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1 ,大小:3.15MB ,
资源ID:87088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08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

1、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自主学习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内外话阅读寒夜森森,是谁乘醉意朦胧在挑灯看剑?孤梦千回,是谁在梦里策马扬鞭?旌旗猎猎,是谁在千里之外能听见塞外翻弦?是你,孤旅漂泊的游子,壮志难酬的将军,失意落寞的词人。南归之后的你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管,你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你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你是一个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八百年前的慷慨悲歌。自主学习夯基础 本栏目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整合知识,熟记要点,夯基固本 1字音识记鲈鱼堪脍

2、()孙仲谋()佛狸祠()遥岑远目()玉簪()螺髻()揾泪()倩()胥()2一词多义(1)顾赢得仓皇北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大行不顾细谨 (2)犹树犹如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去水随天去秋无际 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我从去年辞帝京 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4)会无人会,登临意 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曾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益其所不能 (6)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日夜望将军至 在丁卯年三月之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古今异义(1)可惜流年古义:_。今义:_。(2)尽西风,季鹰归未古义:_。今义:_。(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3、去古义:_。今义:_。4词类活用遥岑远目()尚能饭否 ()赢得仓皇北顾 ()忧愁风雨 ()5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_(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6解释成语(1)舞榭歌台:_(2)风吹雨打:_(3)金戈铁马:_(4)气吞万里:_7经典名句(1)_,_。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2)_,_,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_,_,_。(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_,_,_?(4)_,_,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5)凭谁问:_,_?答案1l kui zhn c cn zn j wn qin x2(1)动词,回头看,回头/动词,拜访

4、,探访/动词,考虑,顾虑(2)连词,尚且/连词,还,仍然/动词,如同,好像(3)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动词,离开/副词,过去的/动词,距离(4)动词,领会/副词,正赶上/动词,集会(5)副词,曾经/副词,竟,竟然/动词,通“增”,增加(6)名词,视线之内/动词,盼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对着3(1)可叹,令人感慨 令人惋惜(2)秋风 从西面吹来的风(3)指英雄业绩 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4名词用作动词,望,看 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形容词用作动词,为而忧愁5(1)倒装句,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2)倒装句,无处觅英雄孙仲谋(3)倒装句,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

5、烽火6(1)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2)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3)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4)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7(1)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3)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4)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5)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1作家作品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因而其词作多抒写力图恢复统一的热情,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词题材

6、广泛,意境雄奇,形象生动,气魄宏伟,风格多样,豪迈非凡,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曾进奏美芹十论,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但遭投降派掣肘。2背景探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辛弃疾原来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但南宋小朝廷对他有诸多猜忌,而他仍怀着满腔热切希望,写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朝廷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不予理睬。报国无门,壮志难申,辛弃疾这时心中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

7、,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遂成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 66 岁了。他从 42 岁到 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3写作技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以文为词”的手法在章

8、法结构上,本词善于收纵转折。词的起句破空而来,境界开阔,气势宏大。通过所见、所想展现题旨,然后以“无人会,登临意”来收合,转出下片,下片更是层层转折,“鲈鱼堪脍”以“季鹰归未”转,“求田问舍”以“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转,而“倩何人英雄泪”又与“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结构曲折而又严谨。(2)在用典贴切达意上,本词既有张季鹰为吃鲈鱼而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所羞、桓温感叹“树犹如此”的明用,又有“栏杆拍遍”的暗用。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仅使词意婉转,而且还紧扣主题,丰富了词的内涵。(3)情景交融,虚实相济起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之情。接着遥望远山,以“

9、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景中寓情。采取移情于物的写法,写远山“献愁供恨”,以虚写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观景物上。这样整首词更加曲折有味,词的主旨更加深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巧用典故,含蓄蕴藉运用典故,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本词全篇用典,事事切合主题:借孙权创立大业抒发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借刘裕表达抗敌救国的决心;借元嘉草草北伐失败的故事,讽喻当朝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重蹈覆辙;而佛狸祠的情形则是警示当道,要坚定北伐的信念,否则时日一久,风俗一变,收复失地便更加无望;而自比廉颇,借廉颇之事表达自己人虽老,雄心犹在,报国决心不变的情怀。(2)借古讽今词中恰当地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即用历

