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考点三 仿用句式、变换句式(含修辞手法)“仿用句式”常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变换句式”要求考生具备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前提下对句式进行变换的能力,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灵活。微课2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需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
2、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一、比喻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需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边练边悟|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2种类。拟人;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边练边悟|2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
4、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答案(示例一)春天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绚烂。(示例二)夏天像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满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地描绘着人生的跌宕起伏。(示例三)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献之歌。特别提醒比拟与比喻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而“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5、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三、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边练
6、边悟|3下列句子中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食指相信未来)B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穂和赶车谣。(韩少功我心归去)C只是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D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史铁生我与地坛)解析 A 项,“叹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 项,“金麦穗”代指物质财富;“赶车谣”代指精神财富。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脏比喻为一台机器,心脏震荡难以承受,需要更换配件了。D 项,“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 B特别提醒借代与借喻的区别1借代的
7、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四、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8、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边练边悟|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B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D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解析 A 项,“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岗也动了”,是夸张的
9、修辞,属于扩大夸张。C 项,“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是缩小夸张。D 项,“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是缩小夸张。答案 B五、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按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来。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按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
11、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边练边悟|5以下是“陈璚题杭州俞楼”的一副对联:群经平议,诸子平议,曾力排众议,此外稽掌故、论词章、,洋洋万卷,诵遍瀛寰。无非沧海余波,聊为山林娱暇日。庠序有人,贤书有人,游木天粉署,更不乏其人,、习兵农、,雍雍一堂,各承衣钵。看取数椽小筑,早知栋梁寓奇材。请将其间说礼乐 合史传百家 订金石 商道德(序号)填入对联中恰当位置,并区分出上下联,说明其依据。答案。对联仄起平收。“聊为山林娱暇日”为上联,尾字仄声;“早知栋梁寓奇材”为下联,尾字平声。六、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
12、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复句排比。例
13、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边练边悟|6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排比句群。例句:古人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今人说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答案(示例)古人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今人说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古人说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今
14、人说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古人说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今人说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古人说幸福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谊,今人说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古人说幸福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实现,今人说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特别提醒对偶与排比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词语的避重与重字有别。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3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七、
15、反复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鲁迅友邦惊诧论)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边练边悟|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目。(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节选自柴禾,有删改)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
17、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八、设问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边练边悟|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
18、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答案(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听得出音乐的悲欢 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九、反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边练边悟|9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50 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答案(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 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特别提醒设问与反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