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的教育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C)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
2、错误。2(2019邯郸摸底)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解析:1958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A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动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
3、明此时国家出台教育公平的政策,故D项错误。3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 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A)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C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D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解析:19521966年是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后的一化三改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当时北京钢铁学院的生源情况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故A项正确。4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有丰富实
4、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B)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解析:A项,实际上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排除;B项,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C项,材料违背了新中国教育方针,排除;D项,并非拨乱反正,排除。5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
5、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注意A项粉碎“四人帮”是在1976年,符合题意;B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科教兴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6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图中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 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解析:图中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故C项正确;A、B、D各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2019石家庄模拟)20
6、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D)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牵涉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D项正确。8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
7、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C)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双百”方针的提出 D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解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B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故选C项;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排除D项。9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
8、方针一经提出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C)A开拓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解析:依据题干“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说明“双百”方针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故C项正确;A、B两项题干没有体现,应排除;“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宗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
9、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大革命”的精神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说明毛泽东鼓励学术争论,符合“百家争鸣”的方针,故选A项。“百花齐放”是针对艺术问题的,而材料反映的是学术问题,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受到束缚,不会鼓励争论,排除C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11(2019海南八校联考)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10、(A)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解析:从毛泽东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认为把王蒙划为“右派”是错误的,是一种“左”的做法,这就说明当时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因此选择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央存在“左”的倾向,说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可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12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B)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
11、设客观需要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解析:“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经济总量不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寅初强调的是人口增殖过快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故C项错误;在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1960年1月,马寅初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的教育状况材料二: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
12、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又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材料三: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材料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
13、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1)材料一中的图片拍摄于我国的哪一历史时期?此时期我国教育状况如何?(2分)(2)恢复高考是在哪一时期?党重新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分子对我国科技事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3)结合史实和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的?(4分)(4)材料三中的“科教兴国”战略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4分)(5)依据材料四,归纳报告的主要观点。(4分)(6)简要概括上述四则材料的相同观点。(2分)答案:(1)拍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
14、坏。(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4)实施“科教兴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5)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6)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解析:本题通过四则材料来阐述教育与民族素质、科技、经济、生产力发展、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此题的核心所在。在理解每则材料、组织书面语言时要紧扣主题
15、。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材料二:材料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
16、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请完成:(1)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8分)答案:(1)“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说明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