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08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自读文本 中外诗歌四首(鲁人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楷模(ki)热忱(chn)应召(zho) 解甲归田(xi)B薄弱(b) 流淌(tn)悬挂(xin) 济济一堂(j)C戎马(rn) 遣散(qin)斡旋(w) 湮没无闻(yn)D仁慈(c) 世袭(x)戍守(sh) 载歌载舞(zi)【解析】A项,“解”应读“ji”;B项,“悬”应读“xun”;D项,“载”应读“zi”。【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美国人几乎都知道没有华盛顿领导他们欲血奋战,就没有一个独立、自由的美国。B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悍卫了自由的理念。C我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效劳国家已经45载。D我希望因为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

2、,会随着我不久以后长眠地下而淹没无闻。【解析】A项,欲浴;B项,悍捍;D项,淹湮。【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日,东莞市作家协会虎门分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晚会,来自虎门多条战线的会员济济一堂,聚首虎门富莱大酒店。B西南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市民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C专家指出,如果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眼光,不能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就可能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湮没无闻。D中国足协昨天听取媒体对新一届中国女足主教练入选的意见,但显然,中国足坛眼下已经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女足主帅人选,首次失去女足世界杯参赛

3、资格的中国女足前景难卜。【解析】A项,“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C项,“湮没无闻”,形容名声、事迹被埋没,无人知道。D项,“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B项,“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B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C郭沫若开创一代新诗风的女神、

4、聂耳创作激动人心的时代战鼓义勇军进行曲、巴金创作震撼世界文坛的家,也都是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D该集团的资金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C项,主谓搭配不当。D项,“然而”关联词使用不当,改为“因而”。【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

5、“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_。”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竟然忘记了凡尘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ABC D【解析】眼、身、心符合逻辑顺序,同时中“迷住”和“竟然”情感一致。【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华盛顿受命以后,历经千辛万苦,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军队,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在1783年使这块新大陆赢得了自由。这个时候战功赫赫的华盛顿无疑是举国上下最有威望的人,但他谢绝了黄袍加身的提议,功成身退,平静地回到自己的庄园,过起独立战争以前的生活。临行前夕他只是利用他的巨大威望做了一件事,亲自解散了打赢这场独立战争的军队。当他确知

6、国会没有钱可以遣散他的将士时,他所能做的就是以他在八年戎马生涯中建立起的全部威望,站在将士们面前,告诉他们美国真的没有钱,大家就此回家做个好公民。这些第一代美国公民无条件地服从了他们崇敬的统帅最后一个命令。无论是二百多年前的那一刻,还是今天,美国人几乎都知道没有华盛顿领导他们浴血奋战,就没有一个独立、自由的美国。据林达夫妇在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所说,在美国国会大厦里至今仍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开国元勋济济一堂,那是美国的开国大典。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记载了华盛顿向国会交出军权那简单而动人的一幕,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

7、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这个仪式如此简单,却如此庄严。它不仅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感动了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当华盛顿发表简短讲话时,每个人的眼中都饱含着泪水。二百多年后,我每一次读这一段文字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我相信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从中知道在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中,即使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不是唯一的目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放弃的目标;而所谓公职、军职一类的东西,对他们

8、说来,是可有可无的。6“这个仪式如此简单,却如此庄严”这个句子中,“这个仪式”指代什么?如何理解“简单”“庄严”这两个词语?_【答案】“这个仪式”指华盛顿向国会交出所有职务的仪式。“简单”是就华盛顿交出职务过程简洁来说的;“庄严”则是对华盛顿以天下为己任,视荣誉地位而不顾的风格和风范的崇高赞颂。7在上面第一段中,作者提到华盛顿在临行前夕做了一件事,即解散跟他苦战八年的军队,作者选用这则材料的目的何在?_【答案】从“这些第一代美国公民无条件地服从了他们崇敬的统帅最后一个命令”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华盛顿在将士心目中的地位之重,也进一步写出华盛顿的伟大,受人尊重。8独立战争八年的艰苦可想而知,可作者为什

9、么在文中仅仅用“华盛顿受命以后,历经千辛万苦,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军队,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在1783年使这块新大陆赢得了自由”这句话就一笔带过?_【答案】因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表现华盛顿视荣誉而不顾的崇高品格,而不是去表现他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9上面段落中“我从中知道在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中,即使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不是唯一的目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放弃的目标;而所谓公职、军职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说来,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_【答案】对于一个人来说,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真正重要的是“生命、自由和幸福”。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1013题。择死与择生张曼

10、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抑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

11、”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唯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的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

12、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做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的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

13、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既成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屈原择

14、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挺起的脊梁。10解释下列语句的含意。(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_(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_【解析】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组织答案。【答案】(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11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_【解析】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答案】自古以来,

15、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12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_【答案】示例: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提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16、。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13请简要陈述“屈原择死”与“史迁择生”的崇高意义。(1)屈原择死:_(2)史迁择生:_【答案】(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做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史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四、语言表达14请以“选择”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外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写一句话。例句:面对名利之巅,庄子却选择拒绝世俗于漆园蓬门之外的自由生活。_【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注意仿句与例句在句式上要一致;另外,所用的修辞手法也必须相同,最后还要关注题干中是否还有其他特别的要求,如本题中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答案】(示例)面对权力之

17、巅,华盛顿却选择重新开始与牛马为伍的田园生活。面对科学桂冠,居里夫人却选择继续埋头于科研的生活。15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为“自驾游”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0字。自驾游是自驾车旅游的简称。自驾游有组织,有计划。自驾游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自驾游主要的交通手段是自驾车。自驾游的兴起,符合年轻一代不愿意受拘束,追求人格独立和心性自由的心理。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需要筛选有效信息,对于定义来说,有效信息往往包括描述对象、描述对象的特征、描述对象的作用等。对于本题,属于关键信息,作答时根据定义的形式组织语言即可。【答案】自驾游是有组织、有计划,以自驾车为主要交通手段的旅游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