数分裂B图甲、图乙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C图甲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图甲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乙所示细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图甲:图甲中着丝点分裂分裂,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乙中着丝点分裂分裂,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判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图乙表示减

30、数分裂,A正确;B、图甲、图乙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都是2个,其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B正确;CD、图甲所示细胞只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所示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正确;D错误故选:D6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为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

31、胰岛素会使有尾鸡相互交配孵化的小鸡表现出无尾性状,欲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由于无尾对有尾是显性,则可将乙群体无尾鸡相互交配,且在卵化早期不注射胰岛素,若后代全为有尾鸡,则胰岛素不会引起基因突变,若后代有无尾鸡,则胰岛素引起基因突变【解答】解:A、本方案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没有对照作用,无法证明,A不可行;B、本B方案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没有对照作用,无法证明,B不可行;C、本方案可以验证变异是由胰岛素引起的,但不能证明是胰岛素引起的基因突变,C不可行;D、本方案的杂交可以证明变异是否为基因突变,且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可起对照作用,D可行故选:D7如图表

32、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苷酸链,c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图中氨基酸没有变化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C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分析题图可知,c是多肽链,b是mRNA,a是DNA分子中转录的模板链;b链上的密码子CGC和CGG都编码精氨酸,说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NA中的转录的模板链上的C突变成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解答】解:A、ab是转录过程,bc是翻译过程,A错误;B、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

33、有简并性,B正确;C、密码子的第三个氨基酸改变时,其所编码的氨基酸有可能保持不变,C错误;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不是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B8如图和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和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变异C和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新组合D和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分析题图:已知图中和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组妹染色体单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和所在的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和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34、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形成的,属于基因重组【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而和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组妹染色体单体的相同位置上,说明和所在的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B、和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形成,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和的形成属于基因重组,因此它们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C正确;D、和形成后,先被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不是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D错误故选:C9如图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

35、B;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ABC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二倍体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若为二倍体生物,则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为四倍体生物,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根据图示细胞中的基因不能确定该生物的基因型,错误;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来的,则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其亲本含有4个染色体组,称

36、为四倍体,正确;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其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但其配子不是生物体,不能称为二倍体,错误;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而图示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说明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正确故选:B10某科技活动小组将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植株的花粉按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株B均为纯种,植株B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

37、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首先将二倍体番茄植株(AaBb)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A,植株A是单倍体植株;其次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植株B,所得的植株B均为纯合子【解答】解:A、植株B均为纯种,植株B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B、植株A是二倍体植株形成的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B正确;C、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花粉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

38、正确故选:A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必然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进化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C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诱变育种通过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定向改良生物性状【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

39、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解答】解:A、基因重组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错误;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形成的三倍体西瓜不育,因此这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B错误;C、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正确;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C12用杂合子F1(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B种植F2选双隐性性状个体纯合子C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D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考点】基因

40、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易倒伏易染锈病(DdEe)易倒伏易染锈病(D_E_):易倒伏抗锈病(D_ee):抗倒伏易染锈病(ddE_):抗倒伏抗锈病(ddee)=9:3:3:1【解答】解:A、杂合子(DdEe)种子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仍是杂合子,A错误;B、DdEe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由于表现型为隐性个体(ddee)的全为纯合子,因此选择出性状不分离的个体即可,并且该方案最简便,B正确;C、杂合子(DdEe)直接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DDddEEee,方案不可取,C错误;D、种植(DdE

41、e)花药离体培养(DE、De、d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DEE、DDee、dd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ddee个体,但是该方案与B选项的方案比较,比较复杂,D错误故选:B13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B“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C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D航天育种技术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航天育种是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可缩短育种周期、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由于

4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所以不一定能产生好的产品【解答】解:A、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A正确;B、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所以“太空种子”不一定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B错误;C、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可诱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D、航天育种技术作为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D正确故选:B14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B

43、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b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杂交育种过程为: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所以b表示连续自交过程单倍体育种过程为: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在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图中a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解答】解:A、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能通过逐代自交能提高纯合率,A正确;B、a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

