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91KB ,
资源ID:86964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96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

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如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A. 筒车B. 翻车C. 耧车D. 曲辕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A筒车和D曲辕犁是唐代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B翻车出现在东汉末期,只有C耧车是西汉时期重要的将翻土和播种紧密结合的农业生产生产工具,答案选C。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2、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就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应关注以下几种:耒耜,耧车、犁壁、耦犁,曲辕犁,翻车和筒车。2. 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A. 我国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

3、用【答案】A【解析】材料中“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粪药”表明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A项正确;仅据材料中“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并不能看出技术领先世界,故B项错误;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主要反映了精耕细作,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

4、.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作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注重市场营销策略,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长沙铜官窑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故A选项错误;长沙铜官窑也不能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故C选项错误;材料虽然反映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但也不能说明其产品主要销往海外,故D选项错误。故选B。4. 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

5、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证明,北宋时期A. 商业发展业已超过农业B. “草市”具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 “市”突破了时空限制D.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可知,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商业发展业已超过农业,排除A;材料反应的是城市商业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农村草市的信息,排除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5. 明代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

6、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 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C. 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较高D. 明私营手工业发展迅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代万历年间”说明这个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在明代,明清两代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选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另外“油工” “佣”反映的是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CD在材料中也有很明确地反映。6.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

7、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西班牙、英国、法国B. 意大利、法国、荷兰C. 英国、意大利、荷兰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并没有主要用于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大量用于购买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它们应被称为“黄金漏斗”;17世纪,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垄断了航运业,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故荷兰是“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中心地位被取代,是“新航路的受害

8、者”,故D正确;英国不是“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法国不是“新航路的受害者”,排除A;西班牙、葡萄牙被称为“黄金漏斗”,排除BC。【点睛】7.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B.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答案】D【解析】英国击败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而英国击败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殖民霸权不断转移、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和荷兰均属于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西班牙、荷兰、英国均是殖民扩张,均是“不得道”的行为,不存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旨在依托再现的史实揭示历史发展实质问题的能力。海上世界殖民霸权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而其综合国力又由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方式决定。8. “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蕴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人类获得“一个巨大的新能源”的关键是A. 机器的发明B. 蒸汽机的改良C. 电力的应用D. 石油的开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

10、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巨大的新能源”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的蒸汽能源,而人类获得这一能源的关键是蒸汽机的改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机器的发明与蒸汽能源的使用并无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D选项错误,石油的开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 商品输出

11、早期殖民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C。【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0. 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

12、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C.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北美洲和日本都积极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故D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开辟了新航路,不能产生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北美洲和日本的效果,排除A;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13、不可能利润主要流向北美洲和日本,排除C。【点睛】11.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 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 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

14、传统的自然经济,C项正确;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比较薄弱,没能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A项错误;直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才逐渐兴起并成为了进步思潮的主流,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才得以出现,D项错误。12. 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 AB段B BC段C. AB段D. DE段【答案】D【解析】【详解】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1949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因此不是一直呈下降的趋势。DE

15、段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和C三个阶段均是正确的阶段特征,排除。【点睛】梳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原因:洋务运动诱导;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本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税收放宽开办厂家的限制2.19世界末20世界初,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众自发的爱国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思想;最重要的是,一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内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3.1927-1949(国民政府前10年-新中国成立)曲折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前10年出台了

16、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抗战时期,日占区对当地企业实行“军统治”,国战区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与美国签订卖国条约,美货涌入,挤压国货,国民党实行苛捐杂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4.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3. 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A. 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

17、.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顺利开展C. 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 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1947-1952年全国土改,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正确;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是土地公有制,A错误;材料中发展农业的措施不能扭转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排除C;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14. 1982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曾说:“这几年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

18、领导。”这说明当时A. 推行市场经济成为党内共识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国家认可D. 中央认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这几年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说明当时中央已经认识到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故D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故A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所有制结构,故C错误。15. 40年来,鉴于我国各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等开放条件差异,我国采取了分阶段、按次序、有节奏地渐进式开放模式。以下与我国对外

19、开放步骤一致的是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故B正确;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设立经济特区,排除CD;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设立经济特区,然后是开放沿海城市,故A错误。16.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1904年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在上海的“王兴昌记”

20、诞生。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反映A. 近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 西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服饰C. 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变迁D. 全盘西化是社会变迁的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西装的传入,中国出现了中国人缝制西服的店铺,而且在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些现象说明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说明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的变迁,C正确;西装在近代中国并不普遍,其在中国出

21、现和发展并不能证明近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西装是外来服饰,不是中国民族服饰,排除B;D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特征,排除。17.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你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观看“样板戏”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A. B. C.

