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二 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手法栏目导航123设题角度一设题角度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分析论证”是最能体现议论文文本特征的题目之一,考查的是对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的分析,重点考查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和常见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手法,要注意判断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设题角度一 分析论证思路1|相关知识|论证的思路与特点论述类文章,根据其论述的特点,可分为:解说性论述、证明性论述、思辨性论述。但不论是哪一种,其论证的思路无外乎句子层面的思路、段落层面的思路和篇章结构的安排。1句子层面句间关系具体解说代
2、表性词语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的结果因为、所以、因此条件关系实现事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只要就”“只有才”目的关系事件的动机或结论为了、使承接关系事件发生的时间、逻辑顺序然后、之后、接着并列关系几句之间是横向存在的同时、又、并且选择关系按照目的进行选择“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毋宁”递进关系前后语句之间从程度上加深“不仅而且”“不但还”转折关系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但是、却、然而、“虽然但是”假设关系两句之间是假想的情况如果、假如、即使2.段落层面关系类型具体解说承接关系相承关系递进关系由观点到分析是相承或层层递进的,表现在段落之间有先后顺序并列关系相并关系对照关系文章分论点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
3、或并列或对照总分关系相属关系分总关系先说总的部分,再说分的部分,或者相反3.篇章层面并列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语言标志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层进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对比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总分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
4、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方法思路|把握文章论证思路要做到“三看”1看开头部分引入话题作者是如何引入话题的;提出中心论点作者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过渡作者是否运用了过渡句,引出了论据。2看主体部分选择论据作者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确定论证方法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选择论证角度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进行论证的;深入剖析论据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增强了论证力度;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
5、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论点进行了阐述;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通过推理对自己的论点再次进行了论证。3看结尾部分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论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么倡议。|解题示例|【例】(2019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6、。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7、,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
8、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
9、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
10、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思维流程第一步:理清层次,明确思路(1)看开头部分(微指导)文章开头提出杜甫能取得集大成之成就的原因是其“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这是全文的观点。第段是引论部分。(2)看主体部分(微指导)主体部分是文章的两段。这两段与第自然段构成总分关系,分别从“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和“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两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第段,从诗歌体式风格方面和诗歌内容方面论证了杜甫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前者采用了举例和对
11、比手法,后者采用了举例与引用。第段在论证“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这一特点时,也采用了举例和对比手法。(3)看结尾部分(微指导)由于文章是节选,没有结论部分。这篇文章的论述层次十分清晰,全文是总分结构,具体到各自然段,第一段是层进结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微指导)A 项就整篇文章而论,先总论后分论,分析杜甫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正确。(微指导)B 项是就文章第段的层次进行的分析,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分析正确。(勤动手)C 项是 C 项是对文章第段论证手法的分析。从文中可以看出,其他诗人和杜甫不同。是对比手法,分
12、析正确。(勤动手)D 项是 D 项是对原文第段句间关系的分析,原文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分析错误。组织答案 答案 D|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经过长期开拓,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发展好创意经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力,值得认真思考。时尚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创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并在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用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时尚产业。时尚根植于文化,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韵味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
13、鲜活元素。当今全球市场,中国元素的运用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国际时尚界,花鸟龙凤、水墨禅意等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意象备受关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得到了最好诠释。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尚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尚设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设计者通常只是把中国元素当作点缀进行简单移植和拼凑。只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伦理规范,融入时尚设计开发之中,才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时尚产业。时尚产业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对接的重要载体,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遗余力把传统文化注入时尚设计中。设计者要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梳理
14、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例如,绚丽斑斓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寓意吉祥的图案等都可以成为时尚的元素。当设计给人以文化的内涵并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引起强烈共鸣,我国的时尚产业才能在世界时尚舞台拥有一席之地。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时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是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创新性文化。我们要发展的时尚产业应通过生态文明理念和文化创意设计的有效结合,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引领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进。一方面,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时尚产业发展全过程;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时尚产业,使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转变为对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美好生活方式的理性回归。推动时尚产业“