44、,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D、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所以不能提高突变率,且杂交育种周期长,D错误故选:A15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B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培育出的后代约有为纯合子C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具有更多的优良性状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培育的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基因重组可应用于杂交育种,其方法为:杂交自交筛选自交直至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由此可见F2中就会

45、出现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创造新性状,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诱变育种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筛选工作染色体变异可以应用于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其中单倍体育种所得后代均为纯合子【解答】解: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A正确;B、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全部为纯合子,B错误;C、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D、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DDddTTtt)和原品种(Dd

46、Tt)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不可育,D错误故选:A16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图解,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肉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子西瓜,与中心体有密切的关系C过程中会发生二倍体植株的精子与三倍体植株的卵细胞结合D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

47、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解答】解:A、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肉细胞是由母本的子房壁细胞发育而来,为母本的体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B、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B错误;C、三倍体植株简述分裂发生紊乱,不能产生卵细胞,过程授粉是为了刺激母本的子房发育,C错误;D、过程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可以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D错误故选:A17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图中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C1

48、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种群数量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由题图曲线可知种群A基因频率变化速度最快,进化速度快,其次是种群、种群【解答】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B、由题图知,在125代时A的基因频率是75%,a的基因频率是25%,aa的基因型频率是25%25%=6.25%,B错误;C、150代后3个种群的基

49、因频率差异较大,因此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D、种群数量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D正确故选:B18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

50、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解答】解:A、当岛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岛上鸟的种类也随着自然选择的进程发生变化,甲岛鸟的种类增加更多,表明环境变化更大,A正确;B、由题意可知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B正确;C、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两岛上虽说鸟的种类不同,但数量最终趋于相同,C正确;D、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类,所以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不同的多个种群基因库,且由于环境的

51、选择作用基因库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D错误故选:D19某高等植物种群以严格的自花受粉方式繁殖Aa基因型的频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平均每代约有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与该种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被淘汰的过程可理解为该种群进化的过程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C人为救助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促进该种群的进化D若该种群以异花受粉的方式繁殖,基因a将不会有淘汰过程【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平均每代约有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

52、因此会导致a的基因频率降低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答】解:A、基因a被淘汰会导致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由于平均每代约有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建立自然保护区不能改变其生活能力,B错误;C、人为救助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能导致基因频率不改变,对该种群进化不利,C错误;D、若该种群以异花受粉的方式繁殖,同样会产生aa个体,基因a仍会有淘汰过程,D错误故选:A20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53、)A24%、72%B36%、64%C57%、43%D60%、40%【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若已经确定了基因型频率,用下面公式很快就可以计算出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解答】解:已知某种生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即AA%=24%、Aa%=72%、aa%=4%,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则A%=AA%+Aa%=24%+72%=60%,同理,a%=40%故选:D21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及频率为FF(30%)、Ff(60%)、

54、ff(10%),雄兔基因型及频率为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Ff基因型频率为52%B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C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D雌兔中F基因频率为60%、雄兔中F基因频率为40%【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由题意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及频率为FF(30%)、Ff(60%)、ff(10%),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F:f=60%:40%,雄兔基因型及频率为FF(20%)、Ff(40%)、ff(40%),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f=40%:60%,雌雄配子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F:

55、Ff:ff=(60%40%):(60%60%+40%40%):(40%60%)=24%:52%:24%;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是F=24%+52%2=50%,f的基因频率是f=50%;自由交配之前,该种群中F的基因频率是(30%+60%2+20%+40%2)=50%,f的基因频率是50%【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自由交配后代Ff的基因频率为52%,A正确;B、由分析可知,该群体在交配前和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因此群体没有发生进化,B错误;C、自由交配后,雌兔和雄兔的基因频率相同,C错误;D、自由交配后,雌兔、雄兔的基因频率相同,D错误故选:A2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A红骨髓源

56、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B肾脏将尿素等代谢产物排出体外C通过呼吸运动吸入O2,呼出CO2D通过肝脏可增加或降低血糖浓度【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A错误;B、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人