22、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常识【详解】不可能,清朝前期等级森严,而且改良旗袍是在近代中国才出现;不可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还没有地铁;不可能,“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中苏关系紧张,不可能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不可能,深圳是在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而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故A. 正确,排除BCD。【点睛】组合类选择题答题技巧:(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

23、,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18.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可能出现的是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网吧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坐地铁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

24、视节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可以出现在1943年场景中,故选A;1943年网络还没有出现,不可能出现网吧,排除B;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始建于1863年,排除C;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于1958年,因此1943年不可能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排除D。【点睛】19.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 资本主义各

25、国政坛丑闻频出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答案】A【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0.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材料中的“严重缺点”主要是指A. 美国金融市场具有不稳定性B. 美国政府不关心人民疾苦C. 美国股票投机活动十分猖獗D. 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

26、详解】由于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导致了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生产的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选D;AC不符合材料中的“严重缺点”,排除;B不是经济制度的缺点,排除。【点睛】21. 1979年撒切尔政府实行全面减少货币供应,提高银行利率,紧缩信贷,削减税收,精简政府机构,严格控制并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以抑制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说明英国政府力图A. 建立福利国家B. 恢复自由放任C. 减少国家干预D. 发展知识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撒切尔夫人减少货币供应,提高银行利率,紧缩信贷,削减税收,精简政府机构,严格控制并削减政府开

27、支,减少财政赤字,以抑制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正确;撒切尔夫人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税收,意味着降低福利,排除A;减少政府干预不等于恢复自由放任,排除B;知识经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其主要特征是发展高科技,排除D。22.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新经济”出现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产业结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即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28、,在20世纪九十年代“新经济”出现,A正确;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的政策,其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但并未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错误,排除B、C、D。23.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需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A. 积极实施新经济政策B. 将大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C. 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D. 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从时间和“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等信息可

29、以看出,这一时期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故为新经济政策,A正确;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经济,而非计划经济形形式改造资本主义,排除D。24.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弊端

30、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符合要求的是 B 项。A 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D两项时间不符。考点:斯大林体制点评: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这种体制的积极方面也需要掌握。25.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说过,“戈尔巴乔夫使我想起决定用油漆盖住自己家墙上污点的人。但是在开始刷墙的时候看到一块砖在晃动,他试图把它换下来却弄塌了整堵墙,在重新砌

31、墙的时候,又发现整个房基都腐烂了。”这段话认为苏联解体A. 是整个政治经济经济体制失败的产物B. 主要原因是内部民族矛盾C. 根源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 是西方国家采取冷战遏制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腐烂的房基”是指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他认为苏联解体是整个政治经济经济体制失败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而BC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BCD三项。26.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史实推论选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

32、交流A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B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内容,A中的“开始”不符合事实;B中“达成一致”错误;C中“清除了”过于绝对;D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影响27. 下面三幅图片是当今世界上三个区域性组

33、织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左至右它们代表的组织依次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它们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它们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 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它们是地区经济交往不断加强的产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左至右它们代表的组织依次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它们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它们是地区经济交往不断加强的产物。故C正确;只有欧盟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错误,排除ABD。2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

34、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 “冷战”秩序的建立B. 关贸总协定签署C.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D.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可知,它体现的是商品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A项是政治格局,不符合题意;C项是在1995年成立,不符合战争结束后;D项是经济区域化组织,与世界体系相违背。故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关贸总协定签署【名师点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1)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2)以美国为主导的,处于中心地位、特

35、殊地位(3)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4)包括金融货币、关税贸易、市场等方面内容。(5)建立在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基础之上。29. 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该国际金融组织是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的世界银行主要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故A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B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不提供货款,

36、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为目标,C不符合题意;欧盟属于区域性一体化组织,D不符合题意。30. 下图是德国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B.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C. 德国的汽车生产技术相对落后D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答案】A【解析】该图显示德国欧宝汽车零部件产自瑞士、匈牙利、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例如,许多著名的汽车厂家,在全世界采购零配件,价格低,质量高,不仅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促进了汽车零配件的生产。所

37、以图片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无关,德国的汽车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不符合史实,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符合历史事实,但和材料无关,故排除BC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1)依据材料,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2)在某中学举行的“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的学习研讨会中,组织者提供了四位美国总统的照片,要求参会的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题作主题发言。请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位(示

38、例不选)拟定提纲。示例:美国胡佛总统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应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或“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结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回答:美国总统(除胡佛外任选一位): 危机 应对 结果【答案】(1)观点: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苏联式经济手段,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答案1:同意。因为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其他如限制私人企业的自由经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等皆可),这在形式上带有典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答案2:不同意。因为新政虽然采取了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维护的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的

39、调整和改造,这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天壤之别。(2)罗斯福总统危机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应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结果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信心。里根总统危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局面。应对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结果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但也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克林顿总统危机美国经济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应对“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结果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40、解析】【详解】(1)观点:根据材料“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苏联式经济手段,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答案: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以同意为例,侧重罗斯福新政中,尤其是工业复兴法中对企业的限制和对工人利益的照顾,具体而言,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其他如限制私人企业的自由经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等皆可),这在形式上带有典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2)以罗斯福为例。罗斯福总统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执政前,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严重危机。应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执政之后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

41、手段应对经济危机。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信心。32. 材料一,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材料二,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材料一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2)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二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答案】(1)论证

4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的发展后劲不足。(2)叙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19791980年在广东和福建建立经济特区,形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新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深

43、入发展的重要标志。【解析】【详解】(1)论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为快速实现工业化,实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的发展后劲不足。(2)叙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重大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1980年在广东和福建建立经济特区,形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所学知

44、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新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

45、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主要措施应该包括: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召开

46、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形成了二战后很重要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认识: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看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另一方面要规避其中的风险,趋利避害。【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所学,可从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方面分析回答。(2)认识:根据“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得出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得出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看法:可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等角度分析回答。【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