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江阴市五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体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A、人体的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A正确;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错误;C、
2、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C正确;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理解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作用及血浆和血液的区别是解题关键,试题较容易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
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随着神经递质的释放,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
4、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的( )A生长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减少B甲状腺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减少C甲状腺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增多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切除垂体,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没有TSH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也下降解答: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
5、,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垂体也分泌生长激素,故切除垂体后生长激素也减少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重在把握其内在调节机制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A神经递质B氨基酸C血红蛋白D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
6、、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神经递质会有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氨基酸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水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环境中的成分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分为营养物质、调节物质、代谢废物,结合各自的作用进行识记5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7、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解答:解: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考生要能够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根据概念进行判断,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6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A顶芽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B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
8、侧芽生长C顶芽产生生长素多,促进顶芽生长D顶芽蒸腾作用强,水肥多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从而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作用解答:解: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形成顶端优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双重
9、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 )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解答: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不能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说明低
10、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关系,考查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的理解8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非特异性免疫,抗体C特异性免疫,抗原D特异性免疫,抗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抗原破坏、清除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为:解答:解:(1)抗蛇毒血清中含有能与蛇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抗体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因此
11、这一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2)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的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说明蛇毒是抗原故选:C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2015届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合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而设问9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
12、性 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B,选择c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答:解:据题中信息可知,对2,4D敏感的应是双子叶植物杂草,即图中的A,而图中的B是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应为c点,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选
13、:D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解题的关键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选用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且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为除草剂10下列群落的演替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新岛,几十年后出现了动植物等生物群落B长年覆盖的冰川融化后所暴露的地区,逐渐出现了生物C某山地森林大火几年后重新出现了生物群落D美国某森林群落是由密执安湖裸露的沙丘经过1000多年演化而来的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14、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新岛,几十年后出现了动植物等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长年覆盖的冰川融化后所暴露的地区,逐渐出现了生物,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C、某山地森林大火几年后重新出现了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美国某森林群落是由密执安湖裸露的沙丘经过1000多年演化而来的为初生演替,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1如图表示有限
15、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答: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正确;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错误;决定种
16、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正确;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属于容易题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促进果实成熟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D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
17、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解答:解:A、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B、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主要作用
18、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C、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C正确;D、生长素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但生长素高浓度抑制植株生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13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种群是蛇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C该生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9、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昆虫蛙蛇,植物鼠蛇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解答:解:A、蛇位于两条食物链的最顶端,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A错误;B、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B正确;C、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昆虫、蛙、鼠、蛇可以看做五个种群,C正确;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调整了原有的食物网的营养结构,可以减少病虫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意在强化
20、学生对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
21、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故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B错误;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C错误;D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
22、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5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解答:解:A、蚯蚓是分解者,属于营腐生的动物,A错误;B、硅藻是原核生物,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但利用的化学能制造有机物,C错误;D、酵母菌是分解者,属于营腐生的真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知道其功能1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
23、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由共同进化形成的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共同进化形成的A正确;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D、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
24、成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7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25、解答:解:A、信息传递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A正确;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D、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有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8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时,尿量减少D食用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
26、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时,尿量减少,C正确;D、食用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
27、泌增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属于中档题19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 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大部分是蛋白类,而性激素是类固醇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答:解:激素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对生
