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37.50KB ,
资源ID:86941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94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1、单元评估六(第六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立场表示十分兴奋和拥护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B)A正式确立中共领导的政协制度B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C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调动了少数民族参政的积极性解析:由材料中此时的北京还称“北平”,可知此时新中国尚未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参加了政协会议,而且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主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大会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

2、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此可知此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故选B。2“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这部宪法”(B)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1954年颁布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初步建立政协制度的是1949年第一届政协的召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都在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故排除A、D;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

3、中全会以后,与1954年宪法无关,故排除C。3毛泽东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这是因为新政协会议(D)A由全国各族人民选举产生B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参加C中国共产党起领导作用D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解析:A项,第一届政协的代表并不是经过选举产生的。B项,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参加,不能完全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共的领导作用。D项,从材料可以看出,政协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说明参加会议的代表非常广泛。故选D项。4近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

4、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B)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不同,因此B项正确。5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体,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制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此项规定体现了(B)A社会主义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C民主监

5、督原则 D直接民主原则解析:社会主义原则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指导思想是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的马列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材料“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体,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D不属于1954年宪法的原则,故排除。6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C)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以法律作

6、为反腐的工具C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D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材料强调了公民、党员、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表明了我党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B项排除;材料无法表明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7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 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C)A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是我国唯一一个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解析:根据材料“1982年

7、12月4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宪法保障,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排除;B项“唯一”说法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才起步,故D项排除。8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D)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解析:依据材料“19

8、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中国政治现代化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第一次跃进起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C)A辛亥革命、共同纲领、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C辛亥革命、中华人民

9、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解析:铲除专制政治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三大民主制度;“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是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基本轨道的标志。故选C。10下面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变化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开始年份1953年1966年2015年城乡比例814111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解析:表格显示城市和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大代表所代

10、表的人口数比例,城市和农村的比例逐渐缩小为11,这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渐完善,故A正确;材料比较城市和农村比例变化,不是城市代表比例下降,也不是农村代表比例上升,故B、C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城市和农村人口总数信息,故D错误。11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B)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B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C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D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1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材料中的规定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材料反映“一国两制”的实施有法律保障,没有涉及两岸交流的状况,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最早是针对台湾提出的,但在香港首先得到成功实践,C项错误。D项是根本目的,与材料强调直接意图是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不符。1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其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D)A突破了单一制国家体制 B必须发展好“

12、两制”C有权处理涉港的一切事务 D必须坚持“一国”前提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权力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其高度自治权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允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治的前提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因此D项正确。13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25页的封面故事,大标题是:“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B)A该杂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发展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95年到2007年的变化反映

13、出“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14“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而制定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刘少奇评价的这一文献是(B)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目前”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刚刚胜利时期,为筹备新中国成立,召开了第一次政协会议,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

14、临时宪法和施政纲领的作用,故B项正确。A项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排除。C项是1954年颁布的,此时新中国已成立,故排除。D项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规定了国家政府组织形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5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C)A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B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C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D“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解析:由材料可知,台湾岛内

15、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希望两岸交流保持正常态势,说明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C符合题意;一个中国的共识在“九二共识”中已经出现,A不正确;材料所述为地方行为,不代表政府行为,B不正确;D说法不准确。16加米涅夫在1917年4月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加米涅夫做出这一评论是因为当时的列宁(B)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度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列宁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要求立即进行

16、社会主义革命,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依据所学内容可知,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C项错误,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可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的由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中涉及的;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17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时说,这种民主形式可以“赋予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权力合法性以及公共决策合法性”。与这种民主形式相一致的制度是(B)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的“海选”制度解析:依据材料“赋予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权力合法性以及公共决策合法性”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民主制度是人民代表

17、大会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过表决方式集体行使职权和决定问题,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赋予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权力合法性以及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因此B项符合题意。18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时候、应当可以、的、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尽量

18、体现社会转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材料中“为、时、应、得、其、凡”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故A项正确。19198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利,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这番讲话的意义是(D)A从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B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C为全面开启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D为宪法的修改提供了指导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提到“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

19、“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说明在新形势下中国马上要启动对宪法的全面修改,而邓小平的讲话也为修改宪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D项正确。A项错误,从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是在1981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实现的,故排除。B项是具体措施,不是意义,故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依法治国是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故排除。20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C)A

20、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析:A项,政协制度初步建立是1949年政协的召开。B项,政协不是中国的执政机构,而是参政议政的机构。C项,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政协制度的发展,这一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1954年宪法,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职能,只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D项,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政治协商会议。故选C项。2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A)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

21、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因此其教训是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故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文革”的主要教训,应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浙江武义县后陈村首创了一个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第三驾马车”村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选产生,独立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利。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该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对

22、于上述事实的认识,最恰当的表述是(D)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解析:据材料“首创了一个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第三驾马车村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选产生,独立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利”可知反映的是基层民主建设,故D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政府权力,排除A项。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只是推动基层民主制度的探索而不是深刻实践,C项错误。23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公众参与”,要求政府广泛听取、征求和吸收人民的意见。行政规则或重大决策可以被诉,法院可以

23、审查其是否忽视或轻视重要且合理的意见。这表明(D)A新时期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B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C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新时期D在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是平等的解析: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法律体系的完备。B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的加强。C项,中国进入法制化新时期,应该是从1978年以后。D项,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要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行政规则、重大决策可以被起诉,说明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是平等的。故选D项。24如图是“习马会世纪握手”。这历史性的一握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回顾历史,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事件是(B)A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

24、民赴大陆探亲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D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解析: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大陆单方面的政治行为,两岸依旧是一种隔绝和对峙的状态,故A项错误。“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这是海峡两岸一种实质上的沟通与交流,故B项正确。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早已被打破,故C项错误。两岸直接“三通”时,彼此的联系已经相当密切,故D项错误。25“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C)A澳门的回归 B“九二共识”的

25、确定C中国的强大 D“一国两制”的提出解析:A项,“澳门的回归”是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而非根本保证。B项,结合所学知识,“九二共识”是针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与澳门无关。C项,根据“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D项,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方针,不是根本的保证。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

26、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近现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明类型,同时二者也有一定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

27、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理解。(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答案:(1)特点: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立法权),同时保留国王。进程: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28、限制君主权力;19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完善,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两党制的发展。(2)政治制度上: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或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律体系上: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社会思想上: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中国民主政治借鉴了英国的代议制,例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借鉴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借鉴了英国的政党制度,例如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

29、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1)由材料“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议会掌握立法权,保留国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跃进的含义是指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律体系上: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专制制度的进

30、步意义,是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在“社会思想”上的一大跃进指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3)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中的议会制和政党政治给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结合所学中国现代的政治制度可知,中国在这两方面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做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

31、形式。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材料二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背景和意义。(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

32、主要内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在中、西方具体实践的差异。(9分)答案:(1)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差异:卢梭人民主权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则

33、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解析:(1)“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说明改名的目的是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且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所以改名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之前的名称;结合此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而这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为了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且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政府委员会,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2)“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得出

34、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得出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得出个人服从公共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影响了法国的大革命,而这个思想对新中国的影响就是构建起了新中国初期的基本的民主政治,但是这种民主只能是间接民主,不能是直接民主。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

35、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

36、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

37、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4分)(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分)(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4分)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

38、: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解析:(1)由材料“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可以看出已经由武力统一变为和平统一。(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39、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以及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知,前后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发展是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可知,香港回归后经济得到发展,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