57、体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C正确; D、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糖糖,因此血糖含量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D正确故选:A23下列关于动物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58、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葡萄糖、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正确故选:B2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59、下列叙述正确的()A乙表示细胞内液B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丁【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乙表示血浆、丁表示细胞内液,A错误;B、丁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甲组织液液中低,这样氧气才能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液,B错误;C、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中,C正确;D、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组织液、乙血浆、丙

60、淋巴,D错误故选:C25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如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产生兴奋被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单向传导【解答】解:A、刺激a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甲的两个电极,所以甲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A

61、错误;B、刺激b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甲的右侧电极,所以甲的指针偏转1次,B正确;C、刺激c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乙的两个电极,所以乙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C正确;D、刺激d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乙的两个电极,所以乙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D正确故选:A26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有几种组合()A2B4C6D9【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完

62、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解答】解:在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反应;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刺激左后肢,两侧后肢都不收缩,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破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至少有其中之一被破坏,因此反射弧中被破坏部分的组合有:、,共9种组合故选:D27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B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C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

63、双向传导【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3、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解答】解:A、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可以含有部位的结构,A错误;B、神经递质是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与是否兴奋无关,B错误;C、神经冲

64、动传到部位时,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C正确;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D错误故选:C2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在II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C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D若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A

6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伸肌肌群内既有传入神经纤维,也有传出神经纤维,所以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正确;B、是传出神经纤维,在处施加刺激能引起屈肌收缩,但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C、b神经元位于脊髓,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正确;D、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而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D正确故选:B29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

66、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A左肌肉B右肌肉C左肌肉和右肌肉D以上都对【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传递到哪一块肌肉,就可以使那一块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解答】解:“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说明肌肉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均会产生兴奋,且膜内外电位变化相同;故刺激处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电位变化可以使左、右两侧的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故选:C30王明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

67、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王明的前辈正常,从王明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王明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王明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王明的姐姐生育了4子l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若XLA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王明的父亲B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C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D王明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王明的姐姐生育了4子l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还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不是伴Y,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

68、以为伴X隐性【解答】解:A、由于该病为X隐性遗传,该突变基因不可能源于王明的父亲,所以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A错误;B、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无关,B错误;C、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C正确;D、由于王明的前辈正常,从王明这一代起出现患者,所以王明的直系血亲中其前辈不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31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发表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科学家成功定位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SYNS)的发病基因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基因的突变是导致SYNS的元凶,而该突变使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突变成了天冬

69、氨酸FGF9是一种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性糖蛋白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根据题意,FGF9基因至少含有的碱基数目为1248个(2)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则FGF9基因中至少有2对碱基发生改变才会导致SYNS(3)如图是科学家根据一个SYNS的遗传家系绘制的遗传系谱图:根据系谱图可判断出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4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4)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2与自然人群中仅患SYNS病的女性婚配,则他们后代患SYNS

70、病的几率为(5)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不同;不同地区自然选择(环境不同)不同【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1和2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解答】解:(1)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FGF9是一种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性糖蛋白,则FGF9基因至少含有的碱基数目为2086=1248个(2)SYNS形成的原因是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

71、酸突变成了天冬氨酸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由此可见,FGF9基因中相应位点的第一对碱基和第二对碱基都发生基因突变才会导致SYNS,即至少有2对碱基发生突变(3)由以上分析可知,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色盲基因用B、b表示,则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AaXBXb(),其一正常男性(aaXBY)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4)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正常的概率是81%,则a的基因频率是9%,A的基因频率是1%,则AA

72、的基因型频率是1%,Aa的基因型频率是18%,在患者中Aa的概率为因此后代患SYNS病的几率为1=(5)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不同;不同地区自然选择(环境)不同故答案为:(1)1248 (2)2(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5)基因突变频率 自然选择(环境不同)32为了研究小家鼠的毛色与尾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三个品系的小家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毛色和尾形分别用B(b)和D(d)表示,其中至少一对基因位于X上,结果如图1请分析回答:(1)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