28、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正确;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正确;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协调完成的,错误;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激素调节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和激素调节的特点,可以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对比记忆,便于牢固掌握20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又摄入较多蛋白质,人们应采取以下哪种食物结构( )A以绿色蔬菜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D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9、分析:生态学原理就是生物在其存在的各个水平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平衡与均衡关系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1)系统性原理(2)稳定性原理(3)多样性原理(4)耐受性原理(5)动态性原理(6)反馈原理(7)弹性原理(8)滞后性原理(9)转化性原理(10)尺度原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A、以绿色蔬菜为主,能量总消耗减少,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较少,A错误;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能量总消耗增加,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C、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能量总消耗增加,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较多,C错误;D、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能量总消耗减少,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正确故选:D
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1如图所示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上传导的速度与突触数量多少有关C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可在点测到膜电位变化D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可在点测到膜电位变化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突触包括轴突胞吐型和轴突树突型,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吐或树突,因此
3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向左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中共有2个完整的突触,A错误;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存在时间上的延搁,因此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上传导的速度与突触数量多少有关,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向左),因此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可在点测到膜电位变化,C正确;D、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可在点测到膜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32、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等过程,同时能抑制过程C和一定发生在同一器官D在肌肉细胞中,的产物可以是CO2、水或乳酸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表示血糖的三个来路,表示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表示血糖的三个去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主要有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去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其主要有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来路解答:解: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其主要有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来路,为血糖的来路,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主要有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去路,血糖的去路主要包括
33、、等过程,同时能抑制过程,B正确;C、葡萄糖能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但是肌糖原不能,C错误D、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充足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调节的过程的理解和运用2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B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D过敏反应在已免疫机体再次受到相应物质的刺激时才会发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非特异性免
34、疫:(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 (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2、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解答:解: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A正确;B、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B正确;C、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D、
35、过敏反应在已免疫机体再次受到相应物质的刺激时才会发生,D正确故选:ABC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样方面积为1m2,样本数量足够大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
36、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解答:解:A、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B、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D、在用样方法取样时,样方面积大小适中,根据调查的不同的生物类型确定样方面积的大小,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
37、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关键是能够掌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以及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25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纵向插入锡箔;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C给予单侧光照射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把放在匀速转盘中,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感受光的部位时胚芽鞘的尖端,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住,不能感光,无论有无单侧光,都直立向上生长;有光时,向光弯曲生长,无光时,直立
38、向上生长;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所以无论有无单侧光,都直立生长;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所以在有光时,向光弯曲生长,无光时,直立向上生长;没有尖端,没有生长素的来源,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给予右侧光照时,向右侧光源生长的是,B正确;C、给予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正确;D、若将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此时胚芽鞘各侧均匀受光,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应该直立生长,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胚芽鞘生长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生长素相关知识的考查在2015届高考中出现较多,其中以生长素分布和
39、运输为主解答胚芽鞘长不长以及如何长问题的关键是判断胚芽鞘下部生长素的含量及分布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共65分26如图所示是人体体液调节的局部示意图,A细胞分泌的物质C作用于B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若C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是垂体细胞(2)若A细胞是浆细胞,则A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细胞增殖分化来的,进入血液的C是抗体,若C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则A为胰岛A细胞细胞,引起其分泌量增加的最直接因素是血糖浓度的下降(3)如果A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正常人在气温下降时,C物质的分泌量会上升,激素C的靶细胞能否为下丘脑细胞?能试简
40、要说出理由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分泌(4)小王喜欢喝某品牌果醋饮料,在一次喝了250mL果醋饮料后,血管中血浆pH会基本不变(上升、基本不变、下降)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C为A细胞的分泌物,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B靶细胞,故为体液调节的过程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则其分泌的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将作用于靶细胞垂体如果A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C物质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若A细
41、胞是浆细胞,其分泌的物质为抗体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若A细胞是胰岛B细胞,它分泌物质C为胰岛素,功能为降低血糖解答:解:(1)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若C物质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是垂体(2)若A细胞是浆细胞,则A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的,图中的B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属于抗原,所以进入血液的C是抗体若C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则A为胰岛A细胞,其引起其分泌量增加的最直接因素是血糖浓度的下降(3)如果A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正常人在气温下降时,C物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上升,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同时,C物质
42、甲状腺激素由于分泌过多,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的分泌(4)小王喜欢喝某品牌果醋饮料,在一次喝了250ml果醋饮料后,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会基本不变故答案为:(1)组织液 垂体(2)B细胞或记忆细胞 抗体 胰岛A细胞 血糖浓度的下降(3)上升 能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分泌(4)基本不变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27如图所示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
43、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2)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3)缩手反射时,兴奋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A中,只能由A释放作用于B(4)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5)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
44、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收缩、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收缩、不收缩)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分析:分析甲图:根据d处突触结构或神经节可知,f为感受器,e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A为突触前膜,结构B为突触后膜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f表示感受器;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乙图是突触结构,对应于甲图中d(3)缩手反射时,兴奋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A中,只能由A释放作
45、用于B,因此兴奋不能由B传到A(4)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物质会一直与下一个神经元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5)兴奋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切断c处,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但刺激b处,肌肉会收错故答案为:(1)感受器 内正外负 (2)d(3)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A中,只能由A释放作用于B(4)使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 (5)不收缩 收缩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