15、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创造历史性机遇,推动我国时尚产业“走出去”,在全球时尚产业快速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高创意、高附加值的新型业态,时尚产业“走出去”,不仅是一种设计与创意的传达,也是一种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的传播,更是在世界时尚舞台展现中国气魄和历史文脉的重要途径。(摘编自李采姣时尚产业为文化产业 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怎样发展中国的时尚产业”为核心话题,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展开论证。B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了在时尚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C文章既分析了时
16、尚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目前我国时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也给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D文章从文化的高度、生态文明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三个角度深入剖析,直击热点,有现实意义。解析:选 A A 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展开论证”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时尚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创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并在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和第二、四、五段的开头句“用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时尚产业”“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时尚产业发展”“推动时尚产业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分析可知,文章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展开论证的,即“总分”结构。设题角度二 分析论证手法2|相
17、关知识|常见的论证手法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理论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的普遍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分析原因来论证结果引申论证对被否定的反面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导出荒谬的结论,从而予以驳倒。它是反证法的一种,又叫归谬法,常用于驳论文中类比论证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假设论证假设论证法就
18、是针对上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方法思路|分析论证方法须“两看”论证方法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解决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点”的问题。1看使用什么论证方法着眼于对论证方法的认定,以原文为依据,按逻辑事理判断选项对论证方法的认定是否正确。2看对论证作用的分析着眼于原文,分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所起的作用,判断选项对论证方法所起作用的分析是否正确。|解题示例|1举例论证相关文段 在很多人眼里,“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这只是互联网“理想国”里的单纯想象。美国科学院院报日
19、前发布了一篇有关社交网络与个人政治立场的论文。研究者让支持共和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民主党的正面消息,让支持民主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共和党的正面消息,但最终的结果是,支持共和党的人更加讨厌民主党,支持民主党的人更加讨厌共和党。这也就是说,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试题选项 文中以共和党和民主党支持者互看对方正面消息为例,旨在证明互联网不是“理想国”。(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错误。举例论证的是“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2理论论证相关文段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
20、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试题选项 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提出论点。(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正确。文段开篇引用马
21、克思的话,最后提出“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的观点。3对比论证相关文段 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中国文化中“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试题选项 文章采用举
22、例论证的手法,说明中国文化中的“天下”观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错误。这段文字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手法,说明中国文化中“天下”的特点。文中虽举斯多葛学派的例子,只是说明西方文化中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4比喻论证相关文段 历史的真相是唯一的,口述者对历史之真的追寻很像是瞎子摸象,自以为摸到了历史真相,但他所触摸到的仅仅是部分的历史真相,是其历史记忆中的部分真相,离客观存在的历史之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口述历史研究,就是这样一种以挖掘历史记忆的方式无限逼近历史真实的追逐历程。试题选项 文章将口述历史比喻为瞎子摸象,以说明口述历史与历史真相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
23、案 选项错误。文章不是“将口述历史比喻为瞎子摸象”,作者运用的是类比手法。比喻是为了更生动,类比是说明相似性。5因果论证相关文段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试题选项 因为江南认同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和精
24、神形态的话语权,所以江南士人一方面玩味文采,一方面表达国家之痛。(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错误。从文段内容看,因果倒置。6引申论证相关文段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
25、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试题选项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谈及饶有资财的隐士的生活,这属于引申论证。(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引申论证”错。这里是从对面引出论点的手法,不是引申论证。7类比论证相关文段 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哲学在本质上,同游戏一样,具有无功利性,受制于功利性的哲学是“失真”的,亦必然缺乏创造性。金岳霖老先生对此深有感喟:“坦白地讲,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这立即使专家感到可笑和气愤,但是我们尽可能努力根据哲学规则来做哲学游戏。我们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作过程的一半。正是在这里,游
26、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谁若将功利带入哲学,“谁”不但降低自身的品格,亦势必使哲学蒙羞。试题选项 文章运用类比论证的手法,将哲学精神和游戏类比,说明了哲学的无功利性。(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错误。文章运用类比手法,论述的是哲学应有“游戏精神”。8假设论证相关文段 明清里老介入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主要依据契约协定,情感、礼俗、惯例等也是重要参考。官府通常采取“民不告,官不理”态度,仅在私人契约发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场合才会适度介入。即使民告,官也未必理,很可能将案件推给民间社会,让其自行解决;即使官理,也往往采取“调处息讼”方式解决纠纷,而非依法裁判。试题选项 文章列举里老和官
27、府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的做法时,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勤动手)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理解错误。从原文中的两个“即使民告”“即使官理”看,是假设论证,而非对比论证。|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
28、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
29、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
30、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强。C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D文章联系现实,引出笺纸传承难的问题作为开放式结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解析:选 B 此题考查论证手法。B 项“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错误,文章没有采用引用论证。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3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