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0.50KB ,
资源ID:86785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78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

2、,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

3、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

4、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方式被保存下来的。如汉铙歌十八曲中的多数歌辞,还有日出东南隅行昭君怨等。从中国诗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时期有诗经中的民歌外,唯有汉代一大批乐府民歌,能够占据诗坛的半壁江山,这一景观,是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谣是民间文

5、学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很丰富,但因为是底层的文学样式,一般很少被记录,所以它们的发展是自由的。B.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这一做法到汉初已经被弃之不用。C.官府采集百姓讴谣的目的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夏书中的“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说明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D.民间歌谣虽然当初没有进入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些民间歌谣的存在,提高了汉代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汉代保留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歌谣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而民间文学要想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B.

6、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配乐”的形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C.汉武帝时期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D.除了诗经中的民歌外,中国诗歌史上还有汉代的乐府民歌能够与其他诗歌类型抗衡,这也说明了汉乐府歌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考古发现的殷周时期的乐器能够证明,在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宗庙祭祀、朝廷的礼仪以及自身的娱乐等,都设立了不同规模的乐队。B.汉代的乐府文学丰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朝廷发动文士写作歌辞

7、,如当时最负盛名的司马相如等人参与创作;二是收集民间歌辞。C.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遥这一做法是在汉朝实行起来的,开始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这种效仿古老的采诗传统的做法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D.汉代的民间歌谣因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十分优秀的民间作品。【答案】1C2C3D【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中“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意为“了解民情的使臣拿着木铎到乡里路上去询问百姓关于国政的事”,于是汉代儒者们就仿效夏人去采集百姓讴谣,这些并不能推测出“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2本题考查归纳

8、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混淆概念和无中生有。“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混淆概念,原文是“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无中生有,原文只说“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建设结果如何,文中没说。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方式被保存下来的”,保存在“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的民间歌谣本身就是优秀的民间作品,并不是因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

9、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才成为优秀作品的。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

10、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 (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

11、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4下列对文中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B.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

12、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C.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D.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擢”意为提拔、选拔,指升职,同义的还有“升”“左迁”。B.“高祖”是指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比如汉武帝、康熙帝。C.“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D.“用事”是“执掌政权”之意,同义词还有“当权”“致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

13、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不得已慰劳兵众。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答案】4D5C6B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

14、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根据上文得知:斛律光率军打败敌人后班师回朝,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所以划线的句子意思大概是斛律光认为军人大多都立有战功,却没得到皇帝的慰劳,借此可以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恩泽不施之间不能断开,“恩泽”是主语,“不施”是谓语,主谓之间一般不能断开。所以答案选D。划线句子意思是: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

15、仍然前进。5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左迁”是降职;B项,庙号一般有“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等,“汉武帝”不是庙号,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汉武帝的谥号是孝武皇帝,康熙是年号;D项,“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事件杂糅。“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不是击败三处营垒的战果,是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获得的。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要准确翻译句中的关键词(“阙”),特殊句式(“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固定句式(“无乃也”);要译出大意,做到通顺、流畅。(2)句要准确翻译句中的关键词(“治”、“

16、仗”),特殊句式(“严于御下”状语后置);要译出大意,做到通顺、流畅。【备注】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

17、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仍然前进。朝廷迟迟不发使,军队回京将到紫陌(还没等到宣抚使),斛律光只好扎营等待。皇帝听说斛律光军营已逼近都城,心里很憎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使兵散归乡里。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作清河郡公。斛律光入朝,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道,骑马从他

18、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对人说:“这人竟然敢这样!”后来祖珽在内省言语自高傲慢,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祖珽知斛律光忿恨,贿赂斛律光的随从奴仆且问他说:“相王很恼怒我吧?”答:“自从您掌权后,相王每夜抱膝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些事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二人结了怨仇。北周将军韦孝宽忌妒斛律光的英武勇敢,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

19、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其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北周武帝听闻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地来呢?”(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重过海印庵宗渭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

20、明日又孤舟。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虎溪秋景图。诗人三年后再次来到虎溪,眼前的石路依然旧时模样,碧水也依然脉脉流淌。天边一轮斜阳渐渐下坠,天色暗淡,归巢的鸟儿似乎驮着夕阳带来些微雨意,寺门前的老柳树又迎来一个秋季。9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与师友们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颈联写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时依依不舍;尾联则想象自己明日孤舟向天涯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之感,抒发了浓浓的离愁别绪。【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描绘图景画面类的题首先要概括画面,概括要素一般包括时令、地点、主