10、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词人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独白。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借怀古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爱国之情。课堂探究破重难 本栏目通过课堂讲练互动,聚焦重点,剖析难点,全线突破 1文题解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词题。建康,古城名,今江苏南京市。赏心亭,在建康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赏心亭,登上此亭,可以赏心悦目。但是词人登临时,北望长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只有不尽愁绪滚滚而来。永遇乐京

11、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词题。京口北固亭: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北固者,北方稳固之谓也。但半壁江山在敌寇铁蹄的蹂躏下,“北固”只是徒有其名。“怀古”,缅怀古人,以抒发自己的情怀。2结构图示3课文译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千里楚天一派凄清秋意,水随碧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遥岑远目,献愁供恨,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岭,仿佛都在传送愁恨,有的玉簪螺髻。像玉簪,有的如螺髻。遥岑:远山。岑,小而高的山。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

12、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夕阳斜照楼头,孤雁声声哀啼,我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江南游子。把吴钩宝刀反复端详,把栏杆全都拍遍,没有人能会,登临意。够理会,我此时登临的心境。断鸿:失群的孤雁。江南游子:作者以北方人客居南方,建康在宋时属江南东路,故有此称。吴钩:兵器,似剑而刃弯,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 不要说什么鲈鱼味美,秋风吹,我能学季鹰为吃鲈鱼归未?弃官归去?脍:把鱼、肉切细。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

13、羁 宦 数 千 里 以 要 名 爵?遂 命 驾 便归。”求田问舍,更不会学许汜买房置地,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要是那样将羞于去见有雄才大略的刘备。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而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词人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不愿做一个只知求田问舍、添置家产的人。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可惜 可惜大好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岁月白白流逝,徒然为风雨飘摇的国势忧愁,树都会如

14、此!愁老!人又怎能不老呢?忧愁风雨:为风雨(飘摇的国势)忧愁。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倩何人唤取,红巾啊,请哪个人能唤来红巾 翠袖,揾英雄泪?翠袖的美人,为我擦拭英雄末路的悲泪?倩(qin):请。揾(wn):擦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千古江山:即江山千古。意为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仲谋:孙权的字。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演出歌舞的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

15、去。风吹而去。风流:指英雄业绩。总:都,全。去:离去。斜阳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巷,人们说寄奴曾在这里居住。住过。寻常:普通,平常。巷陌:指街道。寄奴:南朝宋武 帝 刘 裕 的 小 名,他 生 长、起 兵 都 在 京口。想当年,金戈想当年,北伐队伍兵强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马壮,气吞万里如猛虎。当年:指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之时。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元嘉草草,封狼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 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回头北顾。北望。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草草:即草率出师。赢:剩。仓皇北顾:形容宋军仓

16、皇南逃,又时而回头北望,担心敌军追赶的样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四十三年过去了,在遥望中我还记得,烽火扬州路。当年战火弥漫扬州路。四十三年:辛弃疾于 1162 年从北方抗金南归,到 1205 年任镇江知府写这首词时,已经过去 43年。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过去的事情哪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一片神鸦社鼓。乌鸦的噪声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响成一片。可堪:哪堪,怎堪。堪,能。佛狸祠: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神鸦社鼓:吃祭品

17、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佛狸祠前频繁地迎神赛社。凭谁问:廉颇靠谁来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了,饭量还好吗即身体还强壮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写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1)江景、山景、落日、断鸿等。(2)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

18、,笔力遒劲。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那么词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致?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望。南望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词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之块垒。“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词人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和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词人,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2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为何

19、自称“江南游子”?自称为“江南游子”,表明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3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谈谈你的理解。(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

20、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了,然而又有谁能给予他慰藉呢?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写了哪几个人物?为什么要写他们?(1)孙仲谋和刘裕。(2)原因:都曾在京口。孙仲谋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表明这样

21、的英雄当世已无。5天下英雄何其多,词人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孙仲谋的风流余韵虽已荡然无存,但他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这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仲谋既激励自己,又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担忧。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先用张季鹰之典。晋朝张翰字季鹰,为官时,一日“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为官可以忘情世事,追求个人的“适意”,但词人

