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题典例12015北京高考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给事中属于审议官员,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门下省有封驳权,故正确选项为A项。B项宋朝的枢密院属于军事机构,可排除;C项明朝的内阁与D项清朝的军机处都没有封驳权,不符合题意,可排除。2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
2、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题干强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32013福建高考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
3、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答案C解析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考向分析(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近年多有涉及,要理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不同特点和作用。2017年极有可能多地同时考查。(2)准确理解具体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运行程序,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3)结合当今时政反腐倡廉、监察制度可能
4、在2017年高考中出现。仿真练习1.2016闽清模拟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省长官增加,实则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为正确答案。2.2016北京临川月考钱穆指出:“中唐以来之社会,既成一平铺散漫之社会,而其政治,乃为一和平的大一统之政治。故一王室高高在上,而社会与政府之间,堂陛益远。”解决这一分离倾向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财政控制D发挥科举制在选官、用官方面的功能答案D解析本题问的是解决社会与政府之间不通达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故D项为正确答案。32016永年月考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B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答案D解析正确理解了材料可知D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