73、提出,弯曲尾基因具有致死效应,致死的基因型为DD正常情况下,弯曲尾小家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含有0、2个D基因(2)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中,在弯曲尾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a),该基因纯合致死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a基因的存在能(填“能”或“不能”)解释F2弯曲尾和正常尾的数量比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a1和a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a1a1和a2a2致死,a1a2不致死a1和a2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

74、是aa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若以上假设成立,则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杂交,后代弯曲尾与正常尾的比例为3: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实验一: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1的弯曲尾和正常尾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与性别无关,则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的弯曲尾相互交配,后代弯曲尾:正常尾=2:1,说明弯曲尾是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是Dd,且显性纯合致死,则亲本是Dd、dd;实验二:亲本灰毛和黄毛,子一代全部是灰毛,说明灰毛是显性性状,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又因为子一代出现了正常尾,则亲本是DdXbY、ddXBXB【解答】解:(

75、1)根据题意已知弯曲尾基因具有致死效应,由于有dd个体的存在,则致死的基因型为DD弯曲尾小家鼠(Dd)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dd,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Dd也分离,则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含0、2个D基因(2)根据题意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中,在弯曲尾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a),该基因纯合致死,即aD连锁,aaDD致死根据题意若a纯合致死,已知F1的基因型为OdaD,其相互交配,后代OOdd(正常尾):OaDd(弯曲尾):aaDD(致死)=1:2:1分析题图可知a1a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a1和a2不属于等位基因若以上假设

76、成立,则黄毛弯曲尾(Oda1D)品系和灰毛弯曲(Oda2D)尾品系杂交,后代OOdd:Oa1Dd:Oa2Dd:a1a2DD=1:1:1:1,所以弯曲尾与正常尾的比例为3:1故答案为:(1)DD 0 2(顺序可变)(2)能 不属于 aa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3:133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

77、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4)若在自然情况下,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有不能存活,其它都正常让F1雌雄果蝇连续自由交配,F3中B基因的频率是【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78、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1)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BB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bb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为B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B=b=,则子二代为BB=bb=,Bb=,淘汰bb,BB:Bb=1:2,B=,b=,则子三代BB=,Bb=,bb=,因此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2)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BB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bb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为B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B=b=,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基因

79、频率保持不变,则子三代为BB=bb=,Bb=,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4)若在自然情况下,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有不能存活,其它都正常让F1雌雄果蝇(Bb)连续自由交配,理论上F1中,BB=、Bb=、bb=,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有不能存活,因此实际上,BB=、Bb=、bb=;让F2雌雄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3中BB=、Bb=、bb=,但是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有不能存活,因此实际上,BB=、Bb=、bb=,因此B基因的频率是故答案为:(1)(2)(3)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4)

80、34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右后肢收缩(或双腿后肢)(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上述现象不出现(或后肢不收缩),其原因是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突触传到下一个神经元【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81、、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神经中枢由人体的脊髓和大脑组成大脑是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的活动当反射弧中任一结构被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解答】解:(1)由于大脑是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的活动,因此做此实验时需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给蛙一个刺激,而且反射弧结构完整,即可发生反射活动,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则上述现象不出现(或后肢不收缩),其原因是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故答案为:(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右后肢收缩(或双腿后肢)(3)上述现象不出现(或后肢不收

82、缩)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突触35如图为伸腿和屈腿运动示意图,甲、乙记录电极分别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以记录神经元的电位变化(1)甲、乙记录的是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检测结果显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的物质(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分析表明该变化与Cl的内流(“内流”或“外流”)有关,另外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的关闭(“开放”或“关闭”)或K+通道的开放(“开放”或“关闭”)有关【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

83、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1)据图分析,甲、乙记录电极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记录的是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那么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的物质(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说明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的结果,表明该变化与Cl的能量有关,同时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的关闭或K+通道的开放有关故答案为:(1)传出神经元(2)神经递质(3)内流 关闭 开放2017年1月12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