22、自己却因家乡沦落金人之手,有家难归,只能永远客居江南了。“休说”“归未”,意含否定,既写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政务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再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矢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志。许汜向陈登请教买地置屋之事,为人所不齿;而蜀主刘备,素有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为人敬仰。作者一生以功业自许,忧国伤时,矢志恢复,假如自己今后真的变成了像许汜一样的琐屑小人,囿于个人生计,求田问舍,无济世之志,那么,自己还有何面目去见当今那些舍身忘家的刘备式的英雄人物呢?以上两典连用,衔接极其自然。通过否定张季鹰与许汜,申述了自己志之所在。最后用桓温之典直抒心声。桓温北

23、伐时见过去种的柳树已十分粗大,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借此写出了自己的担忧和时间的紧迫:时间一年年过去,光阴虚度,恢复无期,自己的夙愿依旧不能实现。自然界的树木尚且经不起时光淘洗,变得摇落枯萎,日渐衰老,更不必说风雨飘摇中不胜愁苦的人了!至此,三次引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也把全词主旨作了具体说明,使人对其“登临意”有了深切的了解。7永遇乐全文用典颇多,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以为如何?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

24、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而辛弃疾用典明显体现出这样的特色,即“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最后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8据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苏轼与辛弃疾两人的掌故。试对两位词人的风格作一比较与评价。苏轼与辛弃疾虽同为

25、豪放派代表人物,但两人的词风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苏轼今存词六百余首,其中约半数仍为典型的婉约风格,另有近一半的词作取材多样,词的表现内容得到极大拓展,词的境界也趋于开阔,这是苏词最大的贡献。而辛弃疾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南宋后期,民族矛盾趋于尖锐,政治斗争也日渐复杂,因而辛弃疾的词作在表现个人政治得失的基础上更多地渗透出历史的沉重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且其词作的多数内容与爱国抗金相关,这是由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这一点上他颇类似于陆游。因而,在词的题材范围上,辛词不如苏词广阔,但政治性却更胜一筹。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首先,苏轼是南方人,而且是文人出身,所以他的性格中多的是意

26、气风发,就算是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也只是作为文官的地位,所以苏轼的词中我们看不到像辛弃疾那样的金戈铁马之声,更多的是一种胸怀的旷达。而辛弃疾则是北方人,我们知道北方人一向比较豪放。出身于军队将领的辛弃疾,诗词中自然有一种军人的坚毅、果断,兵甲之声充塞于耳。其次,从写作的年龄看,当时苏东坡正处在壮年,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自然有一种失落和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而辛弃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则是想继续效力,更多的是感慨当初、不愿老去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写作上的不同。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考点阐释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

27、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考查方式主要表现在:分析关键字(多为诗眼)的作用;理解关键诗句(多为名句的含义);品味整首诗歌的语言特色。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一)诗歌语言结构特点(1)语序颠倒。诗歌中的倒装也称“倒文”,主要是为了照顾诗句的平仄和押韵,有时是为了照顾对仗。但倒装以后,常常起到强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定语挪前或移后、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等。(2)叠词对句。叠词对句的使用能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语意的作用。(3)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

28、成分省略,特别是省略动词的句式常常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例如连用多个意象名词,省去常规句中的动词,能让描写更像是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二)诗歌的语言风格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重意境、有韵律美。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豪放。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和炽热的感情灌输到诗作中,就使自己诗作的风格变得豪迈奔放,明朗潇洒。“诗仙”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2)沉郁。豪放好似火山爆发,沉郁仿佛海底潜流。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时,就使自己的诗作风格变得深沉忧愤、情感浓郁。沉郁风格的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3

29、)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说出,而是经过委曲婉转之后才流露出来,使感情表达得更深沉、更有余味。(4)含蓄。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5)通俗。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是通俗。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都推崇通俗,白居易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的大诗人。(6)自然。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荷花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7)平淡。与自然相同之处在于不加雕琢,与自然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力求朴素。自然讲究天然而成,平淡显现朴实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8)工丽。既讲究对仗工整,又讲究辞藻华丽。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

30、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极工丽,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是否工丽,不仅要看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且要从意境着眼。(9)雄浑。气势雄伟,含意深沉。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及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堪称雄浑佳作。(10)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物,而且动静得宜,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11)风趣。具有这种风格的诗歌,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是在幽默诙谐之中含有深意,严肃而不油滑。如范成大四时田