46、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8如图所示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1)上图中表示记忆细胞(2)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3)当“病毒”侵入到组织细胞中后,机体一定要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病毒,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才能最终清除病毒(4)HIV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T细胞细胞,逐渐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或)(填图中数字)(6)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
47、原因是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消灭SARS病毒的抗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其中表示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的过程;I表示记忆细胞;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表示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表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解答:解:(1)图中I表示记忆细胞(2)体液免疫中,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大多数抗原需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进而呈递给B细胞(3)当“病毒”侵入到组织细胞中后,机体一定要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病毒,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才能最终清除病毒(4)HIV侵入
48、人体后,只要破坏T细胞(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其免疫过程主要是以及(6)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消灭SARS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故答案为:(1)记忆细胞 (2)吞噬(3)细胞 体液(4)T细胞 (5)(或)(6)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消灭SARS病毒的抗体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9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49、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1)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组织液,呼吸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毛细血管动脉端,B为毛细血管静脉端;为细胞内液,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为红细胞,构成内环境解答:解:(1)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
50、管壁细胞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所以其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是组织液呼吸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答案为:(1)组织液 淋巴 神经体液免疫 (2)组织液 细胞内(液)(3)中含较多的蛋白质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特点30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
51、后回答下列问题:(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a(填a或b)(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b(填a或b),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不同(相同,不同),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表示为环境阻力(3)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预期若干年后该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主要依据年龄组成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曲线b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
52、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答:解:(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资源充足,空间无限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a,即J型曲线(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b,即S型曲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不同;图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为环境阻力,即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并且可以预期若干年后该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故答案为:(1)a(2)b 不同 环境阻力(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
53、组成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31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浮游动物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
54、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鸟 土壤质地 光照 水体肥力 稻田杂草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实验中为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重复实验;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增加,使营养结构变复杂,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学生抓住实验的两个基本原则,单一变
55、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即可解题解答:解:(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4)放养鱼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鸟类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故答案为:(1)减少实验误差(
56、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5)点评:本题以稻田养鱼实验研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32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
57、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植树造林(多种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排放)(3)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上图1中过程的复杂程度有关(4)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3.0107kJ(5)参与过程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群落)(6)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物质可以反复利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
58、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通过食物链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物质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率为10%20%2、分析图1,是指的无机环境到生产者,因此指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代表绿色植物到消费者表示捕食关系,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3、分析图2,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
59、,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3108kJ10%=1.3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 kJ1.5109kJ=3.0109 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3.010910%10%=3.0107(kJ)解答:解:(1)分解者能将动物遗体残骸、排泄物、植物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重新利用 (2)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循环的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降低空
60、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动植物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4)图2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3108kJ10%=1.3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 kJ1.5109kJ=3.0109 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3.010910%10%=3.0107(kJ)(5)生物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参与过程微生物的分解作
61、用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群落)(6)碳循环的特点是物质可以反复利用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答案为:(1)分解者 (2)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多种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排放)(3)(4)3.0107(5)生物群落(群落) (6)物质可以反复利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
62、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33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378条(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把酵母菌培养液
63、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取样前振荡试管;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酵母菌密度太大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4)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O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1.51.23
64、.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如图所示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5)如图所示请在坐标
65、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2、分析表格的数据: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内,都是25摄氏度的酵母菌的数量最多,所以25摄氏度为酵母菌的最适温度解答:解:(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
66、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105=90:25,N=378条(2)该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错误是: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取样前振荡试管;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3)在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密度太大,所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4)利用血球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所以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5)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故答案为:(1)样方法 378(2)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取样前振荡试管 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3)酵母菌密度太大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相邻两边及其顶角)(4)抽样检测 温度 25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5)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