21、要意象、意境等,本题可以概括为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虎溪秋景图。其次结合意象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具体再现画面,再现画面的语言一定要契合画面的意境特点,比如本题主要意象有虎溪、石路、碧水、飞鸟、斜阳、衰柳等,整个画面充满秋意,营造了感伤的意境。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情感首先要抓住诗句中明显的情感提示信息,其次要考虑景物描写等抒发的情感,再者要注意最好结合抒情技巧进行分析。本题抓住诗句中“弟兄”“师友”“难为别”“孤舟”等明显信息可知作者是抒发和弟兄师友分别时的离愁别绪。颈联是直接抒发朋友之间情深谊重、难分难舍的情感,尾联则想象自己明日乘孤舟上路的情景,含蓄表达内心

22、的孤寂和对朋友的留恋。答题时要规范,先概括再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沁园春长沙下片词人旧地重游,回忆往昔生活的过渡句是“_,_”。(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3)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每空有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繁体字、字迹模糊难以辨认、顺序颠倒等按错别字处理。注意(1)中的“侣”“峥嵘”,(2)中的“萧”,(3)中

23、的“落”“圆”等生僻难写、形近音近等易错字。平时的默写备考要在整篇整段背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反复默写常考的经典名句,以便在考场上迅速锁定答案,节省时间。乙 选考题来源:学科网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医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

24、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

25、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

26、他。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

27、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

28、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选自文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情节曲折,并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写老中医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表明老中医颇喜爱这一宝

29、物,也为后文他预测我会当医生埋下伏笔。B.小说写母亲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鲜明。如“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母亲的坚强的性格却凸显出来了,并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小说段落都很短小,甚至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样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也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D.小说语言华丽典雅,颇有张力。如对成色迥异的两个青花瓷瓶的描写,我家的釉色发暗暗示并不值钱,官宦人家送的“青翠欲滴”暗示价值不菲。E.我去找老中医给母亲看病时,写到“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30、(2)“青花瓷”是小说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重要物件,请从这个角度梳理故事情节,并指出故事的高潮部分。(3)老中医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老中医这一形象特征。(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医者”作为小说的标题?【答案】(1)BC(选C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DE不得分)(2) 在情节安排上“青花瓷瓶”是小说的线索,故事围绕“青花瓷瓶”展开:老中医来我家看到青花瓷老中医以一千元买走青花瓷二十年后“我”看一个鉴宝节目时怀疑老中医高价卖了青花瓷“我”在老中医家看到青花瓷“我”赎回青花瓷。这个小说的高潮应该是“我”看到青花瓷瓶竟然在老中医的家里。“我”本打算到老中医家

31、兴师问罪,结果发现原来“我”以小人之心误解了老中医。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老中医的人格魅力,也暗示老中医不但能治病救人,而且能挽救“我”世俗的灵魂,丰富了小说的主题。(3)慈悲仁爱:老中医看到“我”贫困的家境,以买我家青花瓷为名支助我完成学业。医德高尚:“我”母亲因故不能到老中医家来看病,就主动出诊,亲自到“我”家来给母亲看病。有识人之明:对我有很深的理解,推断“我”将来一定是一个医生。医术高明:被人尊称为“医者”,治好了“我”母亲的病,平时给人看病不慌不忙。(4)从故事情节来看,小说讲了一位老中医为我母亲治病并且以医者大爱治愈我心病的一个感人故事;从人物塑造来看,老中医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不仅医术

32、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慈悲仁爱,堪称“医者”;从情感主题来看,以“医者”为标题,体现了作者对老中医的赞颂和敬意,深化了主题,发人深省,老中医的医者仁心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从艺术手法来看,以“医者”为标题,一语双关,表层上老中医“医病”,深层上老中医“医心”,以“医者”为题目,内涵深沉。【解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A项,“为后文他预测我会当医生埋下伏笔”错误,应该是“为下文作者观看鉴宝节目,误会老中医是个狡诈、虚伪的人埋下伏笔”;D项“小说语言华丽典雅”错误,应该是“质朴自然”;E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误,这篇小说节奏紧凑,

33、并无闲笔,这样写暗示了老中医稳重少言却医术高明。(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该题已经明确“青花瓷”是小说的线索,围绕青花瓷瓶划分叙述的层次,然后简洁概括各层次的内容即:老中医买走青花瓷“我”怀疑青花瓷被骗走“我”看到青花瓷“我”赎回青花瓷。故事的高潮部分应该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往往会解开悬疑,充分体现人物的核心精神,暗示小说主题。这个小说的高潮应该是“我”看到青花瓷瓶竟然在老中医的家里。“我”本打算到老中医家兴师问罪,结果发现原来“我”以小人之心误解了老中医。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老中医的人格魅力,也暗示老中医不但能治病救人,而且能挽救“我”世俗的灵魂