31、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风趣之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方法突破(一)“炼字”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结合该字所在的诗句描述景象。分析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蕴含的情感。从答题角度上要注意:词语含义;词语所用手法(若有的话);营造意境;表达情感。从答题规范上要注意:分析要准确;分析要具体,扣住语言,展示分析过程,不可架空分析,泛泛而谈;要联系全篇主旨和意境,不可孤立分析某个字。(二)“炼句”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

32、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解题步骤】理解诗句的含意。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或蕴涵的情感。可从该诗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和该诗句在该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加以考虑。课堂内外话阅读 本栏目通过挖掘课内素材,时鲜素材,广泛阅读,全面提升 南宋,一个纷乱四起的大争之世,群雄逐鹿,豪杰云涌。我们崇敬精忠报国的岳飞,崇敬勇冠三军的韩世忠,崇敬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但是,也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孤独的英雄辛弃疾!他用疾驰的马蹄踏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惊雷,他用手中闪光的长槊舞出浩然的罡风!他曾带领精锐人马,夜闯金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并将其带到建康斩首示众。虎胆龙威,战功赫赫。他那波澜壮阔的征程如

33、此精彩,然而又如此短暂,就如一颗流星划破天宇,最终落入南宋朝廷这片绝望海渊,没有荡起一丝涟漪!应用角度 壮志难酬;忧国忧民;至直至善;做人原则;勇者;永不改变。精彩运用 1.你无所遇合,所以你无所作为,即便你风云奔走,即便你文章激斗,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还是依旧。而你万字平戎策,只换得东家种树书。可惜你那英雄之才搁不住,忠义之心放不下,刚大之气抑不平,你终于发抒于心,倾注于纸,握一管如椽之笔,蘸那腔似潮之血,把原本风流的一代词史,涂抹得慷慨悲凉,让人从南宋一路吟来,一路和来,流行成普及读物。于是,你留住了身前生后名。只可惜不是勒石燕然,不是饮马黄河,不是痛饮黄龙府,甚至风波亭都不是,你所有的,

34、你留驻的,无非是那些长长短短的词句。但我依然看到一颗火一样炽热、海一样深沉的南宋的良心。打开书,打开那一章四节的古代文学史,眼前满是你飘飞的意象:有你醉里挑灯看剑,眼前万里江山的睥睨气势;有你落日楼头、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游子心绪;还有你临终时那几声振聋发聩的长呼:杀贼杀贼杀贼2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的本色是政人。他亲身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诸葛亮、范仲淹、贾

35、谊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词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词,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

36、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4多少次,他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他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他的梦乡是铁马冰河;多少次,他的眼前是大漠孤烟可是他不敢回首,回首之后那情那景只能在灯火阑珊处,只会令他望尽天涯路。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饱含着他多少无奈与悲凉,饱含着多少壮志难酬与英雄气短的苦闷!5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南方,那个叫作“南宋”的国家,当他的栖居地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

37、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会被收复,失雁会再次北归。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地望向北方。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被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他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得生疼,他被压在人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不是走不动,而是不愿意走,他没想过离开吗?可他分明在浓得化不开的笔墨里追随季鹰的鲈鱼而去,他不愿走,因为他爱着这片土地,因为他的戟没有断,他北飞的信念

38、已经深深植入土地,他明白,他和许汜不是一辈,他是一只孤独的鸟儿。导读: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沙场浴血方得写成,而一个词人的成名,往往比一介武夫更备受时势的折磨与煎熬。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词人加武将的辛弃疾,走入作家梁衡笔下,文章笔力纵横驰骋,内容驳杂丰富,见解独到深刻,值得我们反复赏读。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

39、,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

40、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挥刀纵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忠臣,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

41、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说到辛词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有人说辛词也婉约,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又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我常想,要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42、。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之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敲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词人之道。终于被他修炼到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高分启示:学拟题本文标题传神地描述了辛弃疾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体现了本文借词评人的行文思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钦敬。学对比第四段的对比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二是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象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描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学用词“拍”有一种力度,一种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气质;“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温示提馨请 做:课 时 作 业 6(点击进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