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评(五)欧洲的宗教改革(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
2、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分析“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9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答案】(1)原因: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不同: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
3、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烦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2)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加尔文认为教会不可能救世赎罪,上帝早已预定了一切。得救与否由上帝决定,最重要的不是因信称义,而是坚持圣洁的生活。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放贷取利,认为正当的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材料二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强调: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4、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异同点。(12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3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其异同即可。第(2)问,“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同:都反对罗马教廷和罗马教皇
5、的统治;都认为可以借助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须经过教会;都主张简化教仪。异:加尔文认为人可以“因行称义”(通过坚持圣洁的生活和行为得到救赎);路德认为人应该“因信称义”(通过信仰得到救赎)。(2)实质: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五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父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
6、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耶稣会一位理论家(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4分)(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11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者的基本主张。第(2)问,要结合17世纪英国的变化分析王权与教权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材料一: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地位。(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加尔文教的传播
7、及影响。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史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实行语言改革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点。(8分
8、)(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语言方面所做的努力产生的相似作用。(7分)【解析】第(1)问,解答的关键在于根据“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将语言改革与孝文帝改革的移风易俗措施相联系,然后回答第一与第二小问。 第(2)问,原因从其主张中寻找并组织答案;作用则根据材料二中“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与同一感”等信息组织答案。【答案】(1)背景:汉族农耕经济的优越性;各民族杂居相处;儒家文化的影响;北魏迁都洛阳。特点: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原因:他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自主阅读和理解圣经。作用: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