34、,丰富了小说的主题。(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烘托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老中医看到我贫困的家境,以买我家青花瓷为名支助我完成学业”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慈悲仁爱”的形象特征;从“老中医亲自到我家为卧床的母亲看病,并且不收费”等情节概括其“医德高尚”的形象特征。(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可以从手法技巧、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情感主题、阅读效果等角度分析。从故事情节来看,小说讲了一位老中医为我母亲治病并且以医者大爱治愈我心病的一个感人故事;从人物塑造来

35、看,老中医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慈悲仁爱,堪称“医者”;从情感主题来看,以“医者”为标题,体现了作者对老中医的赞颂和敬意,深化了主题,发人深省,老中医的医者仁心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从艺术手法来看,以“医者”为标题,一语双关,表层上老中医“医病”,深层上老中医“医心”,以“医者”为题目,内涵深沉。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蔡元培的富贵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

36、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说蔡先生的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清朝、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很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为念。蔡元培做官的机会太多,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蔡先生一生清贫,尤其是晚年寓居香港期间,经济上甚是困窘。蔡先生的儿子蔡怀新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有捐助社会公

37、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毛泽东、刘开渠、王云五这些人,还有众多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元培先生。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贫,每月赠法币十元,数年不断可见蔡先生的豪情出于至诚。蔡元培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他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

38、失完人”。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他们习惯了当官做吏后,便难以回归平实,再难以自食其力。在这方面,蔡元培先生的自信与自足是少有的。1907年5月,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再次学习,历时4年之久。因为公派留学机会搁浅,蔡元培决定自费,当时他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的侄子唐宝书、唐宝潮等兄弟四人做家庭教师,为他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的挚友张元济先生向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特约蔡元培在欧洲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蔡元培留学所需,并维持其在国内的妻子儿女的生活。蔡无培自称“好

39、好先生”,但其实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辞职于他几乎是家常便饭。1898年,32岁的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位列写史的行列。但当年戊戌政变后,蔡元培仍选择了辞职。1900年,34岁的蔡元培已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一年多,学堂新旧势力争执不断,他支持新派,遭到出资人的干涉。蔡元培断然辞职。1902年,36岁的蔡元培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一年多,学校发生学潮,蔡元培支持学生退学,他自己则辞职。1912年,46岁的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

40、裁,辞职。1917年,51岁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总统黎元洪提出辞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部分学生被捕,蔡元培四处奔波,救助被捕学生,学生获释后,蔡元培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北大校长信,于当晚离京。有人统计,蔡元培先生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这些学校的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校长的身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恩格斯曾称赞但丁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

41、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我们看蔡元培先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一句,可见作者对蔡元培的钦佩、赞叹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张謇、章太炎等人的轻视态度。B.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没有积蓄,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C.作者借蔡元培病逝后各方的反应,赞扬了先生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和道德领域的垂范作用,表达了对先生逝世的惋惜。D.蔡元培为官期间屡次辞职,有人统计,他一生辞职多达27次,可见其做人缺乏变通、做事缺乏毅力和

42、坚持。E.作者通过客观的史料、文字资料,介绍了蔡元培的为人和社会影响;在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态度鲜明的主观性评价。(2)蔡元培性格中有哪些让人钦佩的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如何理解“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有人说,蔡元培一生为官但生活清贫,此文应以“蔡元培的清贫”为题更妥。请结合全文,条理清晰地表达你的看法。【答案】(1)EC( 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选B、D不得分)(2)一生为国却不谋私产:历任国家重要职位,晚年生活相当困窘。生活清贫却扶危济困:晚年经济状况不佳,却数年如一日接济读书人。为官多年却能自信自足

43、(或自食其力):留学德国期间,凭自己的学识养活自己和家人。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慕功名:为官期间,数次辞职。(3)蔡元培身处新旧中国转换时期,身上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又凭借自己的学识领导北大变革,使北大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引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作用:总起全文,下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而来;与结尾相照应,点出了蔡元培的历史地位。(4)不同意。从内容上看,文章都是围绕蔡元培对待财富的态度、对待显赫官职的原则来选材;从人物形象上看,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是清贫一生,题目与人物清贫的一生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蔡元培虽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高贵;从主旨上看,作者借“富贵”表达了对蔡

44、元培高贵人格的尊崇,启发人们反思当下社会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横行的不良现象。同意。“富贵”原义指生活富裕且地位高贵。从内容上看,作者所用的资料只能说明蔡元培为官多年但经济清贫,材料与“富贵”无关;从主旨上看,作者用“清贫”一词,能更直接表达出作者对蔡元培高贵人格的尊崇;从人物形象上看,用“清贫”一词,更能概括出人物“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性格特征。【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也流露出作者对张謇、章太炎等人的轻视态度”无中生有。作者对张謇、章太炎等人并未流露出轻视态度。B项,“他把所有收入都”错误,原文是“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有捐助

45、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D项,“可见其做人缺乏变通、做事缺乏毅力和坚持”错误,蔡元培辞职是为了保持人格独立,坚守做官做人的原则。(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最后整合信息简要概括。此题是综合信息筛选题,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此题要从“一生为国却不谋私产”“生活清贫却扶危济困”“为官多年却能自信自足”“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慕功名”的角度进行概括。(3)此题考查评价文本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一定要立足于原

46、文,在文中找论据证明主要观点。题中所给的话在文章的起始,综合全文看,这句话是作者对蔡元培先生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是全文的总领句,下文的内容都是为了证明这句话。如果能够回答蔡元培为什么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为什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明确了。概括下文可知:蔡元培先生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又思想开化,追求自由、民主,领导北大变革,使北大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引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所以说,“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分析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句子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在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

47、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在文章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句在文章开头,作用可以概括为:总起全文,下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而来;与结尾相照应,点出了蔡元培的历史地位。(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探究类题目答题要遵循“内引外联”原则,所谓“内引”即在文本中找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所谓“外联”即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拓展答题思路,体现考生的探究品质。此题其实是考查文章标题的妙处,首先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不同意(同意)。如果不同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证:从内容上看,文章都是围绕蔡元培对待财富的态度、对待显赫官职的原则来选材;从人物形象上看,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是清贫一生,题目与

48、人物清贫的一生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蔡元培虽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高贵;从主旨上看,作者借“富贵”表达了对蔡元培高贵人格的尊崇,启发人们反思当下社会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横行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同意,还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论证。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条理清晰,就可以得分。第二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觐见时奉献的礼品。B.许多分析人士指出,苹果公司之所以状告HTC,实际上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实的目的是针对另一个IT业界巨头谷歌公司推出的

49、安卓平台。C.业内人士透露,商家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用较优惠的措施招揽消费者,然后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图穷匕见,使消费者陷入各种“霸王条款”的陷阱中。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用错对象,“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用于人,不用于物,可以改成“无懈可击”;B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符合语境,正确;C项,望文生义,“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可以改成“坐地起价”;D项,不合语境,“发上指冠”意思是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

50、容极度愤怒,可以改成“黯然销魂”。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在支持本土品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同样吸引了美国、欧洲、日韩等汽车品牌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中国市场。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避免低收入家庭被边缘化的现象不会发生。C.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

51、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不合逻辑,“避免”本身有否定意义,和否定词连用,表意正相反,删掉“不会”;C项,句式杂糅,“因为”与“的原因”保留一个即可;D项,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成分残缺,“不可能”后加上“养成”。1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城长沙_,_,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英烈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_;_,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文化历史悠久 自然景观优美 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 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前后

52、照应、陈述对象一致、时空语序、逻辑语序、句子结构对称等原则。第二个横线后的句子先说自然景观后说人文景观,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所以应该是;第句提到“江心”,和第句“湘江”照应,所以应该是。所以应该选B项。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答案

53、】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准确 这些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 大部分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或:进化完美的病毒对生命体没有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补写句子题首先要明确语段的核心话题,本段是有关“病毒的产生和进化”的话题。第一处根据后面的句子“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可知前面流行的说法不可信,所以第一处填“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准确”等类似的语句;第二处根据横线前的句子“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可知横线上句子的主语应该是“这些基因物质”,根据后面的句子“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可推测出“这些基因物质已经高度进化了,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所以第二处应填“这

54、些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 等类似的语句;第三处根据后面的句子“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应填“进化完美的病毒对生命体没有危害”等类似话语。补写时注意语言要简洁,不能超出字数限制,意思答对即可。17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选择一位名人另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荆轲失败了,然而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反抗强秦的壮烈行动,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反抗强权推翻黑暗统治而英勇斗争。答:【答案】屈原自杀了,然而我们不能以他的选择来否定他,他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献身。【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除注意句式保持一致外,还

55、应注意人物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如屈原、项羽、岳飞等都可以考虑。六、作文(60分)18高中生活我们已度过近两个月了,这期间,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你一定感触颇多。请以“高中生活我收获了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内容完整,情感真切,有一定的表现力,不要写诗歌。【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半命题作文,写作前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该题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让考生回归自己的生活,以“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生活气息,让作文接地气,所以写作时要力避假大空。可以写高中生活我收获了友情(知识、坚强、成长、快乐等),叙述自己的经历,写记叙类文章;也可以写高中生活我收获了成功的钥匙,谈怎样才能有“收获”,可以结合谚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论述“付出与收获”“播种与收获”的关系,写议论性文章;还可以写高中生活我收获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以抒情的口吻,排比的段落,描述高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己方方面面的收获,写成抒情散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